一种新型诈骗,正在流行!

美羊羊2周前教育资讯7

新型诈骗手段2021__新型的诈骗

作者 |知远

最近有一种新型骗局,大家要注意了。

如果你关注的财经大V突然私信你,拉你进群,或者加好友,推荐所谓的牛股,或者其他的理财产品。

千万别高兴地以为是被大V翻牌子了,很有可能是他被盗号了,而所谓的牛股,不过是“杀猪盘”。

犯罪分子很狡猾,知道关注财经博主的粉丝基本也是对搞钱有欲望的,所以是对症下猛料——

“猫笔刀”的法人被悄无声息更换,腾讯拦截了4次密码修改;

“秦小明”接重庆市相关市场监管部门电话,称账号主体公司已被犯罪分子变更;

“远方青木”60万粉丝小号被不明人士登录并大量群发,一对一私信读者;

“今天美股崩了吗”的号主半夜12点多眼睁睁看着骗子用自己的账号引流到垃圾股……

_新型的诈骗_新型诈骗手段2021

新型诈骗手段2021__新型的诈骗

这一切,骗子只用了3步:

第一,盗身份,犯罪分子买入公司及号主的身份证等隐私信息;

第二,换人脸,只需要一张普通的大头照,就可以通过AI技术模拟动态人脸,攻破政务系统的人脸识别,重庆的“渝快办”已经中招;

第三,夺账号,新法人完登录公众号、重置密码,删除原号主权限。

按照蓝鲸新闻的调查,如此疯狂的盗号黑产,单个账号标价居然只要888元,批量下单还可以打折。整个盗号流程最快1小时完成,最慢也不超过24小时。

新型诈骗手段2021__新型的诈骗

图源:蓝鲸新闻

有人说,那既然有新法人,直接去抓不就行了吗?

犯罪分子早就想到这,拿来替换的法人不过是几百块买来的信息,他本人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这么回事,正在某个地下室睡大觉。

连“替死鬼”都找好了,整个盗号的产业链更是分工明确,甚至用“严谨”来形容:

上游数据贩子,专门收集法人的身份信息、营业执照;

中游技术党,专门研究各个平台的风控规则,破解人脸识别被认为是小意思,叫嚣着“靠这个吃饭”;

下游销售,也就是变现组,专门去物色有需求的客户,从中分成,而且他们保密性很高,普遍采取加密货币支付。

类似的路径,可以复制到地产和装修公司,医院新生儿和母婴公司,银行高净值客户和保险、电信诈骗产业……

而人们被盗取的信息也无限扩散,之前有媒体报道——

个人户籍1天出单,价格80元

婚姻记录1-3天,价格350元

外卖记录1天,价格750元

人身轨迹2-7天,价格5000元

微信好友提取7天,价格9700元

南方都市报也做过一次调查,对方的数据库门类齐全,户籍、银行、微信支付宝、车辆、轨迹、地址、资产等都相关信息一应俱全。

数据准确性越高,在市场上需求越大。

_新型诈骗手段2021_新型的诈骗

图源:南方都市报

有的人觉得这些离自己很远,但现在把水搅浑的不只是骗子,互联网上任何多一个心眼子的人,都可能加入进来。

比如之前某高管千金直接对一个孕妇下手,不仅把这个孕妇的个人隐私曝光,还把她的工作单位也挂在网上,连孕妇的老公都收到了信息辱骂。

原因竟然只是因为这个孕妇评论了一个艺人的行程,而且言辞很中立。

这种“开盒”背后,同样是信息贩卖的黑产。

新型的诈骗_新型诈骗手段2021_

《你安全吗》剧照

三联最近的一篇报道揭露,现在很多十几二十岁的男孩子已经把这种“开盒”别人发展为一种帮派,模仿黑帮“拜码头”“找打手”,简直就是黑社会发展到了互联网上。

所以现在大家网上评论,遇到那种非黑即白,情绪激动的人,还是躲远点吧。

新型诈骗手段2021__新型的诈骗

图源:三联生活周刊《从“喷系少年”到“网络黑帮”,一个网络隐秘组织的生长》

有时候不得不想,我们的技术是不是发展得太快了,以至于管理还没跟得上。

比如犯罪分子最快1小时变更了法人,但是号主本人去走流程,就得花上两三个月。

比如我们要查询一个公司、一个大V的具体信息,平台不是收费就是无可奉告,但犯罪分子不仅能一一掌握,公司都可以变成自己的。

好处都让坏人给享受了,那好人什么时候也能便利一下?

相关文章

记者调查自媒体培训黑产链:假陪跑真“杀猪”

记者调查自媒体培训黑产链:假陪跑真“杀猪”

花199元学“起号” “收获”一堆焦虑 今年春天,在北京一家大厂上了10年班的摩飞萌生了辞职的念头,她希望在自媒体的市场里分一杯羹。为了推进这件事,摩飞在网上报了一个199元的“起号培训班”,但她付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