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校长施一公说了什么?
早上7点多,学生还没来,硕大校园里,已经有不少家长在拍照,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有家长说:“太荣幸了,孩子在这里读书我们放心。”
典礼上,还来了一群特殊的嘉宾,有超过90所新生所在高中母校的书记、校长或班主任老师到场。中学校长陪同学生走上舞台,将他们交给校长施一公。
01
校长施一公:敢于做与众不同的少数派
校长施一公致辞。他说西湖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始终思考一个问题,大学应以何种方式培养何种人才?塑造何种未来?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教育的意义。每一个人短短一生,自我奋斗之外,能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什么贡献,能为人类文明作出什么进步,又能为世界带来什么改变,这是西湖大学全体师生共同求索的目标。
西湖大学会怎么帮助学生成长?施校长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一是会配备丰富的资源,帮助探索未知;二是提供广阔的舞台,帮助大家用心感受世界;三是创造宽松的氛围,尽情释放潜能。
他说:“大学是创新的试验场,创新如同拓荒,前路充满荆棘,尤其是从0到1的突破,挫折乃至失败是常态。但正因为是试验,你可以毫无包袱、一往无前;这个阶段的挫折与失败恰好是对心志最好的历练。在西湖大学, 我们拒绝内卷和内耗,不以学分绩点、论文数量论英雄,在课程选择、专业方向上给予同学们极大的自由度和试错空间,鼓励每个人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做与众不同的少数派。”
02
为什么选择西湖大学?学生和家长这么说
记者也采访了一些学生和家长,和他们聊了一聊为什么选择西湖大学以及未来的一些计划。
陈同学毕业于杭州外国语学校,选课物化生。她说,我们很多同学都被语言类保送了,但自己喜欢理科,尤其喜欢生物医学,所以从高一开始就有意向报考西湖大学。高二的时候报考过一次,那时候因为准备不充分,没有考入,所以高三的时候,在学科上进行了专项训练,终于实现了梦想。
“西湖大学吸引我的地方是比较开放和国际化,一人一策,特别注重个人的培养,这里大一开始就能进入实验室,这让我非常期待。”
陈同学说,在这几天的接触中,也感受到了西湖大学轻松自如的氛围,这里除了课程,还有家宴,能很快和书院的同学都熟悉起来,感觉和家人一样。
现场,有一家人非常引人注目,爸爸推着坐着轮椅的奶奶进入会场。这位周姓家长说,昨天他们一家分两拨从广东出发,妈妈和女儿是坐动车,爷爷奶奶和自己是坐飞机,因为爷爷奶奶都80多岁了,特别是奶奶腿脚不便,耳目不灵,但是孙女是她的心肝宝贝,送孙女上大学是她的一个心愿。
周爸爸说,来之前对西湖大学了解得并不多,但是来了之后,特别是参加了昨天家长会后,感觉这里的教学理念、文化、环境和设施都非常国际化和现代化,让自己耳目一新,感觉来对了。
“我以前留过学,也一直希望女儿能够出国去,但是来了这里之后,感觉并不比国外差。我们之前也去很多大学参观,但是都没这里好,这里连宿舍都是单人间的,食堂的菜非常丰富,而且很好吃。”
林同学三天前和爸爸妈妈一起从河南飞到杭州,已经在杭州小玩了一下。“杭州有六小龙,有很多科创公司,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林同学说。
至于选择西湖大学,林同学表示,一方面,自己和很多高中的毕业生一样并不很明确自己未来适合什么方向,不同于其他大学,大一就选定专业,这里有两年的时间可以让自己找到兴趣;另一方面,他说未来的人才一定是交叉型的,在这里有很多通识课,四大书院,可以学习不同的内容,也可以和不同专业的同学交流,学到不同学科知识。“未来的人才是Π型的,在一条主线上,多条腿走路,只有在掌握多种知识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创新。”
对于未来,林同学表示眼前的目标是好好学习,在有能力的基础上,为世界的和平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妈妈在一旁笑着补充说:“希望未来他能留在杭州工作。”
03
入读4个书院,一年通识课后找到自己的兴趣学科
这些学生接下来怎么学习?书院院长陈虹宇说, 本科新生已经被分配到4个不同的书院。每个书院由学生提交意向书,在学校权衡过后进入对应的书院学习。在这里,不管来自哪里的学生都会被打散,然后组在不同的队伍里,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大资源。
在这里,这些新生可以和同书院的一起上课,也可以和不同书院的一起学习。每一位学生都会安排一个学术导师,导师会时常和学生进行沟通,给学生一些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头一年,大家上的是通识课,课程包括选修课和必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之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我们书院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自驱力,再加上兴趣挖掘,相信他们在未来一定能发光发亮。“
记者 陆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