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四学生仍然找不清就业方向?
说真的,大四学生找不清就业方向这事儿太常见了,身边十个里得有八个半在愁这个。你想啊,前三年基本都在上课、考试、偶尔搞个社团,对外面的职场到底啥样,大多是听别人说的,自己没真真切切摸过。
就拿专业来说吧,很多人选专业的时候要么是爸妈给拿的主意,要么是看当年哪个专业火就报了,根本不知道这专业以后能干啥。到大四要找工作了才发现,课本上学的那些理论,跟企业要的技能压根对不上号。比如学市场营销的,以为出来就是搞策划、跑市场,结果面试时人家问你会不会做数据分析、能不能写带货文案,瞬间就懵了——这些课上好像提过,但没正经练过啊。
再就是信息太多太杂,反而让人更迷茫。打开招聘软件,岗位名称花里胡哨的,什么“增长黑客”“用户运营”“内容策划”,光看名字都不知道是干嘛的。刷小红书、知乎,今天看到有人说“考公稳定一辈子”,明天又刷到“互联网大厂年薪30万不香吗”,后天又听说“进国企躺平最舒服”,听着听着就慌了,好像每个方向都好,又好像每个方向都有坑,最后反而不知道该往哪走。
还有个挺现实的原因,就是没试过。很多人到大四了,除了学校安排的实习,自己没主动去试过不同的工作。比如有人觉得自己可能适合做老师,但没去培训机构带过课;想做新媒体,没自己运营过账号写过稿子。没亲身体验过,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啥、擅长啥。就像买衣服,光看图片觉得好看,真穿上身才知道合不合身,工作这事儿也一样。
另外,压力也是个大问题。周围同学有的签了大厂,有的考研上岸,有的家里安排好了工作,朋友圈一刷全是好消息,自己没方向就容易慌。本来还想慢慢想,结果被这氛围一逼,就更乱了——好像别人都在跑,自己站着不动就是错的。越急越想不清楚,越想不清楚越急,陷入死循环。
还有些人是对自己认知不清。要么觉得自己啥都行,挑三拣四,这个岗位嫌钱少,那个岗位嫌累;要么觉得自己啥都不行,投简历都不敢,总怕面试被问住。其实刚毕业谁都不是全能的,关键是找个能入门、能慢慢学的地方,但很多人就是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
说来说去,还是大学这几年和社会衔接得太少了。要是早两年能多去企业实习,多跟职场人聊聊,多试试不同的事儿,可能到大四就没那么迷茫了。不过话说回来,迷茫也不是啥大不了的事儿,刚毕业嘛,谁还没踩过坑、走过弯路呢?慢慢试,总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急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