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籍成"人质"?拒交520元竟取不回档案!官方回应更扎心
一纸毕业证书,一份学籍档案,对职校学生而言本是新生活的通行证。在陕西渭南白水县,家长侯某某却遭遇了匪夷所思的一幕:学校将儿子档案扣作"人质",只因拒付一笔争议费用——520元车费体检费。
当侯某某在家长群提出质疑时,等待他的不是解释,而是班主任冰冷的"驱逐令"——他被踢出了群聊。教育的神圣殿堂,何时成了讨债的擂台?
争议漩涡中的实习之旅
据侯先生举报,今年4月,儿子与同学在学校的组织下前往外省某企业实习。离乡背景、陌生环境,年轻的学子仅坚持十多天后便无法适应。但当他请求离厂回家时,却被驻厂老师要求支付520元车费与体检费才可拿回身份证。学校、驻厂教师与企业之间层层牵制,学生宛如"案板上的肉"。
三个月后,领取学籍档案和毕业证本应是顺畅的毕业终点。然而当侯同学来到学校办公室,班主任却强硬地抛出选择:"不结清520元,档案休想带走。"父亲侯某某选择在家长群寻求真相与公平,却瞬间被剥夺了发言空间——班主任利落切断沟通渠道,将他踢出群聊。
敷衍的"解决"与未解的疑问
面对社会质疑,白水职业中专副校长段某某的回应简练:"事情已处理完毕"。12345热线也确认侯同学已拿到档案,实习车费"由企业垫付"。
然而疑点重重:若这笔费用本应由企业承担,为何学校最初强行捆绑学籍档案,甚至不惜以踢出群聊的方式打压家长发声?校长对费用和责任归属始终回避正面回应,这背后是否有无法言说的校企协议?
更令人失望的是白水县教体局的反应。记者多次拨打其电话均无人接听,负责人仅短信回复"已妥善处理"便不再提供任何细节。学校踢人、部门关机,从基层到主管,层层壁垒将沟通堵死,留下家长与公众在信息迷雾中不安猜测。
职校生态背后的困局
这不是个例。近年来,强制低质实习、随意扣押学生证件、巧立名目收费已成为某些职业学校的"经营之道"。职校生处于教育链的末端,却成为利益链条中的"待割苗苗"——实习被外包为廉价劳力供给,"毕业证"竟异化为讨债筹码。
当我们看到冰冷的官方回应,听到家长在群聊中被踢出的声音,更该意识到:当教育沦为交易时,每一份学籍档案都可能成为无形的"人质",每一次沉默都可能助长下一个荒唐收费的诞生。监管不应只在"舆情灭火"后轻飘飘说一句"已处理",而应深挖灰色地带,斩断利益链条,真正守住院校里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