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季教材“大变样”:语文大改、数学除法提前、英语难度加深
9月新学期即将开始,2024-2026年新教材三年落地计划正在稳步推进,这也意味着到了秋季新学期,二三年级语文数学、四五年级英语以及八年级多门学科都将启用新版教材。
而这些科目教材的变化,不仅仅是内容的调整,更是基础教育理念的深刻转变,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最关心的莫过于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核心学科的教材变化。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新旧教材的变化,那莫过于——“新教材明显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而非单纯知识的灌输。”
数学教材变化:计算要求体现,几何内容整合
先来说说数学教材的改动,主要体现在计算要求提前,思维深度加强。原本安排在二年级下册的“表内除法”被提前到二年级上册,与乘法形成联动教学,即学完乘法后立即学习对应的除法,让乘除法知识点紧密连接,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分数、方程等抽象概念打下良好基础。
不过新教材也有一个难点,是此前就有家长反馈过“不太满意”的地方,那就是关于一些算理概念的阐述,新教材不再提供简单直白的定义,而是需要同学们根据教材的引导去思考“为什么需要乘法”、“乘法与加法的关系是什么”。
这样的安排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深层次的理解,但也对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有了更加深入的要求。
此外,几何知识的分布在新教材中也有所调整,原本分散在二、四年级的“角”和“线”的知识被整合在了三年级上册的“线与角”单元,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语文教材变化:以培养语文思维为主导
语文教材的变化注重打通阅读与写作的联系,培养语文思维。二年级语文教材将原本分散的识字内容整合进“识字加油站”,让基础知识的内容更加规整、完善。
在选文方面,删除了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课文,降低了总体难度,让学习坡度更加平缓,如《玲玲的画》《妈妈睡了》等;三年级的“交流平台”被修改为“梳理与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回顾和梳理学习内容的过程。
习作单元的调整堪称“大改”:新教材将精读课文、习作例文、口语交际和单元习作任务紧密围绕一个核心目标设计,且“习作例文”被调整到了习作任务之后,不仅有助于激发创新思维,更有助于帮助学生自主思考。
英语教材变化:词汇、语法、内容的难度、深度均大幅度提升
新版英语教材的英语教材难度大幅提升,变化堪称脱胎换骨,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年级上册就出现了原属五六年级的语法点,如情态动词can和There be句型;词汇量比旧版增加约32%,且很多是高年级词汇;八年级英语教材更是难度陡增,部分阅读文章的难度甚至超过中考水平。
而英语新教材的难度不仅体现在词汇语法这些基础内容上,也体现在内容的深度上,以往的英语教材内容多集中在描述性话题,而新教材的内容却侧重于思辨性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旧版教材“我的朋友们”单元以讨论朋友的外貌特征为主,而新版教材则深入探讨“朋友间的关系”以及“是什么让我的朋友与众不同”这类辩证的话题。
除此之外,新教材对于语言学科的深入学习已经不再简单停留在“书面”上了,而是更加注重“表达”,即英语学科听说读写的全面培养。
如:七八年级系统学习语音、语调、重弱读等朗读技能;阅读篇幅增加,题材扩展到科普、历史、文化等非虚构文本;写作不再提供详细范文和思路提示,要求学生自主构思。
新教材的“大变样”不仅对学生家长是一个挑战,对于教育工作者也是不小的考验,我们需要认清教材变革的核心趋势,新教材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学知识”了,而是转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一点在三大主科的内容变化均能得到体现,数学算理的概念需要学生去思考和探索,语文的习例作文也对思考学习能力有了更高要求,英语难度的全面加深更是对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强化。
新教材变革说明了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育已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培养具备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才是教育的核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