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北大完成的Nature论文,被青岛科大拿去当门面,网友直接戳破:这跟青科有啥关系?

美羊羊20小时前精彩生活1

一篇北大完成的Nature论文,被青岛科大拿去当门面,网友直接戳破:这跟青科有啥关系?

_一篇北大完成的Nature论文,被青岛科大拿去当门面,网友直接戳破:这跟青科有啥关系?_一篇北大完成的Nature论文,被青岛科大拿去当门面,网友直接戳破:这跟青科有啥关系?

论文是教授在北大做出来的,数据、经费、团队全在北大,青科大只是后来把人挖过去,转头就把成果挂在自己身上宣传。

说白了,学校想借光抬身价,又怕自己底子薄,只能先下手为强。

争议核心事实

论文归属与贡献

该论文题为《N-type thermoelectric elastomers》,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均为青岛科技大学(刘凯教授隶属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北京大学的高性能计算平台、材料加工与测试中心等资源,并在致谢部分注明获得北京大学的技术支持。

青岛科技大学的宣传重点

校方通稿强调这是该校 "校史重大突破",首次以第一作者单位在《Nature》正刊发文,并突出其在橡胶/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学科优势。

校党委书记杨天梅在论文发表次日专程慰问团队,称其 "实现历史性突破"。

网友质疑点

部分网友指出:关键实验设备依赖北京大学,质疑青岛科大是否具备独立完成研究的硬件能力。

争议焦点在于:校方宣传是否过度强调自身贡献,而弱化了合作单位的支持作用。

学术规范与合理性分析

署名规则符合国际惯例

根据学术出版标准,第一作者单位决定成果归属。刘凯作为第一作者且单位标注为青岛科大,该校宣称"本校成果"符合规范。

合作单位提供设备支持通常仅在致谢或方法部分提及,不改变成果归属。

校方宣传的争议性

合理性:作为非"双一流"高校,在顶刊发文确属重大突破,宣传学科成就符合高校常规做法。

争议点:未在宣传稿中显著强调北大资源支持,可能造成"独立完成"的误导印象(对比原始论文致谢)。

科研合作的普遍性

现代科研高度依赖跨机构协作,使用外部平台(如北大计算资源)是常态。该论文仍以青岛科大提出的科学问题、实验设计为主导。

综合结论

青岛科大作为成果第一单位合理,符合学术署名规则,宣传"校史突破"并无不当。

网友质疑反映公众对科研协作机制的误解,但校方若能更明确说明合作细节(如宣传稿中提及北大支持),可减少争议。

事件本质是高校科研生态的缩影:非顶尖院校通过特色学科(如青科大橡胶材料)突破资源限制,合作共赢仍是主流模式。

建议需知:学术成果归属应以正式论文署名为准,宣传措辞的透明度影响公众认知。

相关文章

中俄联合海洋科考在俄启动

中俄联合海洋科考在俄启动

新华社符拉迪沃斯托克7月22日消息,“中俄联合海洋科学考察”启动仪式22日在俄罗斯远东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两国科研人员将于23日乘坐俄“拉夫连季耶夫院士号”科考船出发,赴白令海和太平洋西北部海...

英国顶尖生态学家:中国“好得令人无法拒绝”

英国顶尖生态学家:中国“好得令人无法拒绝”

香港《南华早报》7月7日文章,原题:“好得令人无法拒绝”,顶级昆虫研究专家杰森·查普曼为何选择中国 作为世界知名的昆虫迁徙研究专家,杰森·查普曼深知迁徙带来的影响。如今,这位英国顶尖生态学家做出自己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