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场惊现奥运冠军!王楚钦马上参加北大研究生新生考试
北大研究生新生这几天都在忙同一件事参加校规校纪线上考试。
8月15号到29号,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开卷考,能答好几次。
但今年考生名单里混进个“显眼包”:王楚钦。对,就是刚在巴黎奥运会拿了两块金牌的乒乓球世界冠军。
网上炸了。“研究生还要考校规?”“线上开卷不就是走形式?”
有人翻出他四月份的录取公示:初试栏写着“初审合格”,复试86分,总分第一。
普通考生初试要拼全国统考,他凭奥运冠军身份直接进复试,北大说这叫“申请审核制”。
争议嗖嗖往上蹿
“寒窗苦读不如拿块金牌?”“奥运冠军就能不考试?”
但北大工作人员出来解释:王楚钦占的是“单列计划”,不挤普通学生名额,和当年丁宁读北大一个路子。
复试现场他也没特权,考官问“怎么用运动心理学帮青少年抗压”,他当场演示自己调节呼吸的法子,还交了份30页的乒乓球旋转力学报告。
其实王楚钦的“学霸”人设早就有伏笔。
去年9月,北京市体育局贴出拟聘用名单,他考进先农坛体校拿了个事业编,综合分85.4。
今年4月北大拟录取通知刚下,网友就列了他的“大事记”:奥运夺金、编制上岸、亚洲杯夺冠、如今再添北大研究生。
球迷调侃:“别人24岁考研二战,他金牌编制学历三杀!”
走到北大门口挑战才刚开始
他手机里存着200多个学习文档,出国比赛飞机上背单词,巴黎奥运会男单决赛后只歇3小时就爬起来写课程论文。
今年1月世乒赛集训,他膝盖积液严重到做理疗,还每天雷打不动学3小时网课。
队友拍过一张照片:凌晨5点的训练馆,他笔记本上英语单词和战术图挤在一起,右上角贴着北大校徽贴纸。
北大体育教研部给他定的研究方向很实在乒乓球技术分析和青少年训练。
这和他职业规划严丝合缝:退役后想开俱乐部,用AI建模培养苗子。
导师组早盯上他的实战价值,面试时让他分析巴黎奥运会混双战术,他拆解到发球旋转角度,评委说“比科班生还深刻”。
国乒队里藏着不少“卷王”
丁宁2021年进北大读研,马龙在北体大拿硕士学位,陈幸同甚至读到博士。
王楚钦本科在北体大是保送的,2024年毕业典礼因奥运缺席,只能视频致谢。
现在进北大,网友笑称这是“从北体到北大,体坛学霸的终极副本”。
普通学生看校规考试像走过场,王楚钦却认真得很。
网友截到考试系统说明:留学生题型少两道填空,但判断题权重更高。
他考前找丁宁取经,对方提醒他“多选题坑多”,和乒乓球战术一样要预判选项陷阱。
训练日志里写着:“校规第17条学术不端直接退学。比赛场规则狠多了。”
开学后他的日程更窒息:上午北大课程,下午先农坛体校训练,晚上国家队合练。
网友算过时间账:北大体育硕士课表每周20学时,世乒赛备战期日均训练8小时。
他导师倒是淡定:“现役运动员可申请分散修学分,丁宁当初也这么熬过来的。”
争议没停过
教育博主发长文质问:“冠军特权是否践踏寒门学子机会?”
点赞最高的反驳是:“他一天练12小时为国争光时,你在刷题;他忍着手腕伤打奥运时,你在吹空调公平本是不同赛道的各取所需。”
北大体育教研部甩出数据:今年23%硕士新生是现役运动员,比去年涨47%。
王楚钦自己很少回应这些。
他社交账号最新动态还是世乒赛夺冠,背景里露出半本《运动训练学》教材。
粉丝在评论区晒出北大校规考试题库截图,第39题标着星号:“教室禁用充电宝违者记过”。
底下神回复:“比世界冠军更难的,是记住北大所有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