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练习题(四)
古文综合练习:
一.下面的古文通假字:
1. 宜钜者钜,宜小者小。(通巨)
2. 前有千乘之国,而后有万乘之国。谓之距国。(通十,十,倨)
3.与项羽相距岁余。(通拒)
4.老聃方将倨堂。(通距)
5.是岂钜知见诲之不辱哉?(通拒,现)
6.黍稷委畴陇,农夫安所获?(通萎)
7.是日大风,拔甘泉畤中大木干韦以上。(通寺)
8.行十余里,广详死。(通佯)
9.未有俞疾之福也。(通愈)
10.政教积德,必致安泰之福;举错数失,必致危亡之祸。(通至,至)
11.还庐树桑。(通环)
12.亭亭峻趾,去上西山趾。(通址,止)
13.当斩左止道,笞五百。(通趾)
14.譬如田猎时御贯则能获禽。
15.其挹指麾。(通揖,旨)
16.钦欲挹损凤权。(通抑)
17.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通响)
18.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通黜)
19.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通贽)
2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通纵)
2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通俸,与)
22.故水旱不能使之讥,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通讻)
23.倍道而妄行,则天下不能使之吉。(通被)
24.列呈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通裂,照)
25财非其类以尽其类,夫是之谓天养。(通才)
26.星队木鸣,国人皆恐。(通坠,林)
27.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通傥,尝)
28.其说甚尔,其菑其惨。可怪也,而亦可畏也。(通迩,灾,也)
29.手龟笔退不可提。(通皲)
30.常著商估服。(通贾)
31.盖云归哉? (通盍)
32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通功)
二.把下面一段话中所缺的标点符号补上(点在括号里).如果那里不该用标点就不填。
()后汉书()桥玄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桥玄是东汉的一个太尉( )掌管军事的长官()有一天强盗绑架了他最心爱的小儿子()并逼他用巨款赎人。过了不久,当地守备阳球带兵来捕强盗()但怕娇玄的儿子被害,而不敢马上动手。这时,桥玄怒目喊道( )“强盗作恶,我难道可以因自己儿子的生命而让国贼逍遥法外吗()”()他催阳球赶快动手()终于把强盗逮捕了()但他的儿子被强盗杀害了,后来,蔡邕用“百折而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一语来颂扬玄的高尚品格。这就是“百折不挠”成语的来源。
三.解释下文中划横线得词语:
下文中加横线的词语跟现代汉语得哪各词语相当,把它填在括号里。
上谓待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 )尧、舜而非( )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 )以受人( ),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宣()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 )之师也!”
四.给下面的短文点上标点,并把划横线的词按顺序注译在文后:
上谓太子少师萧蝺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教庭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五.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哪些代词。按它们所展的类别(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分别列出。(重复的同样列出)
余尝就老胥而问焉:“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果无有,终亦梢宽之,非仁术乎?”曰:“是立法以警其余,旦惩后也;不如此则人有幸心。”主梏扑者亦然。余同逮以讥本者三人,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或叩之曰:“罪人有无不均,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曰:“无差,谁为多与者?”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六.阅读下文,根据文后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曰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从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1.直接译出原文中有关语句回答:“齐威王如何区别对待二大夫?为什么?
2.分析齐威王为什么能正确地处理这两地的事情?这样处理的结果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