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报了吗?2025“强基计划”报考攻略,请以最优方式圆梦985
2025年4月,强基计划已全面启动,目前即将截止。39 所高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为众多考生开启了通往顶尖学府的新通道。
这一计划在今年迎来显著变革,释放出诸多政策红利,若能巧妙把握,将为考生进入 985 工程大学增添更多机会。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剖析 2025 年强基计划的报考要点,探寻最优报考方式。
一、政策变化解读
(一)招生专业拓展
2025 年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实现重大突破,不再局限于传统基础学科。多所高校新增了如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热门高薪领域的高精尖王牌专业,以及药学、储能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传统专业。
例如,北京理工大学新增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还拓展了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等专业的培养方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增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应用物理学以及航空航天类专业的 3 个培养方向。
大连理工大学新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东北大学虽未新增专业,但取消了第二类金银牌破格生的招生资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生格局。
武汉大学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新增智能科学培养方案;天津大学新增合成生物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华南理工大学新增应用物理学专业;中国海洋大学新增海洋技术专业。这些新增专业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与前沿科技发展,为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专业选择空间。
(二)入围标准多元化
1、高考成绩直接入围
依旧是众多高校采用的基础入围方式。在高考出分后,院校按照分省招生计划,通常以 3 - 6 倍的比例,在确认考试的考生中确定入围名单。高校依据考生成绩(不含加分)从高到低进行筛选,考生成绩需达到本科一批次录取最低分数线以上(特招线),部分院校还对单科成绩或高考总成绩有特定要求。
例如,报考大连理工大学的一类考生,高考成绩需要达到一本线 / 特殊线上一定分值或高考满分的 75%。2025 年采用高考成绩裸分入围的院校有 19 所,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学府。
2、按加权后的高考成绩入围
部分院校对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等核心重点科目设置加权系数,在入围时使用高考单科成绩加权计算后的入围成绩作为标准。2025 年有 10 所高校实施高考成绩单科加权入围,相比 2024 年增加了 4 所。
如北京理工大学的入围成绩 = 高考成绩 (不含政策性加分)+ 数学高考单科成绩 * 0.2;华东师范大学理科组入围成绩 = 高考成绩 + 高考数学单科成绩 * 0.5,文科组入围成绩 = 高考成绩 + 高考语文单科成绩 * 0.5 等。这种方式对单科成绩突出的考生极为有利,能放大他们的学科优势,增加入围机会。
3、“复交南” 模式,报名即入围
由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率先采用的 “复交南模式”,今年进一步扩容。东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两所学校跟进,使得采用该模式的院校增加至 12 所。此模式将强基计划的校测提前至高考后出分前进行,报名审核通过即可参加校测。
高考出分后,再由校考和高考加权计算总分决定是否录取。该模式下无高考成绩入围限制,让高考成绩处于边缘线的考生多了一次机会,整体利好竞赛生,更有可能实现实质性降分录取。不过,由于高考后即校测,备考时间过短,考生需要提前做好整体规划。
4、单科为王 “小破格” 入围
这是 2024 年新增加的破格入围规则,在 2025 年得到进一步推广,共有 15 所院校采用,相比 2024 年增加了 7 所。适合单科成绩特别优秀的考生,可破格入围校测。
例如,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要求数学科目成绩不低于 145 分;应用物理学专业和工程力学专业,要求物理科目成绩不低于 97 分(上海市要求 70 分),且高考加权成绩排序处于 “专业志愿优先” 规则下的分省分专业计划 6 倍以内等。
像山东大学规定高考数学成绩为 145 分及以上的考生可直接入围且不占入围名额(对于高考数学成绩不是 150 分的省份,按比例折算),极大地增加了数学单科强者的入围优势。
5、五大竞赛银牌以上考生破格入围
对于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并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金、银牌的考生,可破格入围。这为竞赛尖子生提供了一条快速通道,他们在强基计划招生中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三)培养方式优化
1、本硕博一体化培养
许多高校对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实施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方案。如南开大学采取 “一制三化”“交叉培养”“动态进出” 的方式,按照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模式组织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以基础学科为本源开展重点学科交叉融合,设有 “动态进出” 机制确保培养质量。
在本研衔接培养方面,进入研究生阶段,学生主要在强基计划所在基础学科专业进行培养,部分学生可根据培养方案在关键领域进行学科交叉培养。
2、个性化培养与资源倾斜
高校为强基计划学生提供诸多资源倾斜。例如,山东大学采取 “3 + 1 + X” 模式进行本硕博衔接培养,单独编班,单设培养方案,进行阶段性考核与动态调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施完全学分制的个性化培养,在必修课程板块外,开设与培养方向有关的选修课程,学生可结合发展规划和学习兴趣制定个性化方案,实行小班化教学,开展研究型探究式教学。
大连理工大学实施 “一班一策略、一人一方案、一生一导师” 举措,全面实行 “小班化、个性化、导师制” 培养模式,还建立鼓励奖励激励机制,对优秀学生设定专门奖学金和学术交流基金,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和学科竞赛。
二、适合报考的考生类型
(一)高考成绩优异者
强基计划中,高考成绩占综合成绩的比例不得低于 85%,这意味着高考成绩在录取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那些平时成绩稳定且优秀,有望冲击高分的考生而言,强基计划提供了额外的机会。
他们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在入围环节就具有较大优势,并且在后续综合成绩的计算中,也能为自己争取到有利位置。
例如,在一些采用高考成绩直接入围的高校中,高考成绩高的考生能够轻松入围,再通过精心准备高校考核,就有很大希望被心仪的 985 高校强基计划录取。
(二)学科特长突出者
1、竞赛获奖者
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金、银牌的考生,不仅可以破格入围,而且在高校考核以及后续的培养中都具有优势。
他们在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远超普通考生,在高校组织的笔试、面试等环节中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学科特长,更容易得到高校的青睐。
同时,高校为他们提供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以及丰富的科研资源,也能更好地满足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的需求。
2、单科成绩优异者
对于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单科成绩突出的考生,今年的强基计划政策变化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机会。单科加权入围和 “小破格” 入围模式,使得他们可以凭借单科优势突破重围,入围校测。
例如,湖南大学在化学科目高考成绩上设置 2 倍加权,化学成绩优秀的考生可以通过这一政策,大幅提升自己的入围成绩;山东大学规定高考数学成绩为 145 分及以上的考生可直接入围且不占入围名额,让数学单科强者有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三、报考策略建议
(一)精准定位高校与专业
1、研究高校招生政策
仔细研读各高校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了解其入围方式、招生专业、招生计划、高校考核形式以及综合成绩计算方法等关键信息。
例如,对于采用加权入围的高校,要明确自己擅长的学科对应的加权系数,评估自己在这种入围方式下的竞争力;对于采用 “复交南模式” 的高校,要考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在高考后迅速准备校测。
2、结合自身实力与兴趣
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预估水平以及学科特长和兴趣爱好,合理选择报考高校和专业。如果高考成绩非常突出,且对基础学科有浓厚兴趣,可以冲击清北等顶尖高校的强基计划。
如果单科成绩优异,则可以重点关注采用单科加权入围或 “小破格” 入围模式的高校,并选择自己擅长学科对应的专业。比如,数学成绩突出的考生,可以考虑报考北京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相关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