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暑去三伏散 气收禾黍熟
本文转自:人民网-观点频道
处暑:暑去三伏散 气收禾黍熟
“读懂二十四节气之美”系列网评
蒋 萌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唐代白居易描绘了炙热云散、凉风轻拂的意境。
“处”是终止之意,处暑即“出暑”。
处暑时节,夏日的热烈与喧嚣缓缓退场,秋日的宁静与深邃逐渐登台,我国大部分地区逐渐开始由热转凉,即将进入秋季。
自然界的万物在处暑时节悄然演变,不是落幕与终结,而是生命转换、周而复始的表现。对处暑节气与生物规律的总结,彰显中国人独特的生命观。
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这是中国人的天象智慧与美学印记,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承写照。
处暑前后,民间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人们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寄托情愫,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处暑送鸭,无病各家。”鸭肉味甘微咸、性凉无毒、滋阴养胃。处暑吃鸭子的习俗,有养生功效,寓意阖家安康。
“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随着农作物逐步进入成熟期,秋收就要开始了,农人把粮仓修缮妥当,准备迎接大丰收。金灿灿的稻谷映衬出丰收的喜悦,更是大自然对辛勤劳作的人们的丰厚馈赠。
有绽放就会有凋零,有凋零也会有收获。处暑,乘着暑热的余温,送来秋凉的静谧。我们不妨从忙碌与浮躁中抽身,找寻内心的平静安然。在感受夏秋节气轮转中,发现人与自然的巧妙联结。
立春:春到人间万象新
雨水:润物细无声
惊蛰:从南到北忙春耕
春分:日月阳阴两均天
清明:气清景明,天下皆春
谷雨:春之暮章,雨生百谷
立夏:万物至此皆繁茂
小满: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芒种:麦黄梅熟 种下希望
夏至:夏日万般好,皆如期而至
小暑:寻生命之蓬勃,觅心灵之清凉
大暑:奔向“暑”不尽的夏日美好
立秋:揽秋意入怀,录岁月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