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历史最好成绩!湖南文理学院学子在这项全国大赛中载誉而归
湖南日报8月23日讯(通讯员 刘若凡 李慧怡)创历史最好成绩!8月22日,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竞赛成绩正式公布,湖南文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成功晋级国赛的3支队伍,经过激烈比拼,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据悉,该项大赛是全国高等工程教育界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工科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实施,每两年举办一届,自2009年首次开赛以来已成功举办9届。本届大赛聚焦“交叉融合工程创新育新质,立德树人强国建设勇担当”主题,吸引了全国3268所高校、26324支队伍、86746名学生参与其中,最终来自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417所高校、1135支代表队、6000余名师生入围国赛。
该校机械学院王良、车晓毅老师指导的宋亮、宋心祎、黄俊杰、李康同学,王海、王凡闻、胡义、李贤同学组成的2支队伍,分别夺得智能物料搬运赛项特等奖、一等奖。智能物料搬运赛项旨在将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等技术应用于物流搬运领域,开发制造具有智能化且外观美观的作品。特等奖获得者宋亮同学介绍说,团队设计制造的智能搬运机器人能够通过扫描二维码或条形码方式领取搬运任务,在指定的工业场景内按任务要求将物料搬运至指定地点且精准摆放。在比赛过程中,团队设计的机器人完全自主运行,顺利完成了定位、移动、避障、读取二维码、物料位置、物料形状和颜色识别、物料抓取、载运及放置、物料的旋转定位,路径规划等功能,成功突破获得了特等奖。
机械学院刘奇元、刘文老师指导的赵发兴、向苗鹏、谷梓寻、王丽程学生团队获得了太阳能电动车赛项一等奖。太阳能电动车赛项所在的新能源车赛道以绿色能源为主题,以新能源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夯实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参赛队在本校进行自主创意和轻量化设计制作出了一台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太阳能电动车。在比赛过程中,该太阳能电动车在规定的运行场地内按照顺序标记,从长征起点“瑞金”出发,经过16个主要标识点,最终顺利抵达终点“延安”,最终荣获一等奖。
在本次比赛过程中,从方案设计到作品制作,再到现场角逐,湖南文理学院参赛团队都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应变能力,最终脱颖而出、载誉而归。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竞赛组织与指导,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实践活动中,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