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大量阅读,只完成学校作业,以后初中~高中,孩子成绩会怎样?
我的妈呀。
太对了呀。
朋友,我告诉你。
现在的孩子,如果不出生在高知家庭
,几乎养不成阅读的习惯的。
普通家庭,就是拿个手机打发孩子。
自然而然地,孩子就迷上游戏小说了。
而如果早年没有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的经历,大了之后就更不可能拥有成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了。
小学的学习成绩,真的不是很重要,有一个中游的水平已经很好了。
大量阅读文学作品,也应该优先接触文学作品,可以让孩子懂或者说了解太多有用的东西了。
他会知道金钱的可贵。
他会知道有的时候很多东西比金钱更可贵。
他会知道任何时候都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他会知道人生很长,不要着急。
他会知道人心的诡谲。
他会知道很多人真的很善良。
他会知道自己是多么幸运。
最重要的,他会知道文字,是多么的美丽。
很多人是根本读不进去书的。
他们脱敏了。他们对书籍,对文字一点都不敏感。。
我见过很多小姑娘看《活着》,看《穆斯林的葬礼》看哭了。
而许多人看见《穆斯林的葬礼》那么厚厚的一本,直接就不想看了。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最是仓皇辞庙日”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陈知此事年年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真的不是所以人都能体会到这些文字中的情感。
并真正的感同身受的。
这里要反对一下高赞回答。
大量阅读肯定对写作有益的。
大量的输入,必然会让孩子有输出的想法。
而写东西,就是这个输出的主要途径。
你要知道,很多孩子写作的问题,不是不会写,而是没东西可写。
他们胸中没有半点墨水,连指点江山都做不到。
当然,我说的是那种有理有据,承担举证责任,认真称述自己的观点的指点江山。
而不是那种只表明态度,单纯宣泄情绪,无脑的喷或杠。
大量的阅读让孩子对很多的东西不说有自己的了解。
最起码,不会一问三不知了。
而在学习的早期,最需要的就是建立知识的广度,而不是深度。
孩子的认知天性就是好奇心强,但不持久。
其实你逛逛知乎,也会发现。
有写东西习惯的,大多也有阅读习惯。
阅读是输入。
写作时输出。
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孩子越早开始阅读,其实,他也会越早的踏上写作的旅途。
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写作会越来越大众化。
作为表达自我的一种手段。老少皆宜,如果没有这个能力的话,其实是很可惜的。
这位朋友,比起这些,小学阶段的成绩真的是微不足道的啊。
没想到挺多人认同这个回答,再补充一点吧
读书和在学校进行的教育时不一样的。
读书是一项私人化的活动,它给你的东西具有超越性。
什么意思?它是无价值的,但它又是有价值的。
这个价值取决与你自己。
它会激活你的同理心,真切体会到他人的痛苦。
它可以一文不值,它带给不了你世俗意义的成功。
从某种意义上,它也是一种游戏。
只不过,这个门槛高点罢了。
题主认为文字是枯燥的,而你这个观点可能就决定了你与你的女儿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无法相互理解。
你女儿意识中的山珍海味在你看来竟是味同嚼蜡。
而我们在学校接受教育时,默认你时参加竞争的。
特别是在当前应试教育
的环境背景下,这个学习就更加残酷,不管你承不承认,事实就是如此。
她的目的就是筛选和淘汰。想在这个军备竞赛中取得胜利,必须要有无止境的投入。
有人说学习是痛苦的,有人说学习是快乐的。
这并不矛盾。我们玩的不是一个游戏。
同样玩王者,如果目的仅是享受,那当然无所谓,输有输得快乐,赢有赢的快乐。
但若是电竞,那目的就是胜利,输了肯定是痛苦的。
既然我们的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选拔性考试,必然是要内卷
,要竞争的。
这可不是请客吃饭。
这个话题已经结束了。
题主不妨放宽心,这只是您女儿的一项兴趣爱好而已,不用想那么多。
但要提醒她,世俗意义上的竞争必然也是重要的,也是必须的。
至于如何把握这个平衡,需要你们一起努力。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