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博士惊人发现:图安逸、少忙碌、别太努力,孩子更容易成功

美羊羊3周前精彩生活4

文丨童书妈妈 编丨KK

最近,有一本书特别值得分享—— 《深度工作》。这本书看似是一本给职场的大人的书,实际上是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的一本关于“如何成就一个人”的底层态度的一本书。

这本书的观点非常犀利,在东亚文化视角下相当颠覆,比如:

考得好的同学,学习时间更短;

忙碌并不是好事;

图安逸、闲散,会让一个人的表现更好;

在很多家长的价值观中,一个孩子可以智商没那么高,但是必须要努力, 努力才是成就一个人的关键。如果一个孩子懒、不努力,那是接受不了的。在有的文化里,不努力甚至被视为道德上的瑕疵。

民间有句老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也是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的话。这本书告诉你,为什么这句话是过时的穷人思维,尤其是在AI时代。

作者卡尔·纽波特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博士,还著有《如何成为尖子生》《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等畅销作品,深受读者欢迎。

卡尔是计算机博士,他分析了当下科技技术变革时代的经济思维,跟传统的劳动力驱动时代完全不同了。比如卖出10亿美元的Instagram, 雇员仅仅只有13人。“历史上有什么时候人们能以如此少的劳动力带来如此巨大的价值?”

在当下的时代,史无前例的科技发展带来巨大的重组。在这种新形势下,卡尔认为,有三种人将获得特别的优势:

第一是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把工作做得漂亮并有创造性的人;

第二是在所处行业中最优秀的人;

第三是拥有资本的人。

也就是说,如果你能成为以上其中任何一个群体中的一员,你都会有出众表现,获得时代红利;但如果不能,你的地位可能岌岌可危。

麻省理工博士惊人发现:图安逸、少忙碌、别太努力,孩子更容易成功__麻省理工博士惊人发现:图安逸、少忙碌、别太努力,孩子更容易成功

正如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中提到的“智人的末日”,他有个悲观的预测:随着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可能会分化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一个是拥有最新技术和资源的上层阶级, 他们可能会通过科技增强来获得更强大的能力,另一个是无法获得这些资源的普通人,可能会逐渐沦为"无用阶级"。

而卡尔的预测更为乐观,他认为,如果你可以用对思维方式去学习、工作,让自己成为所处行业中最优秀的人,那么迎接你的将是滚滚的红利。

下面是他在《深度工作》中分享的认知误区和升级的思维方式。

误区一:越努力,越成功

真相:优秀学生学习时间更短

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正教授亚当·格兰特迅速在学术界崭露头角,2013年出版了《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而他的工作时间比其他的教授要少很多。为什么他投注的时间比别人少,但是产出却比别人更好?

卡尔分析了他的工作方式:安排“与世隔绝”的时间段,在完成手头任务之前彻底与世隔绝。这就是对于生产力公式的应用:

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X专注度。

基于这个公式,卡尔在他的《如何成为尖子生》(How to Become a Straight-A Student)的调研期间,采访了全国一些竞争最激烈学校里的50名超高分研究生,他注意到,最优秀的学生通常比GPA等级低一档的学生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更短。

麻省理工博士惊人发现:图安逸、少忙碌、别太努力,孩子更容易成功__麻省理工博士惊人发现:图安逸、少忙碌、别太努力,孩子更容易成功

上文提及的公式恰可作为这种现象的一种解释:最优秀的学生能够理解专注度在产出方面起到的作用,因此会极度专注,从而大幅减少考试准备或撰写论文所需的时间,同时也不降低成果的质量。

误区二:忙碌代表能力高

真相:拒绝忙碌的人,更容易成功

俗话说:能者多劳。在传统观念里,忙碌的人,能力更高。卡尔却说,这是工业化时代带来的认知误区。

可以回忆一下伴随着生产线的兴起而盛行的效率运动(Efficiency Movement),尤其典型的是其创始人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 Taylor),他广为人知的做法是拿着秒表站在那里监测工人的动作效率——寻找提升工人完成任务速度的方法。

在泰勒的时代,生产能力没有任何歧义:单位时间产出产品的数量。

忙碌代表生产能力(Busyness as Proxy for Productivity):在工作中,对于生产能力和价值没有明确的指标时,很多知识工作者都会采用工业时代关于生产能力的指标,以可视的方式完成很多事情。

卡尔认为,知识工作者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可视的忙碌,是因为他们没有更好的方法证明自身价值。

转变思维方式,深度策略可以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已故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就拒绝从事任何行政事务。“我和所有人都说,我什么都不做。如果有人请我到某个许可委员会任职,我会告诉他们:不行,我是个不负责任的人。”

费曼固执地逃避行政职责,因为他知道这些事务只会降低他的工作能力,让他无法出色地完成职业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务:“真正做好物理工作”。我们应该可以认定,费曼并不善于回电子邮件,如果要他搬到一间开放式办公室或发推文,他很可能会转去别的大学。明晰了重要的工作,同时也就明晰了不重要的工作。

_麻省理工博士惊人发现:图安逸、少忙碌、别太努力,孩子更容易成功_麻省理工博士惊人发现:图安逸、少忙碌、别太努力,孩子更容易成功

在孩子的教育中,如果老师家长还是重视多刷题、多补课,周末、晚上安排满了各科学习任务,往往可能适得其反。

拒绝忙碌的背后,其实是对于自己和孩子的清晰认知。《孙子兵法》有句话,在西方哲学界被广泛引用:选择你的战场(choose your battlefield)。这意味着,你不需要在每个学科都去拿高分,需要果然“剪枝”,保存实力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这其实是高纬度的战略选择。

误区三:闲散、图安逸是坏事

真相:图安逸让人有能量深度工作

我们传统的价值观强调吃苦耐劳,把安逸视为个人发展的障碍,“图安逸”的人被视为是消极和懒惰的人。

而卡尔却说: 要好好鼓励大家去图安逸,图安逸的人更容易有大成就,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麻省理工博士惊人发现:图安逸、少忙碌、别太努力,孩子更容易成功_麻省理工博士惊人发现:图安逸、少忙碌、别太努力,孩子更容易成功_

《心理科学》发现,在自然中度过闲暇时光,可以提升个人工作时的注意力。这种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如果用光了,要再保持关注就难了。

2012年为《纽约时报》博客写的一篇文章中,散文作家、漫画家蒂姆·克莱德尔(Tim Kreider)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自述:“我不忙。我是我认识的心怀大志的人中最安逸的一个。”

克莱德尔发现,忙碌的工作让他产生了巨大的厌倦,他躲到他称作“秘密场所”的地方:那里没有电视,没有网络(要骑自行车到当地图书馆才能上网),在那里他可以不用应对那些细小责任的轰炸;这些细小的责任单独看来都没有什么害处,但是汇集到一起却会严重损害他的深度工作习惯。“我能回想起那里的金凤花、椿象和星星。”克莱德尔回忆自己那段躲避工作的时间时说,“我读书。几个月的时间里终于真正地写了点东西。”

闲散之于大脑就如维生素D之于身体一样不可或缺,如果剥夺了闲散时光,我的头脑就要经受折磨,就像受软骨症折磨一般……虽然很矛盾,但它是完成任何工作所必需的。

《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也有对放松对于孩子大脑的影响的研究:大脑在休息状态下并非完全停止工作,而是进入了一个特殊的“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DMN)状态。这个状态对学习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深度工作》一书中还有更多精彩的分享,比如电子产品的使用如何破坏孩子的深度工作的能力?如何选择适合你的深度工作的方法?值得花时间全家人共读。

作者招募&投稿 |tbeducation@daznet.cn

相关文章

“师范生不需要考教资?”2025新规:这4类人免考、这3类人必考

“师范生不需要考教资?”2025新规:这4类人免考、这3类人必考

教育圈子里总有一些"深入人心"的说法,比如"师范毕业就能直接当老师","公费师范生考编不用考试"。这些似是而非的信息在师范生群体中广为流传,却成了许多人职业规划中最大的"坑"。 有多少人带着这些认知选...

高考冲刺季——考生和家长要关注哪些信息

高考冲刺季——考生和家长要关注哪些信息

随着5月份的到来,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这不仅是复习冲刺的关键时期,也是为未来大学生活做准备的重要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考生还是要以考试为主,但家长可以适当关注高考相关政策的变化、深入了解各高校...

从紧张到自信,教资面试不必一次过,只要坚持下去!

从紧张到自信,教资面试不必一次过,只要坚持下去!

写在前面:教师资格证面试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几次过正常”标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些人可能一两次就通过了,而有些人则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成功。最关键的是你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是否有信心去面对每一次挑战。对...

2025春地质社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 技术与设计1 高中通用技术电子课本学习资料下载(PDF高清无水印)

2025春地质社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 技术与设计1 高中通用技术电子课本学习资料下载(PDF高清无水印)

新地质社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电子课本在线阅读(此为截图版,获取是高清版) 2025春地质社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是一本引导学生走进技术世界、培养技术素养和设计能...

考研:二战即可,三战四战就业将面对这五个尬,你都准备好了?

考研:二战即可,三战四战就业将面对这五个尬,你都准备好了?

考研,如火如荼,有考生和家长发誓一定要上岸,一战不中就二战,二战不中就三战,三战不中不惜N战。 想法很好,精神可嘉。 你可知道三战之后所面临有哪些尬,你都准备好了吗? 一,考研人数及录取比的尬 202...

牛耳科教邀请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专家马晓明教授共研产教融合创新举措

牛耳科教邀请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专家马晓明教授共研产教融合创新举措

在职业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8月29日,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专家马晓明教授率团走进湖南牛耳科教集团,与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雷超阳等职教专家共商产教融合创新大计。这场汇聚政校企三方智慧的研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