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破产12年送外卖养家,这天竟收1200万汇款,追到汇款方后却傻眼
01
下午两点的阳光,毒辣得像要将人烤化。柏油马路蒸腾着扭曲的热气,平日里熙熙攘攘的街道,此刻也显得有些萎靡不振。
李伟骑着他那辆吱吱作响的电动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汗水早已浸透了他身上那件蓝色的外卖工作服,紧紧地贴在后背上,勾勒出他略显佝偻的脊梁。头顶的安全帽像个蒸笼,闷得他头晕眼花。但他的手,却依然稳稳地握着车把,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搜寻着下一个订单的目的地。
12年了。整整12年,李伟的生活就像这辆永不停歇的电动车,被一只无形的手推着,只能向前,无法回头。
12年前,他还是这个城市里人人艳羡的“李总”。住着江景豪宅,开着百万豪车,出入皆是上流社会的精英。他的公司曾是行业的翘楚,风光无限。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像一场无情的龙卷风,将他辛苦建立的一切瞬间卷走,只留下一地狼藉和高达八位数的巨额债务。
从云端跌落泥潭,只是一夜之间的事。妻子林晓静没有一句怨言,默默地收起了名牌包包和首饰,跟着他搬进了如今这个不足六十平米的老旧出租屋。原本活泼开朗的女儿李思琪,也似乎在一夜之间长大了,变得沉默寡言,只是用她那双清澈的眼睛,默默地看着父亲日渐消瘦的背影。
破产后的日子,是灰色的。亲戚朋友避之唯恐不及,曾经的商业伙伴更是将他视为瘟疫。为了生存,为了还债,更为了这个家,李伟放下了所有的骄傲和体面。他卖过保险,摆过地摊,最终,他成为了一名外卖员。
这份工作,风里来,雨里去,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天。每天超过十二个小时的工作时长,换来的,是足以维持一家人基本开销和缓慢偿还债务的微薄收入。
“叮咚!您有新的外卖订单,请及时处理。”
手机里传来冰冷的系统提示音,将李伟从回忆的深渊中拉回现实。他熟练地点开屏幕,是一个距离他三公里外的老字号面馆的单子。顾客的备注很简单:“请快一点,谢谢。”
“好嘞!”李伟低声应了一句,仿佛是对着顾客,又仿佛是给自己打气。他拧动车把,电动车发出一声疲惫的呻吟,再次汇入了滚滚车流。
送餐的路上,他路过了曾经属于他的那栋写字楼。如今,那里早已换了新的主人,巨大的LOGO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刺痛了他的双眼。他下意识地低下头,加快了速度,仿佛在逃离那个不堪回首的过去。
将热气腾腾的面条送到顾客手中时,对方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放门口吧”,自始至终没有开门。李伟早已习惯了这种冷漠。他对着紧闭的房门,习惯性地鞠了一躬,轻声说了句:“祝您用餐愉快。”
这是他作为外卖员的职业素养,也是他内心深处,仅存的一丝属于“李总”的骄傲。无论生活如何蹂躏他,他始终坚信,服务精神是平等的,不分高低贵贱。
返回的路上,李伟感到一阵眩晕。他将车停在路边,从后备箱里拿出一瓶早已被晒得温热的矿泉水,大口大口地灌了下去。午饭,他还没来得及吃。通常,他会等到下午三四点,外卖高峰期过去后,随便找个路边摊,花十块钱解决一顿。
他靠在树荫下,点燃了一支烟。这是他为数不多的奢侈品。烟雾缭绕中,他的思绪又飘远了。他想起了女儿。思琪今年上高三了,是学习最关键的一年。孩子很懂事,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从不让他和妻子操心。只是,他这个做父亲的,却给不了她更好的生活。别的孩子都有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有漂亮的衣服,而思琪,连一套新的学习资料都要犹豫很久。
前几天,妻子小心翼翼地跟他商量,说思琪的梦想是报考一所南方的名牌大学,那里的美术专业是全国顶尖的。但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于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来说,无疑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再苦再累,也不能苦了孩子。”李伟掐灭了烟头,眼神中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为了女儿的未来,他愿意付出一切。
他重新跨上电动车,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战士,再次冲向了那片由钢筋水泥构成的“战场”。他不知道的是,命运的齿轮,已经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悄然开始转动。
02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座城市褪去了白日的燥热,展现出别样的繁华。霓虹灯闪烁,车流如织,勾勒出一幅现代都市的浮世绘。
李伟依然在路上。晚高峰的订单,如同潮水般涌来,让他没有丝毫喘息的机会。他已经连续工作了十一个小时,身体的每一个关节都在叫嚣着疲惫,但精神却依然高度紧绷。
最后一个订单,是送一份小龙虾到城东的一个高档小区。这个小区的名字,李伟再熟悉不过了——“瀚海云天”。12年前,他的家,就在这里。那是一套顶层复式,站在阳台上,可以俯瞰半个城市的夜景。
命运似乎总喜欢开这种残忍的玩笑。
当他骑着电动车,停在“瀚海云天”那气派的鎏金大门前时,保安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毫不掩饰的审视和鄙夷。
“外卖放门口登记,不准进去。”保安的语气生硬,仿佛李伟是什么不洁之物。
“大哥,顾客备注了要送到门口,麻烦您行个方便。”李伟陪着笑脸,递上一支烟。这是他在底层摸爬滚打多年学会的生存法则。
保安斜睨了他一眼,接过了烟,但态度依旧没有软化:“规定就是规定,所有外卖一律不准进。你自己跟顾客沟通。”
李伟只好无奈地拨通了顾客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个年轻的男声,带着几分醉意和不耐烦:“什么?送到门口?我不是写了送到家门口吗?你们怎么做事的?赶紧给我送上来,不然我投诉你!”
说完,对方就挂断了电话。
李伟握着手机,站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他抬头仰望着那栋曾经无比熟悉的楼宇,某一层的灯光,或许就来自他曾经的家。如今,他却连进去的资格都没有了。
无尽的屈辱和辛酸,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他想起了曾经的自己,出入这里,保安们都是点头哈腰,恭敬地称呼他“李总”。而现在,他只是一个被呼来喝去的外卖员。
最终,理智战胜了冲动。他不能失去这份工作,这个家还需要他。他深吸一口气,再次拨通了顾客的电话,用近乎哀求的语气解释着小区的规定。拉扯了近十分钟,对方才极不情愿地同意下楼自取。
拿到外卖的年轻人,上下打量了李伟一番,撇了撇嘴,扔下一句“真麻烦”,便转身离去。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谢谢”。
那一刻,李伟感觉自己的人格,被狠狠地踩在了地上。
回家的路上,夜风微凉,吹干了他眼角的湿润。他路过一家24小时营业的银行ATM机,习惯性地停下车,想看看今天的收入。这是他每天的例行公事,看着账户里多出来的几百块钱,是他一天中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他将银行卡插入机器,熟练地输入密码。当屏幕上显示出账户余额时,他习惯性地想去数后面有几个零。
然而,下一秒,他整个人都僵住了。
他使劲地眨了眨眼睛,又凑近了一些,以为是自己眼花了。屏幕上的数字,像一串天文代码,在他的瞳孔中不断放大。
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
1200万!
李伟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地攥住,瞬间停止了跳动。他感觉自己的血液在倒流,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幻觉?还是ATM机出错了?
他颤抖着手,退出了银行卡,然后又重新插入。查询,输入密码。
屏幕上,那串刺眼的数字,依然顽固地停留在那里。
12,000,358.72元。
后面的三百多块,是他今天辛辛苦苦跑了一天外卖挣来的血汗钱。而前面那1200万,却像一个巨大的、荒诞的玩笑。
03
李伟跌跌撞撞地从ATM机旁退开,靠在冰冷的墙壁上,大口地喘着粗气。大脑一片空白,完全无法思考。
1200万。
这个数字,对于现在的他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12年前,这个数字或许只是他公司账户里一次普通的资金流动。但现在,这笔钱足以将他从深渊中彻底解救出来。
还清所有的债务,绰绰有余。
给妻子买回她曾经喜欢的那些衣服和首饰。
给女儿最好的教育,让她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再也不用为学费发愁。
甚至,他还可以东山再起,拿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无数个诱人的念头,像雨后春笋般从心底疯狂地冒出来。他的眼神,在渴望和挣扎中不断变换。这笔突如其来的巨款,像一个潘多拉魔盒,释放出了他内心深处被压抑了12年的欲望。
但是,他是李伟。那个曾经的“李总”,虽然破产了,但骨子里的骄傲和原则,却从未磨灭。他知道,这笔钱,不属于他。
短暂的失神后,巨大的恐慌和不安席卷而来。
这是谁的钱?为什么会汇到我的账户上?是汇错了吗?
李伟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电信诈骗。他听说过太多这样的案例,骗子先把一笔巨款打到你的账户,然后用各种手段,比如声称是公司财务转错了账,要求你将钱转回去,从而套取你的个人信息,或者让你转到他们指定的“安全账户”,最终将你的钱骗走。
他立刻警惕起来。他仔细回想着最近有没有接过什么可疑的电话,或者点击过什么来路不明的链接。但思来想去,都没有任何头绪。他的生活两点一线,除了送外卖,就是回家,几乎与外界隔绝。
他再次走到ATM机前,这一次,他选择了打印交易明细。薄薄的一张凭条,从出纸口缓缓滑出,却重如千钧。
李伟拿起凭条,借着ATM机屏幕的光亮,仔细地看了起来。
凭条上清晰地显示着,就在今天下午四点半左右,有一笔金额为12,000,000.00元的款项,通过“跨行转账”的方式,汇入了他的账户。
汇款方信息一栏,却只有一串银行代码和账号,并没有显示姓名。
不是诈骗?如果是诈骗,对方应该会很快联系他才对。但从下午到现在,已经过去好几个小时了,他的手机没有任何动静。
难道是……有人在暗中帮助他?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随即又被他自己否定了。破产12年,人情冷暖,他早已看透。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人,一个都没有。谁会平白无故地给他这么一大笔钱?
他想起了那些曾经的生意伙伴,那些在他风光时称兄道弟,落魄后却唯恐避之不及的面孔。他想起了那些亲戚,在他开口借钱时,或是哭穷,或是直接将他拉黑。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李伟拿着那张薄薄的凭条,站在深夜的街头,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迷茫和恐惧。这笔从天而降的巨款,没有给他带来丝毫的喜悦,反而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上。
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报警?如果这真的是别人汇错了,他当然应该物归原主。但万一……万一这不是一个错误呢?万一这背后,隐藏着什么他不知道的阴谋?
他想到了妻子和女儿。他不能让她们受到任何伤害。
12年的底层生活,让他变得谨小慎微。他深知,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看似不劳而获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巨大的代价。
他将凭条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仿佛那是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他跨上电动车,没有回家,而是朝着反方向骑去。
他要去一个地方,一个能让他冷静下来思考的地方。
04
江边。
夜晚的风,带着一丝水汽的微凉,拂过李伟的脸颊,让他混乱的思绪,稍稍有了一丝清明。
他将电动车停在江边的栏杆旁,找了个长椅坐下。滔滔江水在脚下奔流不息,远处城市的灯火,在江面倒映出斑斓的光影,如梦似幻。
这里,曾是他最喜欢来的地方。当年,他意气风发,站在这里,指点江山,畅想着自己商业帝国的未来。后来,他一败涂地,也曾站在这里,万念俱灰,甚至想过要一了百了。
是妻子林晓静,将他从悬崖边拉了回来。他永远也忘不了那天晚上,妻子找到他时,那双哭得红肿的眼睛。她什么也没说,只是从身后,默默地支持着他,用她瘦弱的身体,给了他最后的温暖和力量。
“李伟,钱没了,我们可以再挣。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家就还在。”
是啊,家还在。
为了这个家,他才从绝望中爬了起来,放下了所有的身段和骄傲,去挣每一分辛苦钱。12年来,无论多苦多累,无论受了多少委屈和白眼,只要一想到家里那盏为他而留的灯,想到妻子温柔的笑容和女儿懂事的眼神,他便觉得一切都值得。
可是现在,这笔1200万的巨款,却像一个不速之客,粗暴地闯入了他平静的生活,让他再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张银行凭条,在月光下反复地看着。那串陌生的账号,像一个谜,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会是谁呢?
他开始疯狂地在大脑中搜索着所有可能的人。
各种猜测,在他的脑海中不断上演,又被他一一推翻。
他心中的不安也越来越重,这钱要是弄不清楚,可是要坐牢的!
05
第二天一大早,李伟破天荒地没有去抢早高峰的订单。他将电动车停在楼下,换上了一身他衣柜里最体面,也已经有些年头的旧西装。林晓静看着丈夫反常的举动,有些担忧地问道:“你今天……不出去跑单吗?”
李伟转过身,看着妻子眼中的关切,心中一暖。他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想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轻松一些:“嗯,今天有点事,要去银行一趟。放心,很快就回来。”
他没有告诉妻子关于那笔巨款的事情。在一切没有弄清楚之前,他不想让她跟着担惊受怕。
林晓静没有多问,只是默默地帮他整理了一下有些褶皱的领口,轻声说:“路上小心点。”
“知道了。”李伟应了一声,转身走出了这个承载了他12年辛酸与温暖的小屋。
阳光透过老旧楼道的窗户,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深吸一口气,脚步沉稳地走向了最近的一家银行。
银行刚刚开门,大厅里人不多。李伟取了号,坐在等候区的椅子上,手心里全是汗。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叫号屏幕,每一次数字的跳动,都牵动着他的神经。
他反复地在心里演练着待会儿该如何跟银行职员沟通。他既要查清楚汇款人的信息,又不能显得太过急切,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怀疑。这其中的分寸,极难把握。
“请A023号顾客到3号窗口办理业务。”
终于,叫到他的号了。
李伟站起身,走到窗口前,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您好,我想查询一笔汇款的详细信息。”
窗口里,是一位年轻的女性职员,她抬起头,公式化地问道:“是您本人账户的汇款吗?请出示您的身份证和银行卡。”
李伟将早已准备好的证件递了进去。
职员接过证件,在电脑上熟练地操作起来。几秒钟后,她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惊讶,再次确认道:“先生,您是说,您账户里昨天下午收到的一笔1200万的汇款吗?”
她的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银行大厅里,却显得格外清晰。周围几个正在办理业务的顾客,都不约而同地朝他投来了惊奇的目光。
李伟感觉自己的脸颊有些发烫,他点了点头,压低声音说:“是的,就是这笔。我想知道,这笔钱是从哪里汇过来的?能不能查到汇款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我怀疑……可能是有人汇错了。”
或许是被李伟的真诚打动了,或许是这笔巨额的“错款”确实不同寻常,那位职员犹豫了一下,说道:“先生,您稍等一下,我需要请示一下我们的主管。”
职员再次在电脑上操作起来,身旁的打印机随之发出“滋滋”的声响。很快,一张和昨天在ATM机上打印的凭条类似的账单被打印了出来。
职员将账单从打印机上撕下,盖上了一个业务章,然后从窗口递给了李伟。
他迫不及不及地低下头,目光聚焦在“汇款方”那一栏上。
当看清楚那个名字的瞬间,
他直接傻眼了。
“这……这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