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经“踩雷”的恒大供应商,如今怎么样了?
山有信/文
近日,恒大退市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回忆起当初恒大上市时,许家印左手持酒杯,右手竖大拇指,意气风发。如今却身陷囹圄,因财务造假、挪用资金等被追责……只能说,物是人非,市场从不会永远宽容错误行径,曾经那些靠不正当手段堆砌起的虚假繁荣,终会在阳光下被照出原形。
许多人也纷纷感叹,恒大退市,不仅标志着一个曾经市值超4000亿港元的“宇宙房企”走向终结,更象征着中国房地产行业“高杠杆、高周转、高增长”模式的彻底失败。
那么,随着恒大的落幕,它背后那些供应商又怎么样了呢?我们根据公开信息及报道,了解到此前踩雷恒大的A股上市公司有26家,其中2021年有20家业绩亏损,6家大幅下滑。基于此,我们对其中一些公司当下的情况进行了收集和了解,发现他们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一朝退市,恒大暴雷已过去多年
中国恒大,于2009年11月5日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在港上市最大的内地民营房企,2017年市值一度高达3700亿港元。可以说,巅峰时期的恒大,是地产行业当之无愧的“巨无霸”——住宅开发业务覆盖全国超百城,项目超千个,2019年合约销售额突破6000亿元,常年稳居行业前列。
但命运的齿轮,在2020年悄然转向。这一年,不仅是恒大从辉煌走向震荡的关键转折点,更藏着后续危机的伏笔——“三条红线”政策,成了压在这家房企肩上的重要砝码。彼时的恒大,早已习惯靠借贷扩张的模式,而“三条红线”划出的硬杠杠毫不含糊: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能超70%、净负债率要控制在100%以内、现金短债比不得低于1。这三条清晰的约束,直接戳中了恒大高负债运转的要害,让过去依赖借钱“滚雪球”的它,第一次直面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
到了2021年,恒大以高杠杆、高负债的经营模式隐患集体爆发。同年12月,恒大发公告表示首笔美元债违约,正式陷入财政危机,导致公司股价一路下跌,一年间从14元跌至2元以下。同时,随着A股上市公司2021年业绩预告陆续发布,一些装修、材料等房企上游上市公司因踩雷恒大商票,业绩受到严重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受恒大商票影响的A股上市公司涉及上海电气、三棵树、老板电器、广田集团、金螳螂、文科园林、江河集团、全筑股份、索菲亚、嘉寓股份、皮阿诺、世联行等众多企业。其中,广田集团、金螳螂、文科园林、江河集团、全筑股份、上海电气、索菲亚、嘉寓股份、皮阿诺、世联行等10家企业对恒大的坏账均超10亿元,老板电器也因2021年计提恒大坏账6.3亿元,导致上市以来首次净利润下滑。
据悉,2023年中国恒大披露了2021年和2022年财务年度的经营数据,合计亏损超8000亿元,刷新了中国企业最高亏损纪录。
如今,据恒大暴雷已过去多年,它退市的结局也近在眼前。但那些供应商们又过得如何?是否已摆脱当年踩雷带来的影响?还是说因为恒大的退市更加雪上加霜了呢?我们整理了其中一些公司2022年至2024年的净利润情况,发现大部分公司的经营情况也不是很乐观。其中,金螳螂和世联行两家公司的净利润逐年递减。
部分受恒大商票影响的A股上市公司近三年收入状况
装饰行业巨头金螳螂,至今仍未摆脱“困境”
天眼查显示,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苏州金螳螂控股有限公司成员,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家以从事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265532.3689万人民币,超过了99%的江苏省同行,实缴资本265532.3689万人民币,并已于2016年完成了战略融资。
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共对外投资了54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10026次;知识产权方面有商标信息91条,专利信息2605条,著作权信息21条;此外企业还拥有行政许可66个。风险方面共发现企业有天眼风险信息10572条;还发现企业有裁判文书737条,涉案总金额550.77532万元;涉诉关系2199条,开庭公告1211条,立案信息873条。
公开信息显示,2008年,金螳螂与恒大开始业务往来,彼时也成为了他们俩家“纠葛”的开始;2010年11月,两家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2年,恒大成为金螳螂的第一大客户,当年其业务占比达6.71%。之后,恒大业务占比继续走高,到2020年最巅峰时业务收入占比更是超过了20%,可以说,恒大成了金螳螂最核心的客户。
图为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图片 图源:AI生成
但是,随着恒大危机的爆发,金螳螂的态度也随之迅速转变,一改此前的合作姿态。2021年10月20日,鄂州市梁子湖区人民法院对金螳螂因其他民事起诉恒大武汉公司、鄂州恒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一案正式立案;2021年12月3日,金螳螂发布公告称,本次起诉恒大涉及案件共694件,案由均为恒大及其成员企业未按合同约定如期支付工程款等款项,案涉标的额共8.82亿元;没多久,其再次发布公告称,自前次披露诉讼事项至公告披露之日,公司及子公司连续十二个月累计诉讼、仲裁案件合计17.17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09%。
如今,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金螳螂似乎仍未走出“困境。从业绩来看,2021年金螳螂实现营收253.71亿元,同比下滑18.79%;实现净利润-49.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08.52%,亏损金额创出新高,而当时导致业绩巨额亏损的原因,正是恒大带来的大批坏账。如今,自2022年至2024年,其净利润收入也仍呈现下降趋势,从2022年的14.2亿元,到2023年的11.65亿元,再到2024年的6.28亿元,逐年递减。
可见,在宏观经济下行、房地产市场调整导致装饰行业需求萎缩、竞争加剧的严峻外部环境下,金螳螂自身盈利能力(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均同步下降)减弱、资金压力较大(工程款回款难、大额资产减值计提吞噬利润)及运营效率不足(盈利质量弱、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等也存在问题,其整体经营面临多重挑战。
此外,从股价方面来看,金螳螂面临的困境更为明显。据悉,截至2025年8月21日收盘,金螳螂股价报收3.61元/股,总市值为94亿元。跟历史最高点24.65元/股相比,金螳螂如今的股价仍只有零头,市值更是缩水超过500亿元。
应收恒大及关联方12.09亿,世联行“有苦难言”
公开信息显示,世联行的前身“世联地产”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最早从事房地产专业咨询的服务机构;2007年,整体改制为深圳世联地产顾问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8月28日,世联地产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首家登陆A股的房地产综合服务提供商。
天眼查显示,该企业注册资本199282.9038万人民币,超过了99%的广东省同行,实缴资本6145.9186万人民币,并已于2022年完成了定向增发。大数据分析显示,世联行共对外投资了111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83次;知识产权方面有商标信息258条;此外企业还拥有行政许可11个。风险方面共发现企业有天眼风险信息25115条;还发现企业有裁判文书13条;涉诉关系101条,开庭公告61条,立案信息17条。
据悉,2025年5月6日,世联行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有关恒大欠款的提问时表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应收恒大集团及其关联方的应收款项总额合计12.09亿元,其中应收账款(包括应收账款、合同资产以及其他应收款)为11.65亿元,已计提坏账准备11.07亿元,累计计提坏账准备比例达95%,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约为0.6亿元。公司已对恒大应收款项提起全面诉讼,虽然绝大多数判决案件获得胜诉,但实际执行起来难度较大。
换句话说,即使胜诉了,但世联行也有可能一分钱都收不回来……这样的情况所导致的结局可能就是,世联行随着恒大的崩塌而受到拖累。想当初为了获得恒大的大单,世联行下足了血本,自从2017年间接入股恒大地产后,世联行从恒大方面获得的业务量与日俱增,相关佣金收入占比从2017年的7.85%上升至2020年的10.64%。
图为房地产行业 图源:AI生成
然而,2021年12月,恒大正式爆雷。世联行也受到拖累,同年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1.29亿元,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计提对恒大应收账款以及投资的减值准备。
另一方面,据公开资料,恒大是世联行最重要的客户,与恒大深度“捆绑”,世联行主要为恒大集团提供代理销售和“互联网+”服务。2018年至2020年期间,来自恒大的相关收入在世联行总收入中的占比不断攀升,从2017年的7.85%上升至2020年的10.64%。到2021年,世联行与恒大集团确认业务收入仍有约3.4亿元,占世联行营业收入的5.59%。因此,当恒大发生实质性违约,资金链出现严重问题时,自然就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世联行的生存境况。
有媒体报道到,面对大额应收款项,以及低迷的房地产市场行情,世联行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但根据近三年的经营情况来看,这些措施貌似成效并不是很大。
“一损俱损”。据报道,除了金螳螂、世联行之外,从恒大暴雷起至今,老板电器、文科园林等企业事实上也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例如,据媒体统计,老板电器2024年消毒柜、蒸箱、烤箱等嵌入式产品收入降幅均超10%,集成灶收入1.83亿,同比下滑10.68%;洗碗机收入3.18亿,同比下降4.01%。
文科园林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截至2021年年末,文科园林持有恒大集团及其成员企业开出的应收票据合计14.42亿元,其中逾期未兑付票据7.04亿元,未到期票据7.38亿元,应收账款4.37亿元,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共计18.79亿元。文科园林承接恒大项目数量多、单个项目合同金额小且区域分散,结算催款及法律主张难度极大,在兑付风险出现时处于弱势地位。
总而言之,恒大退市,其庞大的债务窟窿依旧存在,对于众多像金螳螂、世联行、老板电器、文科园林这样的供应商而言,影响深远。货款回收困难,企业资金链紧张,业绩下滑,市值缩水,部分企业甚至陷入亏损困境,经营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稳定性也受到严重冲击,这些供应商想要完全摆脱恒大暴雷带来的阴霾,恢复往日的经营活力,仍需漫长的时间与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