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334亿!深圳地铁“霸气”回应:都怪万科地产严重拉了后腿!
这就奇怪了!
一天天地赚这么多钱,结果年终一算怎么还亏了呢?
2025年4月29日,深圳地铁集团一纸公告震动资本市场:2024年合并亏损高达334.61亿元,相当于其2023年末净资产的10.46%。这个数字不仅创下中国地铁行业历史纪录,更引来了无数人的质疑:能亏这么多?你都干嘛了啊!
换句话说,每天运送超过803万人次的深圳地铁,竟亏掉了相当于深圳全年地铁票务收入的7倍的钱。
这就有点不对劲了吧?
面对质疑,深圳地铁集团很快就回应了
“主要是由于其联营企业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科股份”)2024年度业绩亏损,导致深铁集团对万科股份的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投资亏损”
万科亏损导致深铁集团跟着亏损?这是为什么?
深圳地铁作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持股27.18%),因万科2024年净亏损494.78亿元,被迫计提两项损失:按股权比例确认投资亏损134亿元,以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200.59亿元。
也就是说,万科的这两项合计占深圳地铁总亏损的99.8%,相当于每天要为万科“填坑”9167万元。
是不是还有点懵?先别急。
要理解其中的缘由,恐怕还得从多年前的“联姻”说起
2017年深圳地铁豪掷663亿元从宝能、华润手中接过万科股权时,曾创下“地铁反哺地产”的佳话:2019年单年投资收益112亿元,2022年分红31.65亿元,当时确实很是风光。
但谁也没想到,房地产行业居然这么快就进入了寒冬,所以深铁和万科的这种深度绑定就变成了相互束缚的“生死枷锁”——万科股价从入股时的22元/股暴跌至7元/股,深圳地铁持股市值蒸发252亿元,即便累计获得201亿元分红,仍净亏损377亿元。
哎,笑不出来了。
但更令人揪心的是——深圳地铁的困境远不止于万科。
万科一倒,那深铁引以为傲的“轨道+物业”神话就算是彻底破灭了。
曾几何时,深铁集团独创的“轨道+物业”模式,可算得上是中国地铁行业效仿的标杆,因为这个模式可以通过开发地铁上盖物业(如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完美反哺轨道交通建设。要是房地产行业依然健硕的话这个组合是十分强大的,比如2021年该业务毛利率就高达69.67%,贡献了超50%的收入,大佬们做梦都能笑醒。
但自从地产寒冬来临之后,2024年房地产被迫进行深度调整,所以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的收入就暴跌46.23%,由2023年的147.23亿元降至2024年的79.17亿元,毛利率腰斩至34.98%,但可怕是的成本却激增6.5倍不止。
更严峻的是地铁运营的天然短板。
虽然深圳地铁有着全国数一数二的客流量,而且2024年上半年客流量就创下了历史新高(日均803万人次),但让人失望的是,它的票务收入是47.79亿元,算下来也仅仅能覆盖60.03亿元运营成本的79.6%。
怎么算都还是亏。
对于地铁这种每公里建设成本3-5亿元、年运营费用超200亿元的行业特性,注定单纯依靠票务收入是难以为继的。
不过问题也不大,毕竟深铁集团自己都发话了
——“上述事项对公司生产经营及现金流未产生实质影响”
再怎么亏损,深圳地铁毕竟也是个民生工程,深铁集团的资信历史又很不错,深圳国资委不可能放任其继续没落下去的,这点从深圳地铁董事长辛杰接任万科董事会主席上就能窥见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