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妇花1200元买下北京旧仓库住,15年后拆迁时两人傻眼了

美羊羊2天前教育资讯3

地点在朝阳区的边缘地带,周围都是农田和零散的村庄。

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站在仓库门口,就是电话里的老张。

"就是这个,以前是个储存化肥的仓库。"老张指着眼前的建筑说道。

仓库有两层楼高,外墙是红砖结构,屋顶是铁皮,看上去有些年头了。

陈志强推开门,里面空间很大,大概有两百平米。

地面是水泥的,虽然有些潮湿,但还算结实。

"这里没有暖气,也没有上下水。"老张很直接地说。

刘美玲拉了拉丈夫的袖子,眼神里满是疑虑。

"多少钱?"陈志强问。

"一千五,不能再少了。"老张点燃一支烟。

陈志强心里咯噔一下,这个价格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

"能不能便宜点?我们确实困难。"刘美玲开口说道。

老张看了看这对夫妇,他们的衣服虽然干净,但明显都是旧的。

"这样吧,一千二百块,我也是急着出手。"

陈志强和刘美玲对视了一眼。

这是他们所有的积蓄了。

"我们考虑一下。"陈志强说。

回家的路上,夫妇俩都没有说话。

公交车上,刘美玲紧紧握着丈夫的手。

"志强,我们真的要住进那个破仓库吗?"

陈志强望着车窗外飞逝的景色。

"美玲,咱们还有选择吗?房租一个月三百,三个月就快一千了。"

"可是那里什么都没有,冬天怎么办?"

"一步步来吧,总比流落街头强。"

当天晚上,陈志强做了一个决定。

他拨通了老张的电话。

"老张,我们要了。"

搬家那天,陈志强借了辆三轮车。

他们的家当并不多,几件衣服,一些锅碗瓢盆,还有儿子留下的几本书。

刘美玲抱着一盆君子兰,这是她唯一的"奢侈品"。

到了仓库,老张已经在等他们了。

他递给陈志强一张手写的协议和一把钥匙。

拆迁仓房怎么算_拆迁仓库里还有货_

"这是使用权转让协议,你们签个字。"

陈志强看了看这张纸,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

他不太懂法律条文,只是确认了价格和地址就签了字。

老张收了钱,骑着自行车很快就消失了。

夫妇俩站在空荡荡的仓库里,突然感到一阵茫然。

"美玲,我们先把住的地方收拾出来。"陈志强打破了沉默。

他们用砖头和木板在仓库的一角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房间。

找来几块塑料布当作墙壁,用纸箱做成简单的家具。

第一个晚上,他们就睡在这个"房间"里。

没有暖气,北京十二月的夜晚格外寒冷。

刘美玲蜷缩在陈志强的怀里,两人盖着所有能找到的被子和衣服。

"志强,我们是不是太冲动了?"刘美玲的声音在黑暗中显得很小。

陈志强抱紧了妻子。

"已经这样了,咱们好好过日子。"

第二天一早,陈志强就开始改造这个仓库。

他从废品站买来一些旧木料,搭建了几道隔断。

又找来一个废弃的蜂窝煤炉子,解决了做饭和取暖的问题。

刘美玲则负责收拾内务,她把君子兰放在窗台上,瞬间让这个地方有了一些生气。

最大的问题是上厕所和洗澡。

附近没有公共厕所,他们只能在仓库后面挖了一个简易的茅坑。

洗澡就更难了,只能烧水擦身,或者去附近村子里的澡堂。

邻居们对这对突然出现的城里人很好奇。

住在附近的王大爷经常过来看看。

"你们这城里人,怎么跑到这荒地方来了?"

陈志强总是笑笑。

"日子不好过,先凑合着呗。"

王大爷摇摇头。

"这地方冬天冷得要命,夏天热得像蒸笼,你们受得了吗?"

事实证明,他们确实很难受得了。

02

第一个冬天,仓库里的温度经常低于零度。

蜂窝煤炉子根本暖不了这么大的空间。

刘美玲的手脚经常冻得发紫。

陈志强心疼妻子,用塑料布又搭了一个更小的"房间",这样取暖效果会好一些。

春天来了,情况稍微好转。

陈志强在仓库外面种了一些蔬菜,至少能省下一部分买菜钱。

他白天出去收废品,晚上回来修理一些小家电,赚些外快。

刘美玲则在附近接一些缝补活,虽然挣得不多,但也能贴补家用。

儿子陈小辉放暑假回来,看到父母的生活环境,眼圈红了。

"爸妈,都是因为我上学,才让你们..."

陈志强打断了儿子的话。

"别说这些,好好读书就行。 "

陈小辉在这个简陋的"家"里住了一个月。

他帮父亲收废品,帮母亲做家务,从不抱怨。

开学前,他偷偷把自己打工挣的钱留给了父母。

"小辉,这钱你拿着,在学校用。 "刘美玲想把钱还给儿子。

"妈,我在学校有助学金,这点钱你们留着改善生活吧。 "

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刘美玲的眼泪止不住地流。

2005年的冬天比往年来得更早。

十一月刚过,仓库的屋顶就开始漏雨。

每次下雨,刘美玲都要在屋里摆上各种盆盆罐罐接水。

"志强,这屋顶得修修了,不然冬天下雪更麻烦。 "

陈志强早就想修,可是一直没有钱买材料。

这次实在没办法了,他咬咬牙从废品站买了一些铁皮。

那天上午,他爬上了屋顶。

北京的冬风在高处格外刺骨,陈志强的手很快就冻僵了。

他小心翼翼地掀开破损的铁皮,准备更换新的。

突然,他发现屋顶的夹层里有什么东西。

那是一个生锈的铁盒子,大概有鞋盒那么大。

陈志强好奇地把铁盒拿了下来。

铁盒很沉,外面锈迹斑斑,显然已经放了很多年。

"美玲,你看我找到什么了。 "陈志强爬下屋顶,把铁盒给妻子看。

刘美玲擦擦手,接过铁盒。

"这是什么东西?怎么会在屋顶上?"

陈志强也觉得奇怪。

_拆迁仓库里还有货_拆迁仓房怎么算

他们试着打开铁盒,盖子已经锈死了。

用螺丝刀撬了半天,终于把盖子打开。

里面的东西让他们很意外。

有一本厚厚的账本,还有一叠发黄的照片。

账本的封面写着"1985年度物资管理记录"。

陈志强翻开账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物资的进出情况。

"精密仪器50台,入库日期1985年3月15日..."

"特殊材料200公斤,出库日期1985年7月22日..."

刘美玲拿起那些照片仔细看。

照片有些模糊,但能看出这个仓库当年很热闹。

有卡车在装卸货物,有工人在搬运设备。

照片的背面还写着一些字。

"北方重工仓储中心,1985年春。"

"这些照片是谁拍的?"刘美玲问。

陈志强摇摇头,他也不知道。

账本的最后几页夹着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着:

"老伴,如果有一天你看到这个,说明我已经不在了。这个仓库的事你一定要告诉儿子,里面有很多秘密。记住,千万不要让外人知道。——老赵,1986年冬。"

夫妇俩看完这张纸条,都有些毛骨悚然。

"这个老赵是谁?"刘美玲压低了声音。

"应该是以前管理这个仓库的人。"陈志强分析。

他们又仔细看了看账本,发现记录非常详细。

不仅有物资的名称和数量,还有来源和去向。

"这些东西看起来很重要,怎么会被遗忘在这里?"刘美玲疑惑地问。

陈志强也想不明白。

从账本和照片来看,这个仓库在80年代中期确实很重要。

可是为什么后来就荒废了呢?

那个叫老赵的管理员又去了哪里?

夫妇俩讨论了很久,最终决定把这些东西好好保存起来。

虽然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总觉得这些东西不简单。

晚上,陈志强把铁盒藏在了他们的"卧室"里。

"美玲,这件事咱们先不要告诉别人。"

刘美玲点点头。

她总觉得这个仓库还有很多秘密没有被发现。

从那以后,夫妇俩经常在闲暇时翻看那些照片和账本。

他们试图从中找到更多线索,但收获不大。

唯一确定的是,这个仓库在80年代确实存放过很多重要物资。

而且从账本的记录来看,这些物资的价值都不菲。

"志强,你说这个老赵现在还活着吗?"刘美玲有时会这样问。

陈志强总是摇头。

"都过去二十年了,谁知道呢。"

2008年奥运会的筹备工作让北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即便是陈志强他们居住的偏远地区,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最明显的就是交通便利了很多。

离仓库不远的地方修建了一个地铁站。

虽然还没有正式开通,但工程已经基本完工。

陈志强发现,附近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建筑工地。

这对他来说是个好消息,工地上的废料是他收废品的重要来源。

而且建筑工人经常需要修理一些工具,这也给他带来了额外收入。

"美玲,我觉得咱们的日子要好过一些了。"

03

陈志强一边修理着一台电锯,一边对妻子说。

刘美玲正在缝补一件工作服,听到丈夫的话,脸上露出了笑容。

确实,最近他们的收入有了明显增加。

陈志强的修理生意越来越好,刘美玲也在附近新开的超市找到了一份工作。

虽然只是做清洁,但工作稳定,每个月有一千二百块钱收入。

儿子陈小辉也即将大学毕业,还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这让夫妇俩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志强,要不我们也改善改善居住条件?"刘美玲提议。

陈志强点点头,他早就有这个想法了。

十年来,他们一直住在那个用砖头和木板搭建的简易房间里。

现在有了一些积蓄,确实该让自己过得舒服一些。

他们用水泥和砖块重新建了一面墙,把居住空间扩大了一倍。

又买了一台二手电视机和一张真正的床。

刘美玲还买了一些鲜花,让这个地方看起来更像一个家。

2010年,儿子陈小辉正式工作了。

他在一家外企找到了份不错的工作,虽然在外地,但收入稳定。

每个月都会给父母寄钱。

"爸妈,你们可以考虑搬到市区去住了。"陈小辉在电话里说。

陈志强和刘美玲对视了一眼。

搬到市区确实是他们的梦想,但这个仓库已经成了他们的根。

"再等等吧,这里我们住习惯了。"陈志强回答儿子。

其实,他们还有一个考虑。

这几年来,周围的发展越来越快。

他们隐隐觉得,这个地方迟早会被开发。

如果那一天到来,他们也许能获得一些补偿。

这种想法在2011年变得更加强烈。

因为他们发现,政府开始对这一带进行规划调研。

经常有工作人员来测绘,记录各种建筑的情况。

"美玲,你说他们是不是要拆迁了?"陈志强问妻子。

刘美玲也很关心这个问题。

"听王大爷说,政府要在这里建商业区。"

如果真的要拆迁,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补偿问题。

毕竟,他们当年买这个仓库时,手续并不完全。

那张使用权转让协议,现在看来似乎不太正规。

"志强,你还记得那个铁盒里的东西吗?"刘美玲突然想起了什么。

陈志强点点头,那个铁盒一直被他们妥善保存着。

"你说,那些东西会不会对咱们有帮助?"

陈志强觉得妻子的想法有些道理。

如果真的要拆迁,也许那些材料能证明这个仓库的历史价值。

他们重新取出了铁盒,仔细研究里面的内容。

这一次,他们有了新的发现。

2012年春天,拆迁的消息终于正式传来。

政府在附近张贴了公告,要对这一带进行商业开发。

所有的建筑都要拆除,居民和单位需要在半年内搬迁。

陈志强和刘美玲看到公告时,心情很复杂。

拆迁仓库里还有货__拆迁仓房怎么算

他们期待着能够获得补偿,改善生活条件。

他们又担心自己的特殊情况不被认可。

"志强,咱们赶紧去咨询一下吧。 "刘美玲催促丈夫。

陈志强点点头,他们需要尽快了解拆迁政策。

拆迁办设在附近的一个临时办公点。

工作人员很忙,接待他们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孩。

"请出示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 "女孩头也不抬地说。

陈志强和刘美玲对视了一眼。

"我们没有房产证,只有这个。 "陈志强拿出了当年的使用权转让协议。

女孩接过协议看了一眼,皱起了眉头。

"这个不是正式的房产证,我需要请示一下领导。 "

等了半个小时,一个中年男人走了过来。

"你们这个情况比较特殊,按规定是不能给予拆迁补偿的。 "

陈志强的心一下子凉了。

"那我们住了十几年,难道一分钱都拿不到吗?"

"规定就是规定,没有合法手续的建筑不在补偿范围内。 "中年男人的态度很坚决。

刘美玲急了。

"我们当年是花钱买的,怎么就不合法了?"

"那你们去找卖给你们房子的人,这是你们之间的民事纠纷。 "

走出拆迁办,夫妇俩的心情跌到了谷底。

他们在这里住了十四年,投入了大量心血。

如果真的一分钱补偿都拿不到,那就太不公平了。

"美玲,咱们找个律师咨询一下吧。 "陈志强说。

刘美玲点点头,虽然请律师要花钱,但他们必须搞清楚自己的权利。

律师听完他们的情况后,摇了摇头。

"你们这个使用权转让协议确实不够正规,而且卖方是否有权处置这个财产也是个问题。 "

"那我们就没有任何办法了吗?"刘美玲问。

"办法还是有的,但需要证明这个财产的真实归属情况。 "律师说。

"如果能证明原产权人已经无法找到,或者财产处于无人认领状态,你们作为长期占有者,可能获得一定权利。 "

听到这个建议,陈志强想起了铁盒里的材料。

"律师,如果我们有一些关于这个仓库历史的资料,会有帮助吗?"

律师的眼睛亮了一下。

"当然有帮助,任何能证明财产历史的材料都很重要。"

04

回到家,陈志强和刘美玲重新整理了铁盒里的东西。

他们决定按照律师的建议,深入调查这个仓库的来历。

首先,他们要找到那个叫老赵的前管理员。

从账本上的记录来看,老赵应该是80年代中期这里的负责人。

如果能找到他,或者他的家人,也许能了解更多情况。

陈志强开始四处打听。

他先去了附近的村委会,想看看有没有相关记录。

村支书是个老人,对这一带的历史比较了解。

"老赵?你说的是不是赵国栋?"村支书想了想说。

"他以前确实在那个仓库工作,80年代末就不见了。"

"您知道他去哪了吗?"陈志强急切地问。

"听说是回老家了,具体在哪我也不清楚。"

这个线索让陈志强很兴奋。

至少证明老赵这个人确实存在过。

接下来,他又去了几个相关部门查询。

工商局、档案馆、人事部门,只要可能有记录的地方,他都去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区档案馆里,陈志强找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很热心,帮助陈志强查找了80年代的相关记录。

"你找的这个仓库,以前确实有档案记录。"

工作人员拿出一份泛黄的文件。

"这里显示,它以前隶属于北方重工集团,是他们的物资储存点。"

陈志强仔细看着文件,心跳加速。

文件上确实提到了赵国栋这个人,他是仓库的管理员。

"那后来呢?这个北方重工集团现在还存在吗?"

"不存在了,80年代末改制的时候就解散了。"工作人员说。

"资产都被重新分配了,有的归了国家,有的转给了其他企业。"

陈志强追问:"那这个仓库归谁了?"

工作人员摇摇头。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你需要去相关部门查询。"

从档案馆出来,陈志强直接去了国资委。

国资委的工作人员查询了电脑系统。

"你说的这个仓库,确实在北方重工的资产清单里。"

"但是改制的时候,这个资产好像被遗漏了。"

"什么意思?"陈志强不太明白。

"就是说,在资产分割的时候,这个仓库没有被明确分配给任何单位。"

这个消息让陈志强既兴奋又困惑。

如果这个仓库真的没有明确归属,那他们的权利可能会得到认可。

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律师。

律师听后也很兴奋。

"如果真是这样,你们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没有明确归属的国有资产,长期占有者确实可能获得一定权利。"

"但是我们需要更多证据来证实这一点。"

律师建议陈志强继续寻找那个叫赵国栋的人。

"如果能找到他,让他作证当年的情况,那就更有说服力了。"

陈志强开始了新一轮的寻找。

他通过各种渠道打听赵国栋的下落。

终于,在一个退休工人那里得到了线索。

"老赵啊,我记得他是河北保定人。"

"80年代末回老家了,听说在那边开了个小商店。"

陈志强立即决定去保定寻找。

_拆迁仓库里还有货_拆迁仓房怎么算

刘美玲有些担心。

"志强,万一找不到怎么办?还浪费路费。"

"找不到也要试试,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陈志强坚决地说。

保定不算远,坐火车三个小时就能到。

陈志强带着老照片和账本踏上了寻人之路。

到了保定,他先去了当地派出所询问。

派出所的民警很热心,帮他查询了户籍资料。

"有个叫赵国栋的,今年七十二岁,住在南郊。"

"不过不确定是不是你要找的人。"

陈志强按照地址找了过去。

那是一个老旧的小区,环境一般。

敲开门,出来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

"您是赵国栋师傅吗?"陈志强小心地问。

老人疑惑地看着他。

"我是赵国栋,你是谁?"

陈志强激动地从包里拿出照片。

"师傅,您看看这些照片,是不是很熟悉?"

赵国栋接过照片,戴上老花镜仔细看。

突然,他的手开始颤抖。

"这是...这是我的仓库!"

"您就是当年的管理员?"陈志强确认道。

赵国栋点点头,眼中流露出复杂的神情。

"是啊,那是我管了三年的仓库。"

"您还记得当年的情况吗?"陈志强迫不及待地问。

赵国栋请陈志强进屋坐下,慢慢回忆起往事。

"那个仓库很特殊,存放的都是军工设备和精密仪器。"

"1986年的时候,厂子说要改制,让我们清点资产。"

"可是清点到一半,上级突然说暂停,让我们等通知。"

"这一等就是两年,到了1988年,厂子彻底解散了。"

赵国栋叹了一口气。

"我问领导那个仓库怎么办,他们说会有专人处理。"

"可是等了几个月,什么消息都没有。"

"我就把钥匙交给了厂里,自己回老家了。"

陈志强听得很仔细。

"那您知道后来仓库归谁管了吗?"

赵国栋摇摇头。

"不知道,我走的时候,那些设备和材料都还在里面。"

"我还在屋顶夹层里留了个铁盒,记录了一些重要信息。"

"您留的铁盒我们找到了!"陈志强激动地说。

05

他把铁盒里的账本和纸条给赵国栋看。

赵国栋看到自己当年写的纸条,眼睛湿润了。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有人能找到这些东西。 "

"师傅,您能为我们作个证吗?证明当年仓库的情况。"陈志强请求道。

赵国栋毫不犹豫地点头。

"当然可以,这本来就是事实。"

回到北京后,陈志强立即把赵国栋的证词交给了律师。

律师看完材料,决定深入调查这个案件。

他通过专业渠道查询了更多档案资料。

一周后,律师打电话给陈志强。

"你们赶紧到我办公室来,有重要发现。"

陈志强和刘美玲匆忙赶到律师事务所。

律师的表情很严肃。

"经过详细调查,我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情况。"

夫妇俩紧张地等待着。

律师拿出一叠厚厚的文件。

"根据国资委的档案记录,北方重工解散时,这个仓库确实被遗漏了。"

"它没有被分配给任何单位,也没有被收回国有。"

"更重要的是,当年卖给你们仓库的那个老张,根本就不是仓库的产权人。"

陈志强和刘美玲面面相觑。

"那他怎么能卖给我们?"刘美玲问。

"根据我的调查,那个老张当年是附近村里的人,趁着仓库无人管理,私自占用了一段时间。"

"后来觉得没什么油水可捞,就转手卖给了你们。"

律师停顿了一下,看着夫妇俩。

陈志强感到天旋地转,他紧紧抓住刘美玲的手。

"您的意思是..."他的声音有些颤抖。

律师深吸了一口气,接着的话让刘美玲差点从椅子上滑下去。

相关文章

柳岩们,不用再笑着咽下“玩笑”

柳岩们,不用再笑着咽下“玩笑”

早该被时代抛弃的空姐短裙和柳岩剪影。 有人想让“脱口秀回到大家都好好讲笑话的时代”,有人惊觉那个时代的不美好,发出歉意、心疼、震撼交融的赞赏,让 亲爱的柳岩女士时代跟上你了登上热搜; 有人为更多...

成都:推动轨道交通深度融入城市发展

成都:推动轨道交通深度融入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成都轨道集团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及市域(郊)铁路建设,开通16条轨道交通线路,串连起轨道上的都市圈,线网规模位居国内第一方阵。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不仅提升了出行效率,更助力了...

外媒:中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先进电子战技术

外媒:中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先进电子战技术

可在强烈电磁干扰环境中为己方创造类似“风暴眼”的电磁静默区域,这一消息一经传出,便在国际军事领域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现代战争中,电磁环境日益复杂,电磁干扰与反干扰已经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以...

美国房市神话破灭!房主开始慌了,挂牌暴增4倍,房价可能随时崩盘

美国房市神话破灭!房主开始慌了,挂牌暴增4倍,房价可能随时崩盘

在疫情期间一度热得发烫的佛罗里达房地产市场,如今正经历一场急转直下的“梦醒时刻”。最新数据显示,迈阿密-戴德、布劳沃德(Broward)、棕榈滩(PalmBeach)三县的房屋挂牌量自2022年以来暴...

避免人脸识别技术滥用,就不能轻易“给他脸”

避免人脸识别技术滥用,就不能轻易“给他脸”

人脸识别新规落地已满两月,据南都隐私护卫队报道,重庆、上海、北京等地网信办及相关部门纷纷开展治理行动。重庆市委网信办等五部门联合开展滥用人脸识别技术专项治理工作,对部分场景下强制“刷脸”验证个人身份...

汉服身份证成“最炫民族风”:方寸之间的文化自信与规则平衡

汉服身份证成“最炫民族风”:方寸之间的文化自信与规则平衡

近日,深圳博主“木辛聊汉服”在社交平台晒出一张特殊的身份证照片:深色明制立领汉服露出一角,发髻盘起未加装饰。尽管画面中汉服仅存“一抹领子”,她仍兴奋地分享了自己办理汉服身份证的“通关秘籍”,引发了众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