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人故事】是星火,也是晨光⑤
教师节快乐
在澄江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始终以师德为魂、以育人为责,用课堂创新打破知识边界,用真情互动化解成长困惑,用职责担当点燃教育薪火,用脚步丈量山区教育的希望之路,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书写着“润物无声”的坚守。
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用每一步探索、每一次引领、每一个行动诠释着“优秀教师不仅要自身发光,更要照亮更多师生”。让我们一同走近两位骨干教师,循着他们的足迹,聆听那些藏在课堂之内、帮带之间、成长路上的育人故事。
逐梦成长追光路 共绘育人星河图
凤山小学数学教师 李飞
李飞,中共党员,云南省骨干教师、玉溪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澄江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澄江市第三届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作为骨干教师的他始终笃信,优秀教师的价值从不止于深耕课堂的“独善其光”,更在于以自身支点,撬动更多同行者的专业成长,让优质教育的星光照亮更多的学子,最终勾勒出育人星河的璀璨图景。
深耕课堂,以趣味教学点亮成长之路。在小学数学这片广袤的天地里,深耕十七载的他始终以匠心打磨教学。他不断探索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应用数学习惯,巧妙搭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可感。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精心设计了积分卡兑换机制。通过发放奖励贴画、赠送学习文具与故事书、玩转数学小游戏等有趣又有效的举措,他成功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让数学学习成为一场充满趣味的旅程。
汲取智慧,以前沿理念拓宽教育视野。2024年12月,一场赴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习之旅,为他的教育之路注入了新的活力,吴正宪老师的“瓜藤理论”让他深受启发。此后,他更加明晰结构化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积极践行“瓜藤理论”——实施整体单元备课,耐心引导学生从具体知识点出发,探寻背后的核心要素与知识整体结构,让知识学习更具系统性与逻辑性,切实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引领示范,以共生共长绘就育人星河。作为小学数学工作室主持人,他始终扮演着“智慧传递者”的角色,将外出学习的新知识、新理念带回工作室,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让“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在乡村教育的土壤中扎根萌发,丰硕的课题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教学,一批年轻教师从参赛获奖中成长了起来。看着年轻教师们“站好讲台”,他愈发深刻地体会到,骨干教师的引领,从来不是单向的知识输出,而是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共生共长”,是携手并肩,共同描绘育人星河的温暖旅程。
用心耕耘,用爱育人
龙街中心小学英语教师 庞俊瑜
庞俊瑜,中共党员,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骨干教师,澄江市第四届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庞老师看来,教育是用爱与智慧编织的美丽诗篇。教师应以知识为灯,照亮学生前行之路;以知识为墨,为学生描绘成长画卷;以耐心为桥,搭建学生与世界沟通的纽带。
笃学不倦,铸就专业之基。十五载春秋流转,庞老师一直耕耘在教育一线,并时刻以母校“刚毅坚卓”的校训鞭策自己,成为她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准则的精神底色。她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理念,课余时间钻研新知识,积极与同事围坐交流教学经验,从不缺席各类教研活动。正是这份对教育的敬畏与执着,让她在教与学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学生的成长筑牢了坚实的专业根基。
因材施教,点亮课堂之光。作为一名英语教育者,庞老师始终秉持“既教书,更育人”的理念。在教学中,她不仅关注学生单词、语法的掌握,更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助力他们未来能自信地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为了让英语学习不再枯燥,庞老师格外注重“因材施教”与“生活融合”。在教授四年级“At the farm”单元时,她充分利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资源,将传统课堂搬到了充满生机的菜园里,让学生们在亲手触摸蔬菜、观察农作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相关英语词汇与表达,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情暖童心,铺就成长之路。庞老师始终坚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滋养。在提古小学交流期间,她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乏家庭温暖与陪伴。她利用课余时间耐心与他交流,主动联系其父母,搭建起亲情的桥梁,并帮助孩子融入集体、感受师爱。在她的细致关怀下,这名学生逐渐变得自信开朗,健康成长。庞老师以爱心与耐心为学生铺就温暖坚实的成长之路,用实际行动践行“情暖童心”的教育理念,让每一颗童心都能绽放出独特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