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耿耿在怀,你深藏在心(24暨南大学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真题)
宝子们,今天这波真题绝对是手感最丝滑,思路最通畅的一期。
《板桥杂记》的作者是( )。
A.钱谦益
B.郑板桥
C.余怀
D.张岱
这时宝子们胜券在握:这一把总算可以秒了,1A秒了!此时不会,更待何时!
阿江仿佛看到一颗颗热泪盈眶的心,诉说着在精心布置的罗网里逃出生天的喜悦。
终于在我的推文里看到会的了,斯巴拉西~
不用多说,阿江就知道宝子们的答案。因为有超能力,可以走进hin多宝子们滴心里~
可是宝子们这把真的胜利了,嘛?
没错,阿江又来挖坑了。自信满满的宝子没想到,这次又栽在了阿江的魔爪,准确来说,是一个不留神从“板桥”落水,掉进等候宝子们多时的甜蜜陷阱。
这时宝子们一定很疑惑:板桥不就是郑板桥吗,
还能是别的什么吗?
大错特错,不要来~
这两个“板桥”可不是同一个
它们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寓意
但都通往两位题写“板桥”之名的文人
心之所向的蓬莱
宝子们知道的,“板桥”是清代书画家郑燮为自己取的号,也就是笔名or艺名。
他的名字“郑燮”是在私塾教书的父亲取的,其中“燮”字意味着和顺,源自《尚书·洪范》:“燮友柔克”,寓意和顺时用柔就能治之。
但宝子们知道他为什么成年后给自己取了“板桥”这个略显接地气的名字嘛~
他在《板桥自叙》中写道:“板桥居士,姓郑名燮,字克柔,扬州兴化人。幼随其父学,居板桥旁,故自号板桥。”
郑板桥的家乡坐落在江苏省兴化市的郑家巷,城外有一座始建于宋代,人称“古板桥”的小木桥。郑燮还是小小郑的时候常和小伙伴们在桥上玩耍,那座古朴的木桥,见证了年少时光。
成年后漂泊异乡的他,将桥名作为自己的号,并自称“板桥道人”。
或许求学的白天,他是刑天,挫折蒙上他的眼睛,未卜的前途砍断他的头颅,他像挥舞干戚那样洒下血汗,直到44岁中进士,他刻了一枚“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印章。
浮沉官场的白天,他是西西弗,腐朽的封建社会是他的巨石。他为民请命,他不畏权贵,他深受百姓爱戴。他因主张赈灾获罪罢官,百姓点香置酒,一直送到十里长亭。巨石把这个中年人砸落在山脚下。
乾隆十八年往后的日子里,归隐的白天,他是荆棘鸟。他半生见证的民生多艰是贯穿他的荆棘。后半生卖画为生,秋风江上作渔竿。尽享山水之乐,畅游醉乡的他,放不下的却是百姓和造福一方的夙愿。
但午夜梦回时他仍和童年伙伴一起在那座小桥旁捉鱼摸虾、与好友追逐戏水。“板桥”是他以抗争与苦闷为主旋律的人生里不多的温暖。
而《板桥杂记》里的“板桥”是金陵(今南京)秦淮河上的长板桥。渡河向西过桥即为“旧院”。
明朝时期“旧院”以妓女丛聚闻名,建筑群沿内秦淮河分布,形成"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的繁华景象。经营业态还涉及娱乐、赌博,是南京城数一数二的繁华地。
“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分影照婵娟”,位于夫子庙南侧的长板桥,是当时秦淮河畔风月场所的标志性地点。作为地理标识,既指实际桥梁,也象征着那段风月佳话。
现在宝子们心里有数了,但《板桥杂记》是谁写的呢?
一定要把这个让宝子们又双叒叕被坑的人抓到!
这个人在历史长河中不起眼,但留下了六朝金粉的追忆
历史更替,湖心亭的雪又落在张岱隐居的山中,
侯方域执扇彷徨,钱谦益嫌水太凉
而他耿耿在心的是十里秦淮南岸,过往岁月中的金沙银屑。
楼馆劫灰,美人尘土。
在漫长的后半生,他看着旧院化为废墟、再到菜地,
那里主要出产一种“瓢儿菜”。
特别应景的是,他叫余怀,
对故国旧梦耿耿于怀的余怀。
余怀,字澹心,一字无怀,福建莆田人,长期寓居南京。“少而十五岁能诗”,与金陵文士才子交游密切,与杜濬、白梦鼐齐名,时有“余杜白”(“鱼肚白”)之号。甲申国变后,“汗漫零丁”,浪迹江南,晚年隐于苏州,以诗词著述自娱。
“甲申以前,诗文尽皆焚弃”(余怀《板桥杂记后跋》),存世诗文,多为明亡后所作,故多家国之思。
身历明清易代,睹秦淮风月盛衰,余怀感慨万千,遂“效东京梦华之录”而著《板桥杂记》,将“一代之兴衰,千秋之感慨”寓于昔日的桨声灯影、风月无边。
他不仅渲染过往的繁华,更记载明末清初名妓孤臣的抗节事迹。超越了狭邪、艳冶和对繁华的绵绵追忆,寄寓作者沉痛的兴亡之感。
《板桥杂记》作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共分3卷,上卷雅游,中卷丽品,下卷轶事。还收选了一些优秀的小品文。
上卷《雅游》,描写明末秦淮河畔的梨园、灯船、妓院和江南贡院。中卷《丽品》,描写秦淮群艳。下卷《佚事》,描写金陵、瓜洲、嘉兴等地方逸事。
自序:“鼎革以来,时移物换。十年旧梦,依约扬州。一片欢场,鞠为茂草。红牙碧串,妙舞清歌,不可得而闻也;洞房绮流,湘帘绣幕,不可得而见也;名花瑶草,锦瑟犀毗,不可得而赏也。间亦过之,蒿藜满眼,楼馆劫灰,美人尘土,盛衰感慨,岂复有过此者乎!”
此书哀感顽艳,赞颂了这些名妓的才华和气节,也抒发了对故国的无限眷恋。“此即一代之兴衰,千秋之感慨所系,而非徒狭邪之是述,艳治之是传也。”
脱胎于《板桥杂记》的“板桥体”也被推崇为妓文化的经典体例。南京也因此在“妓文化”的发展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maybe,余怀最大也是最后的愿望,正是“无怀”。
那么现在,你心中的疑惑解开了吗?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