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清年阁:清华学霸如何在流量中清醒,探索更公平的教育实践

美羊羊11小时前精彩生活1

高考季爆火,七日吸粉400万,坐拥600万粉丝的抖音顶流“清年阁”,不仅仅是名校学霸分享知识的舞台,更是一场Z世代青年对教育本质的深刻叩问与艰难突围。

当“学霸光环”遭遇“平台造神”,当“弥合信息差”制造了“新的数字鸿沟”,当理想主义碰撞巨大商业诱惑——清年阁主创张博宇和他的伙伴们,正试图在流量与资本的夹缝中,探索一条通往“更公平、更人本”教育的实践路径。观察者网Z星人栏目深度对话张博宇,揭示这场突围背后的清醒、困境与未竟之路。

“所谓好的教育,首先它得符合教育的第一性,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去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你在实现自己的价值之前,你更需要去了解我是谁,你才能够去找到自己的价值。好的教育应该是给予了充分的土壤,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去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个路径,所以多样化,所以包容性,所以充分的资源支撑,也许就是好的教育的一些要素。”——张博宇

_对话清年阁:清华学霸如何在流量中清醒,探索更公平的教育实践_对话清年阁:清华学霸如何在流量中清醒,探索更公平的教育实践

【对话/Z星人 小赵】

*本文仅为内容节选, 更多精彩对话与观点,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小赵:首先请简单介绍一下您自己和清年阁。

张博宇:我叫张博宇,来自吉林长春,是清华大学行健书院强基计划的学生,学习航空航天专业。2024年3月,我和我的两位合伙人共同创办了“清年阁”。我们召集了清华、北大身边优秀的同学,在抖音、B站、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上,把我们学习过的高考知识、对题目的理解,拍成免费的短视频,分享给全国各地的高中生,让更多学生接触到优质的学习方法和信息。

小赵:今年高考三天清年阁涨了近400万的粉丝,您觉得它成功破圈的原因是什么?破圈之后,你们的粉丝画像出现了哪些变化?

张博宇:首先是借着高考季的这个话题,抖音为我们安排了一次纪录片的专访,有团队来到我的学校拍摄我每天的工作。整体的内容就是告诉大家,我们是清年阁是谁?我们在做什么样的事?我们为什么要做?我们从哪来?要到哪去,这样的一个故事。之后大象新闻和其他官方媒体也做了一系列的报道。这样我们在互联网上就形成了一波很大的流量高峰,为我们吸引来了非常多的目光。

在这次涨粉之前,可能一半或者一多半的关注者都是高考的孩子本人, 因为后台数据显示23岁以下的占50%到60%。在涨粉之后,粉丝群体出现了一个蛮大的变化, 31岁到40岁的最多,可能有30%到40%这样,甚至40 岁以上的还有20%,到了这个孩子们的23岁以下就会比较少了。

小赵:清年阁的核心模式是邀请清华北大学霸做知识分享,你们最初是怎么说服学霸们加入的?

张博宇:最开始非常困难。2024年3月,当时我联系了各个院系的那些同学帮我去找24年的状元,最终找到了9个,挨个加他们微信。我就记得那天我坐在这,剩下9位同学围着桌子坐了一圈。然后我就跟他们讲,我们这个事情要怎么做,为什么做,我需要你们怎么帮我,未来我们可以一起把这个账号做得多么大……大家一听,说特别好,因为你是在做一件好事,能够去推动教育公平,能够去把这些知识先整理好,再免费放给大家。然后他们说,我擅长数学,我来可以讲一英语,大家响应得特别激烈。

可惜转折很快就来了。回家之后他们每个人都发微信告诉我,说爸妈都不同意,以后有机会再合作。确实,因为我们那时候是0关注、0粉丝、0视频,凭我这一张嘴去跟他们说,可能把孩子说得挺激动,但家长并不信任我们。一开始答应的9个人,最后只剩下一位,是2024年的黑龙江省理科状元,然后他就成为了我们第一个嘉宾。

最开始的一年,真的就是靠一个一个去求去请,通过我们自己的人脉,让大家一起来帮忙。到了2025年3月份之后,我们就找到了一个更加能符合大家利益的模式——我们开始找本身就在做自媒体内容的同学们,这部分同学在清华内还是有一定数目的。

他们有什么特点呢?首先,他们比较理解我们在做的事情,知道自媒体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其次,他们自身更加擅长表达,面对镜头也不打怵了。同时,我们已经成为了一个有体量的账号,之后他与我们共创,我可以去帮他获得更多的流量和曝光,这对他本身账号的运营和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所以在这样一种新的利益互惠的关系之下,这些同学就会更愿意来到我们的账号,我们去跟他交流沟通成本也会更低一点。

小赵:除了流量之外,学霸们还从清年阁还获得了什么?

张博宇:首先清华跟北大同学他们都有一个认知,叫做我需要去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比如说像清华内部,基本上每一个本科生都会参与社会实践,特别是做支教,去某一个中学半个月,讲课或者带小朋友玩。他们都会有一个认知,就是我得去为社会做贡献,去到社会需要我的地方。

然后当我去跟他们讲,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通过自媒体去做到这个事情,并把它做得效率更高、规模更大。他们首先会很愿意。这让他们能够获得对于这些使命的认可,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感的确定。

其实在我的理解中,对社会做贡献是超出于清北学霸这个身份的。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会想到的是人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再由此进阶到他可以通过为他人做出贡献、为社会做出贡献来获得自己意义的确立。当然,如果说你作为一个清华和北大的学生,拥有更多的资源,或者说别人用更多的资源去培养你,那么你去加倍地回馈于这个社会,加倍地去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也是理所应当的。

小赵:您如何看待“学霸光环”给予清年阁本身的关注?

张博宇:现在社会上,更确切地说是自媒体行业里的一个共识,就是大家会关注你作为一个清华或者北大的学生,在过什么样的生活,有了怎样的人生,选择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在什么样的地方——这确实是一个客观的事实。真正区分开人的,是你用了这个关注度去做什么样的事,做什么样的选择。可能坏的人,或者说我并不太喜欢的那些人,他们会用这个传播焦虑,或者贩卖不好的产品和劣质的课程,去为自己谋利。但我们选择用关注度去引导大家做知识的分享,做抹平信息差的一些举动。我们也在通过内容,努力打破“学霸只会学习”的刻板印象,展现他们如何选择专业、寻找热爱、规划人生的完整面貌。

小赵:清年阁目前如何维持运营?如何平衡商业化和分享知识的目标?

张博宇:目前的收入主要来自平台激励分成和广告商单,广告占绝大部分,比例大概是9:1。我们拒绝卖课,虽然那会带来巨大收益。确实,有很多几乎同类型的博主,他们走过这条路,如果把从名校光环得到的注意力变成了付费知识内容去售卖的话,会有非常多人购买,你所得到的收益也是非常巨大的。但商业化只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不是目的。卖课这个事情,要是我非常努力地去做,把一切的精力都放在它上面了,它就不是手段了,而是成为了目的本身,所以我们绝对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但我们也不能一点商业化都不做。我们需要商业化来维持住正常的运营,让我们能够去产出更好的内容,去服务更多的人,带来更大的价值。这一定都得用钱去推动,不可能说我们几个孩子,几个学生振臂一呼,什么事都能做成,这不是现代社会能 work 的方式。虽然拒绝做某些课程,但我们还有广告的收益,还有平台的分成。这些现在足以让我们能够往下推进,接着去做我们想要的内容。

对于公益化和商业化的平衡,我了解到美国有一个概念叫做社会创业。有些人,他们是完全的NGO,只用公益的手段去解决这个社会的问题;有另外一群人,他们是完全的商人,要找到社会上没有被满足的需求,然后提供商品去获得利润。但有一部分人他是夹在中间的,就是他们是用商业的手段去解决一个社会存在的问题,用商业的方式“降维打击”地进入到公益领域,然后把它做好。

其实我是挺欣赏他们的这个想法,就是因为商业的背后有价值的追寻——就是我做这个事情一定要它足够的有价值。只要你遵循着创造价值、为他人带来好处这样一条主线的话,就能够在完全的商业化和完全的公益化中间达到中庸和平衡,然后去把这个事情更好地完成。

小赵:今年6月份你们去了县域高中送“情报”,这段经历给您带来了什么感受?

张博宇:那是清年阁第一次在线下接触高中学生。在之前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每一个粉丝对我来说,其实都只是一个头像、一个昵称,加上一句评论或者私信——这就是一个人了。他可能表达今天的开心,表达了考试失利的难过,然后问我们问题,我们与他互动,仅此而已。但当你真正见到那200多个坐满阶梯教室的学生时,才发现每个人都是那么生动、立体的个体。他们脑子里有各种想法,对未来充满迷茫,面对考试感到焦虑。这个时候你才会真正意识到,原来我们每一天服务的这600多万人,他们都是这样一个个拥有自己的梦想、等待着去找到自己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我们自己的内容做好,去引导他们、服务他们。哪怕说只是去为他们做一次的答疑解惑,我觉得都是有它的价值的。

那次线下活动当中,我们是和“山河同舟”项目的小伙伴们一起去的。

他们是赴县域高中进行高考政策与专业分享的这样一个组织。这其实是清华里面很常见的一种形式,基本上每一个暑假都会有数十支甚至近百支这样的队伍前往全国、甚至是全球各地。他们都每一个支队都有不同的使命,有的可能是调研当地的发展情况,有的可能就是去做支教。

“山河同舟”的使命很明确,就是要去山河四省——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的县域高中去做专业分享和高考政策的指导。因为大家发现,很多县域高中的孩子们,他们考得分数很高,但因为不了解报考政策,不知道强基计划与录取批次的区别,不知道哪个专业好,哪个学校好,所以总是高分低报。“山河同舟”的大部分成员都是从县域高中考到清华的,他们就想以这种方式去回馈他们的故乡,回馈同他们母校一样的其他的县域中学。

当时我看到他们这样的存在,就觉得非常纯粹,想着能不能一起做一些事情。我们的第一次合作是在今年高考之后的志愿填报阶段。我们每一年都想做专业的分享,给大家讲一讲这是个什么专业,它学哪些课,未来的就业情况如何——类似这样的内容。今年我就请了他们支队的七八名同学来到我这里出镜,做了分享。同时今年暑假,他们派出了大概8个支队前往全国各地,需要差旅、住宿的费用。我就选择用捐赠的方式去资助他们完成这样的使命。

未来我觉得我们的合作之旅应该还会很长,因为大家对于弥合信息差,尽力推动教育公平有相同的愿景。然后这一次实践也让我看到了,如果说未来清年阁要去做线下活动的话,跟清华的社会实践队伍合作可能是一个能跑通的方式。他们对于线下活动的熟悉,也能够帮助我们去更好地融入线下,发挥我们的作用。

小赵:对于无法上网的同学来说,清年阁的一些知识分享它仍是无法获得的。对于能上网的同学来说,也存在于一个信息茧房的问题。那清年阁在致力于弥合信息差的同时,是否也会带来新的信息差?在弥合信息差方面,清年阁有哪些局限?

张博宇: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相关文章

中学老师高考637分:不填志愿不占录取名额,“全程陪考”只为鼓励学生

中学老师高考637分:不填志愿不占录取名额,“全程陪考”只为鼓励学生

清华硕士、高中物理教师、2025年参与高考的考生……近日,这3种身份同时出现在31岁的杨李怡身上,让他受到广泛关注。 杨李怡是四川省双流中学于2022年引进的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今年与自己带的首届学生...

老师高温天气家访,家长准备水果一口未动,多位教师:家访管理难,实干与形式并存,出行路费不报销,太远就不考虑

老师高温天气家访,家长准备水果一口未动,多位教师:家访管理难,实干与形式并存,出行路费不报销,太远就不考虑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四十多度的天气老师还要来家访,家里准备了许多吃的老师却一点没吃,评论区也就此展开讨论。 有网友留言“我以为家访都是电视剧里演的,从来没见过,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俩陌生人坐在家里聊天...

送孩子外地读大学,这5个坑让无数家长血亏

送孩子外地读大学,这5个坑让无数家长血亏

每年高考结束后,我都会遇到很多家长咨询同一个问题:孩子被外地大学录取了,到底要不要让他去? 有一些家庭因为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在孩子外地求学路上吃了大亏。 有的家庭因为经济压力过大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业,有...

12天7万去美国上夏校,没有空调、洗澡排队,图啥?

12天7万去美国上夏校,没有空调、洗澡排队,图啥?

美国夏校含金量如何?每到暑假,这个问题就会被拿出来讨论。 年年说、年年争,“夏校没啥用”“和申请无关”“性价比不高”之类的声音也年年有。 但一到暑假,美国好大学的校园里还是遍布着中国学生的身影。 前两...

让家长“自愿”到学校帮忙,怎么就没完没了

让家长“自愿”到学校帮忙,怎么就没完没了

短评 最近,有家长发帖称收到老师发给家长们的通知:教室需要打扫,有时间的家长可以接龙报名,也可以选择请保洁阿姨来做。评论区不少网友表示,小时候开学,自己打扫卫生;长大了孩子开学,帮孩子去打扫卫生。 开...

上海一小学今年仅招收22人,同时配备23名老师,师生比例超过1:1

上海一小学今年仅招收22人,同时配备23名老师,师生比例超过1:1

在繁华的上海,浦东新区一直是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前沿地带,高楼大厦林立,商业氛围浓郁,教育资源也向来被认为是极为丰富且优质的。然而,近期一则关于浦东一所小学招生情况的消息,却打破了人们对于这里教育场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