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进去站着出来 从此想要支棱着过一生

美羊羊3个月前教育资讯28

供图/鼓楼西剧场

水晶

这不是我第一次躺着看戏,也不是我第一个看带有人工智能元素的戏,当然更不是第一次看探讨生死的戏,但《躺平2.0》神奇地将这三者融为一体,还令人意外地成功励志了一把。原来它的用意和《躺平2.0》这个名字完全相反,让人躺着进去,站着出来,从此想要支棱着过一生。

躺着进去站着出来 从此想要支棱着过一生

此“躺平”非彼“躺平”

这个戏的导演是以新锐著称的80后导演王翀,我开玩笑说几乎是看着他长大的。20多年前大学生戏剧节举办期间,我与还是学生的他相识。这些年我一直关注他的创作,能够感受到他作品中明显的挑衅感,以及在对形式的强调之下略显空洞的内容;他表达能力很强,有时在演后谈跟观众滔滔不绝地辩论。但这次再看他的作品很是感慨,他本人和作品变化都很大。

如果看戏前不做功课只看剧名,会以为《躺平2.0》是个有点消极或情绪化的作品,毕竟这两年“躺平”已经与“放弃”“不想再努力”划上了等号,然而实际情况完全跳出预期——

安排在进场前的种种预热,让这个作品散发的气质非常“友好”。观众被要求寄存所有随身物品,脱鞋排队等待进场。站在红色带暗花的地毯上,赤着的脚接触到地毯,那种硬硬的却又毛绒绒的触感,让皮肤被隐秘地问候了一下。人们很少在公共场合有这种体验,像是忽然用另一种方式打开了身体的五感。

接下来的进场过程就更“夸张”了:观众要依次躺在一张黑色的移动板床上,在炽亮的灯光照射下,经过长长的通道,被身穿黑西装、白衬衫,戴白手套的工作人员运进剧场。剧场空间布局整齐,总共能容纳24个“床位”;观众通过悬挂在天花板上的投影屏幕,可以看到自己和其他所有“床位”。

最开始,剧情的安排和演员的台词透露出的信息,像是带大家坐飞船去远行,告诉我们要去一个叫“躺星”的地方,一路上会遇到什么,到了地方会发生什么。暖场环节还安排了一些观众互动,像是剧场里的春游,新鲜而令人期待。游玩到半程,情节出其不意地转入正题,我们并不是去什么“躺星”,也不是我们以为的探讨社会意义上的“躺平”,而是模拟医院或者殡仪馆的人生终点,在真正的、永远的“躺平”前告别人生。渐进式的安排使得这么“晦气”的情境变得有趣和可爱,让观众顺利接纳并不抗拒。

模拟“最后时刻”珍惜还活着

现场观众会被随机问一些问题,比如:“你希望自己的葬礼是什么样的?”“你希望自己的墓志铭是什么?”“如果生命只有最后一分钟,你会做什么?”回答问题的观众是被怼脸拍摄的,巨大的黑白面容出现在投影屏幕上,精确到毛孔的一切细节清晰可见。但几乎所有人都呈现出安详宁静的神情状态,回答都很真诚。那一刻,他们都好美。

我一直觉得戏剧就是人生的沙盘演练,观众在看戏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将自我代入角色:如果是我,会怎么说?会怎么做?《躺平2.0》里,在其他人被问到某个问题时,我(我相信其实是“所有在场观众”)也会在心里同时作答。当剧情安排进入到最后阶段,我们已经开始思考,如果死亡真的就在眼前,该做些什么?巨大的庆幸感随之而来,啊还好还好,这只是戏,还不是真正的“最后时刻”,我还有时间做那些喜欢的事、重要的事,告诉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我爱你”。

《躺平2.0》因为这层深意而成为一个有纪录色彩的戏剧,让观众把自己的人生,以及对生命的理解带到作品里来,关于技术、社会议题和人的存在,都共同指向现在和未来,并且都以自然丝滑的方式流淌出来,没有过度煽情,创作者甚至会刻意消解一些沉重感,却依然传递出温暖的关怀,有种“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通达感。

用人工智能表达对人的关怀

王翀说《躺平2.0》是自己“过去这几年生命和奇思妙想的一个总结,一种汇聚”。这部作品融入了他这些年对世界的观察、对生命的体验,同时也是他从2022年开始探索将人工智能作为创作工具和主题的成果——他在挪威进行驻地创作,在澳大利亚开展工作坊,利用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进行创意实践。

王翀花大量时间培养的人工智能角色“高菩提”,在《躺平2.0》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时充当提问者,有时是智慧的回答者,有时又是俏皮可爱的现场歌者。观众在演出前被发放了问卷,回答“人生中最让你感觉活着的瞬间是什么时候”,大家的答案被人工智能现场串烧成歌曲演唱出来,成功化解了一度低沉的气氛。

这位人工智能角色算是《躺平2.0》的联合编剧和男二号,还负责翻译和海报设计,可谓全程深度参与,也让人体验到好的人工智能介入模式是如何活化现有剧场创作形态的。不管是写台词还是成为一个角色,人工智能的出现,都是用于表达对人类的深度关怀和共情,不会让人畏惧科技的冰冷,而是生出许多期待。

王翀导演的另一部作品《中国制造2.0》,将于下周登上柏林戏剧节论坛单元的舞台,成为在该戏剧节上演的首部中国作品。其间王翀还会担任训练营导师,以“重新画线”为主题,与12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戏剧人开展工作坊。《躺平2.0》与引申为流行词的“躺平”并无关联,《中国制造2.0》也与一般意义上的“中国制造”无关。这是一部独角戏,从王翀“自我制造”的人生切入:法学专业高材生,转身成为回避现代网络社交方式的“京城隐士”,每一步都在对抗“标准化人生”的流水线。王翀将“制造”一词玩成了黑色幽默,是他对庸常生活的反抗,也是与自我的和解。

戏结束后,在剧场外我对王翀说,“你成长了,进步了。”他笑说,“可不,我都43岁了,都经历过中年危机了。”当“隐士”意外地带着温暖归来,这个剧场之外真实的人生转变,本身也很令人感动。

相关文章

既然樱桃园留不住,不如高呼你好,新生活!

既然樱桃园留不住,不如高呼你好,新生活!

于佩尔主演的契诃夫经典《樱桃园》 朱彦凝 从现实主义的传统解读到风格多元的现代阐释,契诃夫作品的排演对中国观众来说并不陌生。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导演都将其视为艺术的试金石,以期实现对戏剧传统法则的超越。...

戏剧“有戏” 赛事“出圈” 生态“焕新” 解码坪山文旅消费新密码

戏剧“有戏” 赛事“出圈” 生态“焕新” 解码坪山文旅消费新密码

话剧《小小世界的不速之客》在坪山龙马社长守戏剧公社排练剧照。(龙马社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15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文灿)从围屋里的戏剧狂欢,到街道足球的全民沸腾,再到古村落的野奢秘境……当...

告别罗伯特·威尔逊 那个重新定义戏剧边界的人

告别罗伯特·威尔逊 那个重新定义戏剧边界的人

罗伯特·威尔逊 摄影/Yiorgos Kaplanidis 《睡魔》 摄影/Lucie Jansch 《老妇人》 摄影/Lucie Jansch 《沙滩上的爱因斯坦》 摄影/Lucie Jansch...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