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事业编才知道,体制内6k月薪吊打私企月入过万,不是玩笑话
如果一个大学生样样都很优秀,父母希望他考公务员,然而他还没毕业就收到了大厂的提前录取通知,那么到底该选哪一个呢?笔者倒是见过一个案例,一位入职央企的学子,多年以后看到大学同学发来的公务员工资条,竟然发出一句感叹,说太后悔自己当年没考公务员了。
公务员的工资看似很少、很朴素,可是各项福利加起来之后,那个数字相当惊人。而无论是央企还是私企,在热门企业拿到的也就是明面工资,并不存在隐形福利。
考上事业编才知道,体制内6k月薪吊打私企月入过万,并不是玩笑话
公务员这个行业似乎是近10年来才慢慢火起来的,那么为啥以前的大学生不喜欢考公务员呢?说来也很实在,其实无非就是大家觉得公务员的待遇不太好,工资给得少,不如去外面随便找一份工作挣得多。
当年工作很好找的时候,在稳定和赚钱这两者之间,大家肯定更倾向于后者。但是现在公务员这么火爆,就说明情况不一样了,如今哪怕是一个事业编制,也比不上公务员那么吃香,而且进去了才知道这“待遇”到底有多好。
最近看到一种说法,一位来自重庆的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进了事业单位,才发现外面有些大学生整天高喊着要月薪过万,觉得那样才是富裕生活,可谁知道他在体制内每月仅拿6000块钱就能“吊打”江湖上任何一个自称家大业大的私企。
他的同学看到他的工资构成后,也真是羡慕得不行。大家别忘了,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存在隐形的收入或支出,外面单位的五险一金一般属于隐形支出,很多同学意识不到,哪怕月薪过万,扣除这些后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但在体制内,就拿公积金这一项来说,就能胜过很多私企了。一位云南的大学生说,他见过当地烟草公司毕业生的公积金比外面很多大学生一个月的工资还高,还有一种说法是,体制内的福利待遇差不多相当于体制外的三倍。
哪怕是一个小学教师编制,每月公积金也高达3000元,抵得上有些城市居民的月薪了。另一位同样来自重庆且考上体制内岗位的大学生说,他的公积金虽然提不出来,并且他也不想买房,看得见却用不到,但如今已经积攒了50多个。
如果一个大学生毕业之后确实没什么买房的需求,并且这个公积金又可以提取出来的话,那他的生活滋润程度绝对比得上外面那些在私企工作的同学了。在私企也并非没有好的公积金待遇。
但现实告诉我们,并不是端上铁饭碗的大学生就一定能享受到高额公积金
比如有一个仅有70人的小众公司,其文员到手工资6000元,公积金将近4000元。但这样属于拿最极端的案例去跟大多数案例作比较,没什么参考价值。就像这位在重庆考公的同学,他所了解的是当地情况,在大城市,一般买房需求比较高,房价也比较贵,所以当地的薪资待遇也是与当地消费水平相绑定的。
如果一个大学生在四线城市做事业编人员,每月公积金看起来有1200元,感觉也还不错,可是当地房价高达每平方米5000元时,其实际购买力其实很一般。
仅相当于一线城市月缴4000元公积金人群的三分之一。还是要看大学生未来的选择,如果确实能在体制内扎下根来,再去考虑其他条件,没必要把公积金和铁饭碗划等号。
有一位来自三甲医院的医学生,他当上主治医师后,年薪高达3000万元,但他的公积金也只有3000元。而在深圳,一个街道办的小公务员每个月的公积金就可以覆盖月供的80%左右。
这些情况即便存在信息差,也仍需要大学生们自己去了解,毕竟根据自己选择的城市不同,考试难度不一样,拿到的薪资待遇肯定都是与这些因素挂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