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澳洲“土地教父”金凯平先生——我与土地是一生一世的关系:只为华人在澳洲买下一片又一片的天空!
“你最崇拜谁?”我问。
金先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第一个偶像是哈同。他是犹太人的代表,是土地大亨。我在他身上学到许多。哈同是那个时代的冒险者,他教会我长期拥有大片的土地。”
“但是,我从巴菲特身上学到更多!巴菲特的长线价值投资理论对我影响更大。我就是做长线投资的,尤其是在土地领域。”他说,“你不能急于求成,要投资具有长远价值的土地!”
我听到一些华人朋友说,“您是‘澳洲华人中的巴菲特’,也有一些华人朋友说,“您是‘澳洲华人中的哈同’。”
金先生笑着说:“谬赞了。我只不过是专注长线土地投资的普通人。”
“你这次选票投哪个党?”我半开玩笑地问他。
“我投价值派。”他也笑了,“ 我做任何事都讲价值投资。土地更是,要敢持有,敢等待。”
那一年,我与十亿擦肩而过
1993年,金先生与一个价值十亿的机会擦肩而过。
“那时我还年轻,钱不够,经验不够,专业也不够,看不透。”他说。
那天,一位律师朋友麦克找到他,说墨尔本西南区有一块约200到300万平方米的土地,售价仅300万澳元,建议他们三人联合投资。他们几经商讨,实地考察,甚至拟定好开发方案,预计可建出2200多套别墅,未来升值潜力惊人。
“那时候我们坐在饭桌上,真的拍了板,一人出资100万澳元。”金先生回忆。
但最后,这场合作因资金压力、认知不一致、彼此迟疑,最终未能签约。那片土地后来被别人买走,如今已是著名的延湖小区。而相邻的一块地,在2006年就以2.6亿售出,2019年估值突破10亿澳元。
“很多人以为是我胆量不够,其实是认知不到位。”金先生坦言,“当时我身边没有懂土地的大师、引路人,只能靠自己摸索,才错过了机会!”
他说,那是他人生中刻骨铭心的一课。他终于意识到:“做土地投资,必须有老师、有引路人。否则,你即使站在机会面前,也看不懂。”
“查理·芒格之于巴菲特,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有一个亦师亦友的同路人,才能让你如虎添翼。”
他说,正是从那次错过之后,他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不能再模糊、不能再犹豫。我必须专注、深入,只做一件事——研究土地,理解土地,投资土地,规划土地,长线拥有土地,有时也开发土地。”
这“一件事”,他如今做了三十多年。
早在1996年,他就买下了澳洲总工会大楼(现为“澳中大楼”,前总理霍克曾在此办公),并从此在墨尔本开启了他的“大地战略”。三十多年,从CBD写字楼,到墨尔本西南广袤大地,他在墨尔本布局了一个个土地项目。从荒地变熟地,从开发到自持。
他说,“不是我厉害,是我看得早、走得稳、拿得住。” 很多人笑他“太专一”,但他说:“真正的赢家,从不换方向,只会在一个方向上研究、前行!”
他说,“我当时看的是人口规划、城市边界、基础建设投入。政府的钱往哪投,未来的增值就在哪。”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许多当年在他建议下购地的人,很多人的投资翻了数倍,有的人超过10倍,实现了财富自由。也因此,他逐渐被称为“澳洲土地教父”。
他举例说,过去20年,澳洲的很多普通人因为早期买下了大地,后来都实现了阶层跃升。“我身边有朋友,当年跟着我买了60几栋别墅,现在资产过亿;还有人买了居民楼、商业中心、农场,都赚了。现在,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成了地主。我带的人,不是做‘快钱’的。我带他们看清大趋势,投资土地,然后陪他们走完漫长的路。”
“我研究2030、2050土地规划,合理的预测未来。早10年、20年、30年,买下中地和大地。在2020年至2022年疫情期间,我买下了2个平方公里的城市土地。”他说。
世界都在变,
但澳洲城市土地的稀缺永远不会变!
谈及当前形势,金先生直言不讳:“这几年,全球局势动荡。股票、币圈、金融产品都不稳定,但土地不一样,它是真实的,是有限的。世界都在变,但澳洲城市土地的稀缺永远不会变。”
“即将到来的,是一个新的黄金十年。”他说。
“为什么是现在?”我问。
金先生没有卖关子:“ 世界动荡,金融资产波动剧烈,投资人很难建立长期安全感。而土地——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最有增值潜力的资源,也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蒸发的财富。”
他说,好的土地,其价值来自几个核心——有限性、实用性、政府导向、人口需求,而这几项,在澳洲都表现得极为明显。澳洲人口正快速增长,尤其是墨尔本所在的维州,未来几十年预期新增200万新居民;再加上政府疫情后加速住房建设、加强与东亚经济圈合作,之后会涌入大量的亚洲投资者和资金……这些,正在让大地价值迎来新一轮结构性重估。
“未来10年20年,是土地的‘春天’。”他说,“就像我三十年前看到的机会,现在又来了。这一次,别再擦肩而过。”
“土地是有温度的。”金先生强调,“尤其是在澳洲这样的大地国家。你用正确的方式拥抱它,它就会回馈你。”
他说这话时,语气里是一种经历岁月洗练后的智慧和从容。
“我经常收到电话,但我只选一部分有缘人合作!”
金先生在接受采访时,他向我透露,我经常收到不同投资人打来的电话,许多来自国内。
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大量来自中国的投资人、移民者、企业家开始寻求与金先生合作。
许多中国的朋友找到他,希望在澳洲投资土地。里面有一些,是他在长江商学院的同学。金先生虽语气平静,但我听得出,这句话背后,是国内顶尖商圈对澳洲土地的极大兴趣,他们希望投资澳洲土地。
“但我只选一部分有缘人合作。”他说,“我更希望的是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长线投资理念。我带的不是客户,而是‘一起成长的伙伴’。”
他目前正在发起一场特别的“土地拜师计划”,只对极少数人开放。不是来跟风炒作,而是有长期眼光,进行系统学习、实地考察、战略性布局。他说,“ 我计划在退休前收十个徒弟!他们需具有一定资金实力,是企业家、年轻一代,并且想成为澳洲的大地主。”
“我做这件事,是为了把我30多年总结出的哲学、实战经验、投资理论、葵花宝典,交给下一代。”他说。
未来,是华人买下一片又一片天空的时代
“我们需要有理想的新一代华人,不只是打工、做小生意,而是真正成为掌握土地的人。过去几十年,澳洲的土地升值了多少?未来10-20年会是黄金时代,土地的价值会有5-10倍的上升空间。”
“现在的年轻人,如果愿意学习和布局,将实现阶层的跨越。”金先生坚定地说。
“这一次,这次我希望更多年轻的、有理想的、有实力的年轻人参与。”
金先生谈到即将开启的520第五届凯歌午餐会,“ 我们将邀请一些学习金融、房地产、会计等专业的家境良好的中国留学生共同参与,深入了解澳洲土地投资的机会。”
“我不会用空洞的概念,而是用我三十多年积累的成果、教训、葵花宝典,和下一代华人一起探索一条更稳健的路径。下一代华人,不能只是‘买房’,更要学会‘买地’!建造在土地上的房子,其建筑材料是消费品,土地才是生产资料,是财富增长的唯一源泉!房产买进的第一天起,其建筑就开始折旧,而土地则开始增值。”他说,“你买一块地,可以建房、开农场、搞产业、或者未来做土地的成片开发。土地本身的价值,在每日增长。”
他的愿景不仅仅是个人财富的增长,而是群体跃升,希望华人未来买下一片又一片的土地,买下一片又一片的天空!
他说: “我希望未来十年,帮助一批真正有眼光、有执行力的华人,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翁,成为澳洲土地新秩序的建构者。我的目标,是在未来10到20年,帮助一批新移民、新一代华人,在澳洲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拥有一片又一片的天空。我希望更多年轻人,成为新一代的地王。”
“我们不能只是让老一代华人成功。” 他笑着说,“我们要把胜利的果实,分享给下一代。我们要让中国的百家姓,一个一个写进澳洲的地契里。”
金先生笑着说,“那一天,我会觉得特别骄傲。”
我一直追的,不仅仅是财富,
而是学习与使命感
金先生常说,“学习是终身事业”。哪怕事业如日中天,他仍然研读土地政策、地块规划、人口迁移数据。如今,他正在撰写新书《买下一片天空》,这本书,是他多年经验与案例研究的总结,他将结合大地成功投资的数十个案例,有的案例在数十年增长百倍以上。以及他将总结出“大地价值的增长规律”。
这部新书计划只送不卖,限量赠送给志同道合的土地同行者。
金先生说,“哪怕书只送200本,我都要一个一个编号,因为这是我的心血,也是我的邀请。”
他说,我们即将在5月20日墨尔本皇冠酒店举行的凯歌午餐会,今年已经是第五届了,每次,名额都非常紧张,很多朋友从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新加坡、吉隆坡等许多地方飞来澳洲墨尔本,就为了来现场亲自看一看、学一学。
“我希望你们来,是为了看懂土地,看清机会,在当下的世界局势中,抓住未来10年土地财富的机遇!!”
尾声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个时代的引领者
采访结束前,我问他是否觉得自己已经成功。
他沉思片刻,说: “我很普通,我只是坚持做一件事,坚持得久了,结果就有点不普通了。我从不贪图快钱,我追求的是长线的价值投资。”
从一个上山下乡的青年,到如今被尊称为“土地教父”。他用50多年的沉淀和实践,30多年的研究和投资,证明了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好的土地投资仍是一条最确定的路;他也用实际行动,让越来越多华人找到了第二次起跑的机会。
他用土地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也正试图用土地,影响更多人的未来,希望他们也有更好的命运。而现在,也许正是你开始思考、行动、并买下你人生的第一片土地,和第一片天空的时刻!
5月20日,墨尔本皇冠酒店,土地教父带你走向成功的未来!
本次席位有限,仅开放部分名额报名,请尽快锁定专属席位,诚邀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