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论文,居然能送审?兰州校外专家狂喷论文,直接给D不及格
这样一篇论文,居然能送审?——兰州校外专家,狂喷论文,直接给D不及格。
盲审意见:
1.这样一个本论文,居然能送审,实在让人质疑xxx大学的校级和院级研究生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毫无内容,参考文献只有28篇,没有一篇外国文献,而且文献格式非常不正规,导师难道没有进行任何指导和修改?该学生的导师根本就不配当硕导师
2.论文只有55页,一半的内容,前三章都在做文献综述,这篇论文的创新点在哪里?xxx大学的工程。硕士到底是什么样的要求?从导师到学院、再到研究生处,没有任何人把关这篇论文的质量吗?
3.评审这样的论文简直就是浪费时间,让人质疑xxx大学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居然让这样的论文送审!这种东西本科生两个月也做出来了!居然是一篇硕士论文?不就是PKPM跑了个就有建筑的能耗?
网友们针对这一事件展开了热火朝天的议论,各抒己见,观点纷呈。有的网友说道:“可以给不合格,但还是注意一下措辞。学生是第一责任人,你怎么知道导师没说?你们知道不是学校做了工作导师才同意的?所以说凡事都未必应该。”这种观点认为在评判时需要考虑到多方因素的复杂性,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就好比在一个团队项目中,出现问题不能仅仅归咎于某一个成员,可能存在诸多潜在的影响因素尚未被发现。
还有网友表示:“盲审专家是很尽责的,估计是被气坏了才这样写的。话说学生论文如果水平低劣,导师就不应该签字同意其送审啊!”这一观点强调了盲审专家的责任心,同时也指出了导师在其中应当承担的重要责任。正如在一些学术研究团队中,领导者对于团队成员的成果输出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督和指导责任。
更有网友直言:“这个评审人肯定是不合格了!评审人的职责是评价论文及论文作者,不是评价学校及学院研究生管理机构。”
由于没有亲眼看到这篇论文,所以暂时无法对该论文的具体内容和质量作出准确评价。然而,仅从现有的评审意见来分析,不难发现这个评审人无疑是不合格的!评审人的核心职责在于对论文以及论文作者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而绝非针对学校及学院的研究生管理机构发表不当言论。
评审人只需专注于评估论文是否达到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应有的水平,认真考量作者是否具备扎实的相应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深入判断作者是否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并且为是否组织答辩给出合理的建议,清晰地指出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给出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修改意见。
但从当前呈现的评审意见来看,评审人显然没有正常地履行这些重要的评审职责,其行为严重偏离了评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范和原则。这种偏离不仅可能影响到对论文和作者的公正评价,也可能对整个学术评审体系的公信力造成一定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