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不服管教怎么办?听听专家老师怎么说
邻居家的儿子浩浩,刚上初一就像变了个人。以前那个乖巧懂事的孩子,现在动不动就和父母顶嘴。有次妈妈催他写作业,他直接把书包甩在地上,大喊:“你烦不烦!别管我!”妈妈气得直掉眼泪,可浩浩却摔门进了房间。这样的场景,在不少家庭中反复上演,叛逆期的孩子像头小野兽,让家长们既揪心又无奈。其实,只要掌握正确方法,就能驯服这头“小野兽”。一起来听听大黄蜂老师怎么说。
大黄蜂老师
叛逆表象下的真实诉求
同事晓琳的女儿朵朵,升入五年级后开始爱美,偷偷用妈妈的口红化妆,还把校服裙子改短。晓琳发现后大发雷霆,把化妆品全扔了,勒令朵朵把裙子改回来。朵朵却哭着喊:“你们根本不懂我!同学都这么穿,就我像土包子!”原来,朵朵是想融入新集体,获得同伴认可。
孩子的叛逆行为,往往是内心诉求的呐喊。他们渴望独立,想摆脱父母的掌控,证明自己“长大了”。可由于心智不成熟,表达方式往往过激。家长若只看到表面的顶嘴、反抗,一味指责打压,只会让亲子关系陷入僵局。
转变姿态:从“掌控者”到“同行者”
意识到问题后,晓琳决定换个方式。她主动和朵朵聊起学校的趣事,说起自己学生时代也偷偷涂过妈妈的指甲油。朵朵眼睛一下子亮了,打开了话匣子。晓琳趁机说:“妈妈理解你想变美,但咱们可以商量个办法,比如周末偶尔化个淡妆,校服先别改太短,等天气热点咱们再选合适的裙子,怎么样?”朵朵开心地点头,母女俩还一起研究起适合学生的妆容。
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家长要放下“家长权威”,成为孩子的“同行者”。别总用“你必须”“你不能”这样命令式的口吻,而是用“我觉得”“咱们一起”这样平等交流的方式。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自然会放下防备,愿意和家长沟通。
大黄蜂教育
设定边界:温柔而坚定的规则
浩浩的爸爸后来也调整了策略。他和浩浩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心,先肯定了浩浩渴望独立、有自己想法是好事,然后一起制定了家庭规则。比如,玩手机每天不超过1小时,周末可以延长到2小时;作业没完成前不能玩游戏。如果违反规则,就减少第二天玩手机的时间。规则制定后,爸爸严格执行,但态度温和。浩浩一开始还试图反抗,爸爸只是平静地说:“爸爸理解你想玩,但规则是咱们一起定的,要遵守哦。”慢慢地,浩浩开始主动遵守规则,和父母的关系也缓和了。
叛逆期不是“无法无天”的时期,而是需要家长为孩子设定合理边界的时期。规则要清晰、具体,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让孩子有参与感。执行规则时,态度要温柔而坚定,不因孩子的哭闹、耍赖而妥协。
大黄蜂教育
大黄蜂老师认为,孩子的叛逆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家长用理解代替指责,用尊重化解对抗,用规则守护底线,就能陪孩子平稳度过这段特殊时期,让他们在成长中收获自信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