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副高老师做门卫,当食堂切菜工,而背后多重原因让人警醒
在内蒙古兴安盟,共计 234 所学校里,呈现出一种令人深思的现象。每一所农村学校,均有 3 至 5 名教师肩负着看大门的职责,其中竟有 2 至 3 人拥有高级职称。这些老师领着副高职称相对丰厚的工资,然而日常所从事的工作,仅仅是登记出入人员以及开关大门这般简单机械的活儿。
有人曾仔细算过这样一笔清晰明了的账:倘若学校雇佣专职保安,每月支出大概 2000 元即可。但让专任教师来看大门,财政每月却需要为每个校门支付高达两三万元。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在众多乡镇学校中尤其普遍常见。
以山东某寄宿中学为例,两位尚未年满五十岁的副高教师,每日的主要工作是检查学生的请假条,在三餐时间负责开校门,其余的大量时间则是喝茶聊天,悠然度日。
不仅如此,图书室、微机室这类本应发挥重要教育功能的场所,也常常被副高教师所“占领”。内蒙古就出现过高级职称教师当食堂切菜工,学校却花钱雇代课教师上课的怪事。他们每月薪资将近 8000 元,却无需承担上课的任务,沉重的教学任务全然压在了中青年教师的肩头。
其背后的原因实际上的确并不复杂。首先,农村学校通常会遭遇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其中生源稀少和经费紧张的困境尤为突出。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小学的规模极小,学生数量往往仅仅只有百来个。微薄的经费如同杯水车薪,使得学校在各项开支上捉襟见肘,根本无力雇佣专业的保安人员来保障校园的安全。这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秩序,也让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例如,某农村小学由于缺乏保安,曾发生过校外人员随意闯入校园扰乱教学的事件。
其次,部分教师在评上高级职称后,便选择“躺平”,主动申请调离教学岗位。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在内蒙古,甚至出现过高级职称教师充当食堂切菜工的荒唐之事。
这不仅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反映出学校在师资管理上的无奈。学校不得不花钱雇佣代课教师来上课,然而代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经验往往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性。比如,某学校雇佣的代课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的教学培训,导致学生在某次重要考试中的成绩大幅下滑。
第三,老师一旦评上副高级职称,基本就会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职业的巅峰,工作上不求上进,重活累活都不愿干了,还美其名曰给年轻人提供机会。这种心态和行为不仅对学生的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也破坏了教师团队的积极氛围。比如,在某个班级中,由于高级职称教师的消极态度,年轻教师在工作中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支持,教学工作进展艰难。
第四,国家对高级职称人员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缺失,没有明确的硬性规定其教育教学工作量以及教学指导工作量。这就导致了部分高级职称教师在工作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责任,随意性较大。从社会角度来看,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对高级职称教师的管理不善,可能会影响整个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
第五,这一系列问题导致校长在对很多高级职称教师进行管理时感到力不从心。校长既要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又要应对教师队伍中的种种问题,压力巨大。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部分高级职称教师的行为却有悖于这一传统。
第四,确实有很多人晋级高级职称后,年龄已近五十。在教学一线,他们的精力确实难以与年轻时相比,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孩子通常更喜欢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而岁数大的教师可能在教学方法和与学生的沟通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容易变得婆婆妈妈,无法充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比如,一些小学生会抱怨岁数大的教师讲课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