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催越不会自觉!唤醒孩子的自驱力,就做这3件事

美羊羊3个月前精彩生活28

“妈,我待会儿再写作业!”“爸,这个好难,你帮我做吧!”“知道了知道了,不要再催了!”

这些话是不是耳熟能详?

一写作业就磨蹭、一遇事就找爸妈、做事三分钟热度……从表面看,你也许会觉得是孩子“懒”,实际上,这是孩子内在动力不足的表现。

遇到这样的时候,做父母的总以为催促能解决问题,却其实结果往往越催,孩子越被动。这让很多父母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真正的自驱力,不是靠外力推着走,而是需要从心底燃起的一团火。

如何点燃孩子心底的这团火?父母们,可以从这三件小事着手。

第一件事:

不再当“说明书父母”

很多内驱力不足的孩子,一遇到难题就会立刻喊“妈”,比如:做手工的时候不研究图纸,总是问父母“下一步怎么弄”。

仿佛一只抬头等着鸟妈妈喂食的小鸟一样,直接伸手要答案。

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其深层原因在于父母“太全能”。我们习惯了当“百科全书”,生怕孩子走弯路,常常把知识嚼碎了喂给他们。

可这样的指导教育就好比给孩子一张地图,明明是希望孩子找到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父母们却替他们在地图上标好了所有路线——看似省力,实则剥夺了孩子们的探索的乐趣。

没有迷路的可能,哪来发现的惊喜?

不再当“说明书父母”,就要把探索权还给孩子。

我们不妨试着当个“装傻充愣的家长”,当孩子对大自然的变化感到好奇,比如“为什么树叶秋天会变黄?”

别急着科普叶绿素知识,而是反问孩子一句:“对呀,为什么树叶在夏天是绿色呢?到了秋天就变黄色了呢?你去找找答案吧!”

留点悬念,孩子的好奇心才会发芽。

当孩子自己找到答案时,那种“我搞定了”的成就感,比父母直接告知强百倍。

知识不是喂进去的,而是挖出来的。

留白,是激发求知欲的关键——就像吃饭七分饱,孩子才会对“下一口”充满期待。

唤醒孩子的潜能__唤醒孩子的动力

第二件事

放下“满分执念”

孩子考试95分,你第一句却问:“那5分怎么丢的?”孩子学骑自行车摔了,你就叹气:“别人早会了,你怎么这么笨?”

为人父母,总习惯拿“别人家孩子”当标尺,却忘了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生长周期。

苛求完美,等于给孩子套上隐形的枷锁——怕犯错的人,永远学不会奔跑。

放下“满分执念”,接纳成长的毛边。

作为家长,我们不妨把关注点从“结果”挪到“勇气值”。

孩子拼乐高总失败?那就夸夸他:“宝贝,你拆了三次重来,这股钻研的劲头像科学家!”

孩子考试粗心错了题?那就捧捧他:“宝贝,错题是你的宝藏,消灭它们你就是最大boss!”

家长要允许孩子试错,孩子才不会畏惧失败。

成长就像陶艺,最初的泥胚越揉捏越成型,但若怕沾手不敢碰,永远只能是个土疙瘩。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孩子才有底气在试错中野蛮生长。

唤醒孩子的潜能__唤醒孩子的动力

第三件事

成为孩子“心理充电宝”

孩子练琴时,你站在旁边不停纠正:“指法错了!”“节奏不对!”孩子主动洗碗,你却皱眉检查:“碗边没擦干净,算了算了,我来。

看不得孩子的不完美,父母总想当孩子的“纠错仪”,却不知否定就像沙尘暴,会掩埋自信的绿洲。

当孩子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对”,久而久之,就会干脆摆烂:“反正你说我不行,那我不干了!”

家长要进行身份转换,从“监工”变“充电宝”,时不时给孩子信心充能。

比如,换个种方式夸孩子。

孩子练琴,录下视频告诉他:“妈妈想循环听这段!”(孩子会弹得更起劲更认真哦)

比如孩子整理书桌时,拍张照发朋友圈:“我家小管家上线,比我收拾得还整齐!”(然后让孩子看看获得多少赞,他会表现更积极。)

相关文章

孩子高考失利家长该怎么做?复读需要怎么做?

孩子高考失利家长该怎么做?复读需要怎么做?

高考即将到来,想必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考个好成绩。那么万一孩子高考失利我们该怎么办?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家长该如何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而不是压力来源?选择复读又该怎么做?今天我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