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3150:哈佛大学教授:别再只盯着成绩啦,聪明有很多种!
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3150:哈佛大学教授:别再只盯着成绩啦,聪明有很多种!
原创 嫣然一说 青帆英语 2025年05月09日 11:31 澳大利亚
你有没有发现,班里那个数学成绩一般的孩子,讲起动物知识头头是道?
或者,有些孩子坐不住,却在运动场上眼神发亮,充满力量?
那是因为,他们“聪明”的地方,可能不在卷子上,而在你没注意到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个特别有启发性的概念——“多元智能”。
这不是鸡汤,而是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理论。
01
“聪明”不是只有一种模样
我们小时候,谁被叫“聪明”?
是不是考试第一、反应快、会背书、写作业快?
但加德纳告诉我们:“智力不只是你有多聪明,而是你怎样聪明。”
他认为,这种只盯着分数的思维太窄了。
他提出:人至少拥有九种不同类型的聪明,每个孩子都有这些智能,只是强弱不同、表现形式不同。
也就是说,不是“你有没有智能”,而是“你的智能长在哪儿”。
02
你家孩子
可能“聪明”在你没注意的地方
有的孩子语言表达特别好,爱讲故事、擅长演讲——这就是语言智能强。
有的孩子擅长找规律、喜欢玩逻辑游戏、乐高拼图——这是逻辑数学智能。
有的孩子画画特别棒、对颜色和空间特别敏感——这是空间智能。
有的孩子坐不住,但身体灵活、节奏感强、跳舞打球都不在话下——这是身体动觉智能。
有的孩子对声音节奏很敏感,一听歌就能跟着哼——这是音乐智能。
有的孩子特别会看人脸色、善于交朋友,懂得安慰别人——这是人际智能。
有的孩子安静内向,但特别会思考、喜欢写日记、自我管理很强——这是内省智能。
有的孩子对动植物、天气特别敏感,喜欢户外探索——这是自然观察智能。
还有些孩子,总是会问“人为什么要活着”“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存在智能。
听到这里,你有没有想起了你家孩子的某些特质?
除了“脑子聪明”,还有几种被忽视但超重要的智能:
情绪智能:能调节情绪,不会因为小事崩溃;
反思智能:知道怎么学适合自己,能调整策略;
精神智能:思考“我是谁”、“我为什么这么做”。
03
家长可以怎么做?
1. 和孩子聊聊“你觉得自己哪方面特别擅长?”
而不是老问:“你为什么没考好?”
2. 换个角度看孩子的行为
有的孩子坐不住,也许是身体智能特别强;有的孩子上课不爱说话,可能是内省智能很强,内心戏丰富得很。
比如,有孩子数学不好,但你可以说:“你讲故事的能力太强了,像作家一样!”
一句话,可能就点亮了他的人生方向。
3. 做“多元智能测试”
网上有多元智能测试,做完以后,孩子会发现:“原来我不是不聪明,我是空间+身体+人际型的!”
4. 在生活中给孩子“展示聪明”的机会
空间智能强 给他做房间布置、搭积木;
音乐智能强 让他来当家庭的“背景音乐总监”;
人际智能强 鼓励他组织小型家庭活动;
逻辑智能强 给他出点“生活数学题”当游戏;内省智能强 每周和他聊一次“最近你学到了什么?”
告诉孩子:
“你很聪明,每个人聪明的方式不一样。”
04
但是要避免这么做
很多人误以为“多元智能”就是“视觉型、听觉型、动手型”的学习方式。
但加德纳提醒我们:千万别贴标签!
孩子是综合的,每个人可以用不同方式学得好,而不是只靠“视觉”或“听觉”。
不要把“多元智能”当作“学习风格”
两者本质不同。多元智能强调人脑多方面的信息加工潜力,而学习风格更多是感官偏好。
05
别让分数
遮住了孩子真正的亮光
我想送你一句话:
教育不是用一把尺子量所有人,而是帮每个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发光点。
你家孩子的“聪明”,可能不在数理化,而是在运动场、在舞台上、在他认真观察昆虫的一瞬间。
我们的任务不是给孩子一个标签,而是陪他一起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教育不是筛选谁优秀,而是点亮每个人的潜能。
你的陪伴和肯定,就是他点燃潜能的第一把火。
所以,别再只问“我家孩子聪不聪明”,不如一起聊聊:“他是哪方面特别聪明?”
—答案,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今晚问问孩子
“你觉得你自己最聪明的地方是哪里?”
先别急着评价,听完他的回答,也许你会对他有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