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启真知,论载大道 | 华东师范大学第十七届“宏辞论道”研究生辩论赛圆满收官!
半决赛赛况
千钧鼎语·万象澜观
5月11日,本届辩论赛半决赛于闵行校区闵二教206成功举办。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代表队(正方)与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代表队(反方)围绕“‘算法推荐技术’是刷新了当代青年人的认知深度,还是加剧了当代青年人的认知局限?”这一辩题展开激烈论辩(跨院系队伍自愿放弃半决赛参赛资格,与之匹配的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代表队自动晋级)。
正方认为,算法推荐技术通过多元内容打破信息茧房,利用高密度主题推送形成信息锚定效应,激发青年系统化思辨,有利于助力碎片知识整合为体系化认知网络。反方则从认知深度的定义切入,并通过皮亚杰认知理论、《人民日报》所刊登的数据佐证其立场,认为算法推荐技术通过同质化内容推送固化用户兴趣圈层,娱乐导向机制挤占深度思考时间,碎片化内容加剧认知局限。
最终,经现场嘉宾点评与裁决,反方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代表队获得晋级决赛的资格。
半决赛现场集锦
决赛赛况
鼎铸雄辩·环解妙诘
5月18日13:30,本届辩论赛决赛在普陀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102-3顺利举办。校团委书记薛寅申、校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助理唐婧琦、校团委副书记袁琼雯、校辩论队队长孔金明、校第十六届“宏辞论道”研究生辩论赛最佳辩手吴潇宇作为嘉宾莅临决赛现场。决赛由学术交流中心成员肖湘婷主持。
本届辩论赛决赛由团体赛与个人赛两部分组成。
团体赛
团体赛议题为:AI 辅助学术研究会/不会削弱当代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正方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代表队认为,AI工具的高效性和功能多元等自带属性容易使人滋生了学术惰性、减少思考的机会,直接削弱自主性思考能力。AI具有即时问答的模式和形式完备的答案的特性,导致人形成对即时反馈的满足,压抑了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发散。反方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代表队则认为,AI 辅助学术研究不会削弱当代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使用与学术研究工作相互绑定,AI的辅助参与方式不足以动摇当代研究生对独立思考使用需求。
团体赛
团体赛结束后,薛寅申老师、孔金明同学分别进行点评。薛寅申老师指出,本场辩论应聚焦AI在辅助研究生学术研究当中具体起什么作用、使用AI辅助学术的研究生到底具有怎样的特质、AI介入学术研究之前和之后的研究生的学术参与有何改变等三个问题,他建议,相较于旁征博引,更重要的是用心感受到身边最鲜活、最真实的经验世界,研究真实问题。孔金明同学指出,双方就AI可以完成重复的机械劳动达成共识,但围绕由此节省的时间流向哪里、使用了AI的成果质量更优还是更劣等问题还有待理清。
个人赛
决赛个人赛的辩题为:MBTI 人格测试爆火有利于/不利于当代青年人的社交。
正方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代表队施蒋博恒同学持肯定观点,他主张MBTI 作为新型爆款的社交货币,具有极好的传播价值,可以帮助年轻人快速开启社交互动,对其合理地使用能够加深对自己和对方的理解,进而深化社交深度。反方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代表队孔雨芹同学从MBTI对社交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以及宏观社交环境等角度切入,主张MBTI人格测试的爆火会对青年社交造成压制、割裂甚至异化等负面效果。
个人赛结束后,唐婧琦老师、吴潇宇同学分别进行点评。唐婧琦老师对正反双方能够就各自观点论述清楚透彻表示肯定。她鼓励双方辩手在今后的辩论赛事中更加深化对辩题本身的理解与剖析,增强辩证性的思维能力。吴潇宇同学对双方辩手互有交锋、论辩清晰表示肯定,并对双方在具体论辩过程中存在的亮点与不足进行了细致点评。
现场观众也围绕各自感兴趣的问题与双方辩手进行交流互动。
最后,薛寅申老师作总结点评。他指出,个人赛相较于团体赛的突出亮点在于,除了在思维逻辑与抽象理论中开拓论证空间,个人赛双方辩手都在努力建构真实可感的社交场景。他强调,“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辩论赛这一活动形式既是一种思维训练、提升能力的方式,也是一种启发和引导全体同学深入真实生活、体察真实问题的途径;要进一步从一众前人的理论成果中找寻可以深耕的研究“缝隙”与思考空间。他期待,“宏辞论道”研究生辩论赛能够继续精进、越办越好,并希望越来越多的同学能够在辩论赛中收获成长。
根据投票结果,主持人宣布,本届辩论赛的冠军队伍是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代表队,亚军队伍是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学院代表队,最佳辩手是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施蒋博恒同学。薛寅申老师、唐婧琦老师、吴潇宇同学分别为上述队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