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支走丈夫,携15口亲戚只为给我“立规矩”,我:那就都别好过
"雅文,今天我们宋家的亲戚都来了,就是想跟你好好聊聊。"
陈雅文刚下班回到家,就看见客厅里坐满了人。沙发上、椅子上、甚至连茶几边都站着人,粗略一数,足足15个人。
这些人她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但都是丈夫宋建国家的亲戚。
公公宋天成坐在主位上,一脸严肃。婆婆罗翠花站在他身边,眼神里带着一种胜券在握的得意。
"建国呢?"陈雅文放下包,环视了一圈。
"建国有事出去了,今天主要是我们跟你谈。"罗翠花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陈雅文心里一沉。
结婚三年来,她和公婆的关系一直不太和睦。她性格直,从不委曲求全,这让习惯了传统媳妇的公婆很不满意。
"谈什么?"陈雅文直接问道。
"谈你在这个家里的规矩。"坐在沙发上的大伯宋天福开口了,"雅文啊,你嫁到我们宋家已经三年了,但是你的表现,让我们这些长辈很不满意。"
陈雅文看着眼前这一屋子的人,突然明白了什么。
这不是什么家庭聚会,这是一场针对她的"家法处置"。
他们趁着宋建国不在家的时候,集体来给她施压,想要强迫她接受他们的所谓"规矩"。而她可不是那逆来顺受的人...
三年前,陈雅文嫁给宋建国的时候,就埋下了今天冲突的种子。
那时候陈雅文26岁,正值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她在市里一家外贸公司做财务主管,月薪8000,在这个小城市里算是相当不错的收入。她工作能力强,人缘也好,同事们都很喜欢这个干练又有亲和力的女孩。
宋建国比她大两岁,在一家私企做技术员,月薪5000出头。
他性格老实内向,技术水平不错,但不太善于表达,更不擅长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朋友的介绍下,两人第一次见面时,陈雅文就被他的真诚和踏实所打动。
两人谈了一年恋爱就结婚了。
恋爱期间,宋建国对陈雅文很好,虽然收入不高,但总是尽自己所能给她最好的。
约会的时候,他会精心安排每一个细节;生病的时候,他会整夜不睡地照顾她;工作压力大的时候,他会耐心地听她倾诉。
那时候的陈雅文以为,这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陈雅文的父母在县城开了个小超市,生意不错,家庭条件算是中等偏上。
陈国强和张丽华夫妇俩都是很实在的人,白手起家,通过多年的辛苦经营,积累了不少财富。
他们对独生女儿陈雅文特别疼爱,从小到大,只要是雅文想要的,他们都会尽力满足。
为了女儿结婚,他们拿出所有积蓄。
"闺女要嫁人了,不能让人家看不起。"
张丽华当时就是这样对丈夫说的。他们在市区最好的地段买了套90平米的两居室,价值45万,全款付清后直接写了女儿的名字。
"这房子是给你的嫁妆,房产证上只写你一个人的名字。"陈国强当时就说得很明白。
他们夫妇俩都是过来人,深知婚姻中经济独立的重要性。虽然疼爱女儿,但也不希望她在婚姻中处于弱势地位。
宋家的条件就差多了。
宋建国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宋天成在纺织厂工作了一辈子,罗翠花在食品厂上班,都已经退休,每月退休金加起来不到4000块。
家里住的还是90年代单位分的老房子,60平米,墙皮脱落,设施陈旧。
结婚的时候,按照当地习俗,男方要给彩礼、办酒席、买三金。
宋家为了凑这些钱,可谓是掏空了家底。
东拼西凑,向亲戚借了不少钱,彩礼给了3万,三金买的都是最便宜的,总共不到5000。酒席也办得很简单,在村里的大院子摆了10桌,菜品也很一般。
相比之下,陈家的嫁妆就丰厚多了。
除了那套房子,陈雅文的父母还给她准备了全套家电、家具,价值10万左右。
从客厅的沙发茶几,到卧室的床和衣柜,从厨房的冰箱微波炉,到卫生间的洗衣机,一应俱全,全都是知名品牌的中高端产品。
床上用品、厨具、甚至连锅碗瓢盆都是成套的高档货。
"女儿嫁人不能让人看不起。"陈雅文的母亲张丽华当时就是这么说的。她把女儿的嫁妆清单列了好几页纸,生怕有什么遗漏。
巨大的经济差距,让宋家人心里很不平衡。
特别是婆婆罗翠花,从结婚那天开始就对陈雅文颇有意见。看着新房里那些她这辈子都买不起的家具电器,心情复杂极了。
"这女人太强势了,一点都不像个媳妇。"罗翠花经常在背地里这样说。
矛盾从新婚第一个月就开始显现。
按照宋家的传统,新媳妇应该每天早起给公婆做早餐,晚上要帮忙做家务,周末还要回公婆家陪老人聊天。
这在他们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陈雅文的生活节奏和他们完全不同。
她上班时间早,每天7点半就要出门,6点钟就得起床洗漱化妆,根本没时间做早餐。而且她本身就不太会做饭,平时都是在公司食堂吃或者点外卖。
第一个周末,罗翠花暗示雅文应该来帮忙做午饭。
"雅文啊,你会做红烧肉吗?"罗翠花问道。
"不会,我平时很少做饭。"陈雅文老实回答。
"不会?"罗翠花的眉头皱了起来,"女孩子不会做饭怎么行?以后怎么照顾建国?"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在外面吃也很方便。"陈雅文解释道。
但罗翠花显然不认同这种观点:"在外面吃多不卫生,而且花钱多。女人就应该学会做饭,这是本分。"
这样的对话越来越频繁。
"这像什么话?娶个媳妇回来,连口热饭都吃不上。"罗翠花开始在亲戚朋友面前抱怨。
更让罗翠花不满的是,陈雅文从来不叫她"妈",总是直接叫"阿姨"。
"雅文,你应该改口叫妈了。"有一次,罗翠花直接提出了这个要求。
"阿姨,我习惯了这样叫。"陈雅文的回答很委婉。
"什么阿姨?我是你婆婆,你应该叫我妈!"罗翠花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问起原因,陈雅文的回答很直接:"我只有一个妈,就是我的亲妈。"这句话彻底激怒了罗翠花。
在她看来,这是儿媳妇对她的极大不尊重。在传统观念里,儿媳妇就应该把婆婆当作自己的母亲来对待,这是最基本的孝道。
宋建国夹在妻子和母亲中间,左右为难。
他性格比较软弱,从小就被母亲管得很严,不敢顶撞母亲。但同时,他也不想过分要求妻子,毕竟妻子在经济上对这个家贡献很大。
大多数时候,他选择沉默,希望时间能够化解矛盾。
"妈,雅文工作忙,你别要求太严。"他偶尔会为妻子说几句话,但声音总是很小,底气不足。
"我要求严?"罗翠花瞪着儿子,"我要求她什么了?就是让她做点家务,叫声妈,这过分吗?"
但矛盾不但没有化解,反而越来越严重。
结婚半年后,罗翠花开始频繁地"提醒"陈雅文应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媳妇。
每次见面,她都会拐弯抹角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有时候是通过赞扬别人家的媳妇,有时候是通过讲述自己当年的经历。
"雅文啊,女人结了婚就要以家庭为重。"
这句话罗翠花不知道说了多少遍。每次说的时候,她都会举例子。
"你看人家隔壁的小李,结婚后就辞了工作,在家专心照顾公婆和丈夫。现在人家婆媳关系多好,一点矛盾都没有。"
"我的工作很好,为什么要辞职?"陈雅文的回答很干脆。
她在外贸公司的工作很稳定,收入也不错,而且她很喜欢这份工作,有成就感。让她为了所谓的"家庭和谐"而放弃事业,这是不可能的。
"工作有什么用?"罗翠花的语气变得严厉起来,"女人最重要的是相夫教子。你这样成天在外面跑,什么时候给我们宋家生个孙子?"
生孩子的问题,是另一个矛盾的焦点...
关于生孩子这个问题,陈雅文和宋建国其实已经商量过了。
两人都觉得应该再等两年,等经济条件更稳定一些,等两人的关系更成熟一些再要孩子。
毕竟养育一个孩子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和精力投入,他们希望能给孩子更好的条件。
但这个决定显然不符合公婆的期望。
"都结婚一年了,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罗翠花开始变得直接起来,"是不是身体有问题?要不去医院检查检查?"
这种话让陈雅文感到很不舒服。
她觉得这是属于夫妻之间的私事,公婆不应该过分干涉。
而且,是否要孩子,什么时候要孩子,应该由她和宋建国共同决定,而不是由公婆来催促。
"我们夫妻俩的事,不需要你管。"陈雅文有些生气地说。
"什么叫不需要我管?"罗翠花的声音更大了,"我是建国的妈,他的事就是我的事!传宗接代是大事,你们不能这样自私!"
"我们有自己的计划。"陈雅文试图解释。
"什么计划?"罗翠花冷笑,"你们年轻人就是想得太多。我像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建国都会叫妈妈了。"
两人的矛盾终于彻底爆发了。
那天晚上,陈雅文和罗翠花吵了一架。罗翠花指责雅文不孝顺,不懂规矩,太自私。陈雅文反驳说婆婆管得太宽,不尊重她的个人意愿。
宋建国依然选择沉默。
他坐在旁边,一句话都不说,既不敢批评母亲,也不敢公开支持妻子。这种态度让陈雅文更加失望。
从那以后,陈雅文就很少回公婆家了。
即使回去,也是匆匆待一会儿就走,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这种冷淡的态度,让婆媳关系更加恶化。但罗翠花显然不准备就此罢休...
她开始在亲戚朋友面前大量抱怨儿媳妇不孝顺,不懂规矩。
她把每一次冲突都讲给别人听,当然,她的版本里,自己总是受害者,陈雅文总是无理取闹的一方。
"现在的年轻人啊,一点规矩都不懂。"
"就是,嫁到人家家里,连公婆都不孝顺,这还了得?"
"我们那个年代的媳妇,哪有这样的?都是乖乖听话,服务公婆。"
宋家的亲戚们听了,也都觉得陈雅文太不像话。
他们大多数都是传统观念比较重的人,认为媳妇就应该三从四德,就应该以公婆的话为准。陈雅文这种有主见、有事业心的女性,在他们看来就是"不守妇道"。
"这媳妇必须得管管。"大伯宋天福说。
"就是,这样下去还了得?"二伯宋天祥也赞同。
"翠花,你得想个办法,不能让她这样下去。"三叔宋天华建议道。
在这种舆论环境下,罗翠花的想法越来越极端。
她觉得必须要给陈雅文一个教训,让她明白在宋家应该守什么规矩。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如果所有亲戚都站在她这边,那就不一样了,而机会很快就来了...
宋建国的单位要派他去外地出差一周,这给了罗翠花实施计划的绝佳机会。
"建国要出差了。"罗翠花在电话里对大伯宋天福说,"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
"什么机会?"宋天福问。
"教训雅文的机会。"罗翠花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狠意,"平时建国在家,我们不好说什么。现在他不在,我们正好可以跟雅文好好谈谈。"
"你想怎么谈?"
"把咱们家所有的亲戚都叫来,大家一起跟她说说道理。"罗翠花说,"我就不信了,这么多长辈一起说话,她还敢顶嘴?"
宋天福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行,我来联系其他人。"他答应道,"这个雅文确实该管管了,太不像话了。"
"建国,你出差这几天,我们想跟雅文好好谈谈。"罗翠花对儿子说。
"妈,你们别为难雅文。"宋建国有些担心,他了解母亲的性格,担心她会说出什么过分的话。
"谁为难她了?"罗翠花装出无辜的样子,"我们只是想跟她聊聊,让她明白一些道理。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不能好好说的?"
宋建国虽然心里不安,但还是出差了。他以为母亲最多就是找陈雅文谈几句话,完全没想到罗翠花竟然联系了宋家所有的亲戚。
"雅文这个媳妇太不像话了。"罗翠花在电话里这样对每一个亲戚说,"我们必须让她明白什么叫规矩。"
"是该管管了,不能让她这样下去。"
"我们都过来,一起跟她说说。"
就这样,宋家的15个亲戚都约好了,要在今天给陈雅文"立规矩"。这15个人包括了宋家几乎所有的重要亲戚。
宋建国的大伯宋天福,今年62岁,退休前是供销社的主任,在家族里很有威望,说话有分量。大伯母李秀英,58岁,性格强势,最爱管闲事。
二伯宋天祥,60岁,在建筑公司当过工头,脾气暴躁。二伯母赵美芳,55岁,嘴巴毒,最会挑拨是非。
三叔宋天华,56岁,在邮局工作,文化水平相对较高,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三婶孙小红,52岁,传统观念很重,最看不惯现代女性的独立。
四叔宋天明,53岁,开小卖部的,最爱传播小道消息。四婶王翠莲,50岁,家庭主妇,把相夫教子当作女人的天职。
还有几个堂兄弟姐妹和他们的配偶,每个人都义愤填膺,觉得陈雅文太过分了。
"这媳妇必须得管管,不然以后还不知道要闹出什么事来。"宋天福说。
"就是,一点规矩都不懂,嫁到我们宋家来干什么?"李秀英附和道。
"年轻人不懂事,我们这些长辈有义务教育她。"宋天华摆出一副道德楷模的样子。
"现在的女孩子都被惯坏了,以为有点钱就了不起。"王翠莲酸溜溜地说。
他们约定好,今天要给陈雅文开个"家庭会议",让她明白什么叫尊重长辈,什么叫妇女的本分。而陈雅文对这一切毫不知情...
下午6点,她正常下班回家,没想到迎接她的是这样一个阵仗。
看到客厅里坐满了人,陈雅文的第一反应是惊讶,紧接着就是愤怒。她立刻意识到,这是公婆联合亲戚们给她设的局。
"今天我们把话说清楚。"宋天成开口了,语气严肃而沉重。
作为家里的长辈,他觉得有义务主持这次"家庭会议"。他清了清嗓子,环视了一圈,确保所有人都在认真听。
"雅文,你嫁到我们宋家三年了,但你的表现让我们很失望。"
"什么表现?"陈雅文直接问道,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悦。
"首先,你对公婆不够孝顺。"宋天福接过话茬,开始历数陈雅文的"罪状"。
"翠花是你的婆婆,你应该叫她妈,而不是阿姨。这是最基本的礼貌和尊重。"
"其次,你从来不帮忙做家务,不会照顾人。"李秀英补充道,"女人就应该会做饭会洗衣服,这是天职。"
"还有,你结婚三年了,连个孩子都没有。"赵美芳的声音很尖锐,"这让我们宋家怎么传宗接代?"
"最重要的是,你太自私了,只想着自己的工作,不顾家庭。"孙小红说道。
每说一条,就有其他亲戚在旁边附和:"就是,一点规矩都不懂。"
"我们那个年代的媳妇,哪有这样的?"
"现在的年轻人啊,太自私了。"
"雅文,你要改正这些毛病。"宋天华摆出一副教育者的姿态,"女人要懂得自己的本分,要以家庭为重。"
陈雅文听着这些话,心里的怒火越烧越旺。她本来就不是能受委屈的性格,现在被这么多人围攻,更是忍无可忍。
"你们说完了吗?"陈雅文冷冷地问,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愤怒。
"我们是在教你规矩,你应该虚心接受。"罗翠花得意地说,她觉得有这么多人支持,陈雅文肯定不敢反抗。
"从今天开始,你每天早上要给我和你公公做早餐,晚上要帮忙做家务。"
"每个月的工资要上交一半给家里,用于家庭开支。"王翠莲提出了更过分的要求。
"还有,你要马上跟建国要孩子,不能再拖了。"张芳也凑热闹。
"最重要的是,你要改口叫我妈,要懂得尊重长辈。"罗翠花总结道。
15个亲戚都在点头赞同,仿佛这些要求都是天经地义的。他们觉得,面对这么多长辈的一致要求,陈雅文肯定会乖乖就范。
陈雅文看着眼前这群人,突然笑了。
这个笑容让所有人都有些不安。那不是屈服的笑,也不是尴尬的笑,而是一种看穿一切后的冷笑。
"你们觉得,凭什么让我听你们的?"陈雅文的声音很平静,但透着一股让人胆寒的寒意。
"因为我们是长辈!"宋天成理直气壮地说。
"长辈?"陈雅文的笑容更冷了,"我嫁给宋建国,不是嫁给你们宋家所有人。你们有什么资格对我指手画脚?"
"雅文,你这是什么态度?"罗翠花急了,没想到陈雅文会如此直接地反抗。
陈雅文环视了一圈,"既然你们想给我立规矩,想让我不好过...那就都别好过!"
陈雅文的这句话一出口,整个客厅瞬间安静了下来。空气中仿佛凝固了什么,连呼吸声都变得清晰可闻。
15个人都愣住了,没想到陈雅文会有这样的反应。
在他们的预想中,面对这么多长辈的"教导",陈雅文应该低头认错,乖乖接受规矩才对。毕竟她只是一个小辈,一个外来的媳妇,怎么敢对抗整个家族?
但陈雅文显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软柿子。
"你...你什么意思?"罗翠花的声音有些颤抖,她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威胁。
陈雅文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转身走向卧室。
她的背影透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决,每一步都很稳,很有力。她的肩膀挺得笔直,头抬得很高,完全不像是一个被15个人围攻后应该有的姿态。
这种反常的平静让所有人都感到了不安,而陈雅文则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