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人能做什么事”,小学生给出满分答案,老师:别模仿大人

美羊羊3个月前精彩生活25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天性是最不受压抑的,似乎遇到个性比较奇特孩子的几率也会更高。笔者曾听一位在网上分享经历的女生说,她做家教时遇到一位家长,那家的孩子被培养得特别博学,可这孩子从小就喜欢钻牛角尖。比如有一个问题问他选A还是选B,他竟然在研究中间那个“还是”,而不是A或B这两个选项。

老师们也叹息说,这样的孩子要是一直这么钻牛角尖下去,终有一天恐怕就毁了。一旦发现他们过于剑走偏锋,一定要及时把他们的思维拉回来。尤其是大人,不能什么事儿都让孩子跟着学、跟着模仿,有些东西是他们这个年纪理解不了的。

模仿大人行为__模仿大人的图片

“四个人能做什么”,小学生给出满分答案,老师:被大人教坏了

老师总是希望家长们能多理解在学校教书的苦恼之处,毕竟老师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这时就需要家庭教育来加以弥补。然而,一些家长亲力亲为的教育方式着实让人哭笑不得,比如大人做什么就让孩子跟着做什么。

结果导致小孩子有了大人的一些想法,完全被带偏了。可真正遇到知识类型的题目时,他们又不懂得正确的解题方法,给出的答案并非标准答案,老师也只能判错。比如有道看图说成语题“如虎添翼”,被学生望文生义理解成了虎长翅膀。

模仿大人的图片_模仿大人行为_

“惊弓之鸟”更是被这位小学生简单理解成“你要是想咬人”。可见家长根本没给孩子进行过多的文学、成语等传统知识方面的教育,所以孩子只能凭借浅薄的理解,自然拿不了高分。从小学生造句子的题目中也能看出一些家长的影响。

比如孩子独自在家,家长外出工作了,孩子在家看电视、玩手机,经常学了一些流行语,他们在造句子时就喜欢用一些网络烂梗。有一位同学直接造句说“家人们不要998,只要99.8”,这话一看就是经常看直播学来的。

模仿大人行为__模仿大人的图片

可小学生从这些里面又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肯定是学不到的。但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一些小孩子会暗中模仿大人的行为。有一个小学生在做一道要求讲数学故事的题目时,把3 + 1 = 4理解成了4个人可以在一起做什么。

他给出的答案老师给了满分,不过老师随后提醒家长说,以后大人做事儿时别让孩子在旁边看,因为这孩子学“坏”了,他居然认为4个人在一起唯一能进行的运动就是打麻将。

_模仿大人行为_模仿大人的图片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过早进行成人化教育

其实很多家长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比如家长工作了一天,回家之后自然就不拘小节,在学生面前普遍使用职场术语、网络流行梗,这些话被学生听去后,他们也可能会在学校里使用。

更别提还有一些不礼貌的话以及抱怨性的表达,比如经常告诉小学生家里钱不够花、自己挣钱很辛苦之类的。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吃苦教育,但必须要让学生意识到努力是会有积极回报的,否则他们会过早产生消极情绪,觉得人生不过如此,那样他们对于学习的动力也就没有了。

模仿大人行为_模仿大人的图片_

此外,奖励孩子学习是可以的,但不要经常采用物质诱惑的方式。比如“考100分就给学生买手机”这样的话,在我们面临中考、高考的时候听得实在是太多了。这种交易式的奖励会让学生们渐渐丧失对学习真正的热情。

可以多采用一些精神激励的办法,或者间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奖励,不要完全将学习和钱绑定在一起,避免让学生变得过早功利、世俗、物质。

模仿大人行为_模仿大人的图片_

相关文章

消失的暑假:当孩子们被送进PUA、对头泼冷水的“军事夏令营”

消失的暑假:当孩子们被送进PUA、对头泼冷水的“军事夏令营”

烈日当空,一个身穿迷彩服的小男孩一手托着砖块,一手举着书本,脸晒得通红,眼里噙着泪。 画面外传来教官严厉的质问声:“累不累?搬砖累还是读书累?”男孩嘴唇颤抖,哭着回答“搬砖累”。 镜头切换,一个退伍...

你知道孩子最恐惧的是什么吗?

你知道孩子最恐惧的是什么吗?

孩子对父母的爱,远胜过我们对孩子的爱,这不是教育成功,而是天性使然。 孩子最恐惧的,不是打骂,而是被你抛弃在门外的那一刻。 ——育儿爸爸说 那天我下班回家,走到小区门口,看到一个小男孩站在马路边,眼睛...

焦虑的家长,挤爆这个门诊

焦虑的家长,挤爆这个门诊

“学习困难门诊的门诊号大概提前一周就会约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理医学科主治医师黄懿钖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该院也于2021年开设了学习困难门诊,每天开诊,今年由于看诊人数太多,又增设了AD...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