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洋学生”做客浙江义乌乡村小学 学剪纸悟文化

美羊羊2个月前教育资讯23

中新网义乌6月1日电(董易鑫 王佳丽)“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几名来自伊朗、阿富汗、叙利亚的“洋学生”来到位于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川塘村的塘李小学,通过学习剪纸、练习书法等方式,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想把这次的体验经历发在短视频平台,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剪纸文化、书法文化。”现场,阿富汗学生欧玛(Omar)说,他在线上拥有超两万名关注者。

美丽义乌剪纸_乡村振兴剪纸_

剪纸活动现场。王佳丽 摄

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剪纸,交融于中国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是中国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

塘李小学原名稠川学堂,创办于1902年。2007年起,该校将剪纸作为学校特色,并确立了“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特色办学理念,曾被评为“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获得“浙江省精品课程”“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首批试点学校”等荣誉。

不仅如此,该校学生还以剪纸为元素,为后宅街道李祖村设计、制作过文创产品,受到游客欢迎,为当地乡村发展助力。

“这次,我们和外国小朋友一起体验剪纸,我教他们怎么折纸、怎么剪出对称的图案。虽然一开始不太熟练,但大家都玩得很投入,能把中国的剪纸文化介绍给外国朋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塘李小学学生林佳慧说。

美丽义乌剪纸__乡村振兴剪纸

中外学生展示制作好的端午福挂。王佳丽 摄

剪纸体验结束,中外学生对结开启“巡礼”:在端午福挂制作区,大家将艾草塞进小竹船,系上香囊和流苏;在婺剧体验区,特色服饰引得孩子们试戴、试穿;最热闹的当属书法体验,当欧玛用毛笔写下“三人我师”时,围观同学自发鼓起掌来。

“乡村振兴既需要产业的带动,也离不开文化的滋养。近年来,我们通过剪纸文创、研学实践等方式,正把传统文化转化为乡村发展的亮点。这一次当中外孩子们的小手紧紧相牵时,我相信文化交流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塘李小学校长章锡军说。

义乌有“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称号,当地超210万商品发往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吸引超2万名外籍人士常驻。这些年,在义乌安家的外籍采购商越来越多,不少“外商二代”被父母从所在国接来,在此学习、生活,深度了解中国。(完)

相关文章

多维支撑乡村小班化教学

多维支撑乡村小班化教学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乡村人口外流,小班化教学在乡村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在小班化课堂中,教师能够清晰捕捉到学生的学习困惑,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学生也更敢于表达观点,在互动中碰撞思维火花。然而,这种...

破立并举,打造乡村小学课改新范式 ——淳安县浪川乡中心小学“勤雅长课”改革实践

破立并举,打造乡村小学课改新范式 ——淳安县浪川乡中心小学“勤雅长课”改革实践

杭州淳安县浪川乡中心小学,这所饱经岁月洗礼,拥有百年历史的农村小学,在国家课改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展现出无畏的探索精神,用扎实行动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浪潮。 学校立足乡土,在破旧立新中找准方向,将目光聚焦...

“三个课堂”培育“新乡贤”教师

“三个课堂”培育“新乡贤”教师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教师作为乡土人才振兴的关键支点,既要传承传统乡贤“化民成俗”的精神品格,更肩负着破解城乡教育鸿沟、激活乡村文化基因、培育乡村新质生产力的三重使命。然而...

646个孩子的快乐童年计划:一所乡村学校的教育改革试验

646个孩子的快乐童年计划:一所乡村学校的教育改革试验

一年前,当钟垂安来到这所乡村学校,为了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快乐童年,他着手开始一场教育改革。改革从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始,校园活动随之排满日程,但很快阻力来袭,师资不足,课程欠缺,有的老师认为“心理健康”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