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摆烂真相调查:从702条吐槽,看基层教育如何陷入死循环?

美羊羊2个月前精彩生活21

“我讲我的,你睡你的”——近日,广东一位女网友发布的百字动态,居然激起了千层浪。短短几句话,却精准地戳中了当下教育领域一个敏感而尖锐的痛点:教师的“摆烂式教学”。这条动态迅速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评论区里,吐槽、反驳、反思、无奈,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折射出教育生态中复杂的现实困境。

教师摆烂真相调查:从702条吐槽,看基层教育如何陷入死循环?_教师摆烂真相调查:从702条吐槽,看基层教育如何陷入死循环?_

这位网友的核心质疑直指要害:教师拿着工资,站在讲台上,难道不应该尽力让学生好好学习吗?“不敢得罪家长怕丢工作”的借口,真的能成为放弃教育责任的挡箭牌吗?

_教师摆烂真相调查:从702条吐槽,看基层教育如何陷入死循环?_教师摆烂真相调查:从702条吐槽,看基层教育如何陷入死循环?

老师为什么会摆烂?梳理702条评论,可以发现,教师“摆烂”现象并非教师个体道德沦丧所致,而是多重压力交织下的结果,老师不得不躺平。

其一,管理风险剧增,老师成了高危职业。

刚刚过去的5月,发生了震动教育界的3件事。5月中旬,瑞安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师,因为没有得到老师奖励的糖,用水枪滋了老师一脸水,老师将其抱到只能打开20公分的窗户边,让学生看看下面的同学,教育了几句,被有关部门定性为“危害学生生命安全”,被记过拘留。

教师摆烂真相调查:从702条吐槽,看基层教育如何陷入死循环?__教师摆烂真相调查:从702条吐槽,看基层教育如何陷入死循环?

教师摆烂真相调查:从702条吐槽,看基层教育如何陷入死循环?__教师摆烂真相调查:从702条吐槽,看基层教育如何陷入死循环?

该事件引发的如何定义教师惩戒权边界争议,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平息,老师们都有了心理阴影,害怕因为家长举报而导致自己丢了饭碗。

教师摆烂真相调查:从702条吐槽,看基层教育如何陷入死循环?__教师摆烂真相调查:从702条吐槽,看基层教育如何陷入死循环?

5月26日,某地一位高三老师,在家长同意的情况下,没收了学生带到学校的手机,被学生午间刺倒到老师办公室不治身故,管理学生会有生命危险,这让老师们更加害怕。

教师摆烂真相调查:从702条吐槽,看基层教育如何陷入死循环?__教师摆烂真相调查:从702条吐槽,看基层教育如何陷入死循环?

其二、家长过度维权,学校和老师不堪其扰。

初三学生带手机,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学生跳楼致残,家长将学校告上法庭,5月中旬,山东某地法院判学校担责4成,理由引发教育界震动。法庭的解释是学校有两条过失,其中一条是“学校未能全面考虑原告作为未成年人自尊心强、心理承受有限的情况”。

_教师摆烂真相调查:从702条吐槽,看基层教育如何陷入死循环?_教师摆烂真相调查:从702条吐槽,看基层教育如何陷入死循环?

这条理由被老师质疑:只要家长和学生想找事,老师任何行为都可以被说成伤了学生自尊,连批改作业对号大小,也可以说是伤学生自尊了。因为没有一个具体的判断标准,家长任何时候都可以不依不饶找老师和学校索赔。

_教师摆烂真相调查:从702条吐槽,看基层教育如何陷入死循环?_教师摆烂真相调查:从702条吐槽,看基层教育如何陷入死循环?

当然,还有社会环境对教育不友好。如瑞安老师事件,本来只是一起普通的家长投诉“老师抓着孩子的衣领摇晃,抓头发”的投诉,经媒体记者采访后,变成了“拎起身子探出3楼吓唬”的举动;如司法部门对发生在校园案件的前后摇摆的判例,如,只要是涉及到校园的负面事件,基本都成了媒体和自媒体的流量狂欢等。

教师摆烂真相调查:从702条吐槽,看基层教育如何陷入死循环?__教师摆烂真相调查:从702条吐槽,看基层教育如何陷入死循环?

形成尊师重教等氛围,才能让老师放心履职

政策层面,应细化教师管理权,明确“合理惩戒”与“体罚”的界限,为教师撑腰。 同时,加强校园安全建设,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法律和心理支持,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家校层面,应建立共育机制,明确双方权责,避免“学校教育家庭化”或“家庭教育学校化”。 定期召开家校联席会,制定学生行为规范,家长需签字承诺配合,共同监督执行。同时,家长也应理解教师的难处,支持教师合理行使管教权。

教师摆烂真相调查:从702条吐槽,看基层教育如何陷入死循环?_教师摆烂真相调查:从702条吐槽,看基层教育如何陷入死循环?_

社会层面,应重塑“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对恶意举报教师的行为建立追责机制,保护教师合法权益。 同时,加强对教育行业的正面宣传,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教育部门也要遵循教育规律,公正审慎处理涉师投诉。媒体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客观公正地报道教育事件,避免过度渲染负面新闻。

_教师摆烂真相调查:从702条吐槽,看基层教育如何陷入死循环?_教师摆烂真相调查:从702条吐槽,看基层教育如何陷入死循环?

写在最后

当教育沦为免责计算的博弈,再精巧的引导也托不起失衡的课堂——真正的教育,需要政策筑起制度防火墙、家长卸下投诉的扳机、社会重拾尊师的文化自觉。(源自广东网友@晨曦~CX自媒体文、现代快报、星视频等媒体)

历史告诫我们:让教师跪着教书的社会,终将教出跪着生存的下一代;让惩戒权与心理疏导权咬合的校园,才能铸就站直了对话的文明基因。教师从不是单向的牺牲品,而是文明火种的传播者,唯有当制度护佑专业尊严、理解消解对立猜忌,教育才能撕下免责协议的伪装,在敬畏与托举中完成知识与人性的庄严交接:让敢管的勇气、愿学的热望、配合的智慧、支持的担当,共同浇筑出挺立的教育脊梁。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

相关文章

曹德旺:福耀科大首年8亿预算招50个学生;本科生学费5460元/学年

曹德旺:福耀科大首年8亿预算招50个学生;本科生学费5460元/学年

新闻荐读 近期,曹德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福耀科技大学首年8亿预算招50个学生。 曹德旺称:“我们是从体制上、机制上对标斯坦福。斯坦福一年花费20亿美金,不从汇率考虑,花费的效果是一样的。8亿的花费是...

专家、业界共议AI时代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路径

专家、业界共议AI时代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路径

上海6月29日电 (记者 陈静)“当前高等教育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打破‘学科孤岛’,构建'需求—培养—就业—发展'四链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生态。”上海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顾春华29日接受采访时对记者...

澳洲孩子也爱中文课:双语教育吸引非移民家庭的儿童

澳洲孩子也爱中文课:双语教育吸引非移民家庭的儿童

妮莎(Nyssa)从未去过中国。 甚至连唐人街都没有了。 但在学校,今年6岁的妮莎却能用中文与同学交流。 “感觉就像我会说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她笑着说。 在教室和操场之间,6岁的阿瑟和妮莎正在练习英...

西藏自治区主席回应“藏语文被移出西藏高考科目”:高考科目调整,不是取消藏语文的课程

西藏自治区主席回应“藏语文被移出西藏高考科目”:高考科目调整,不是取消藏语文的课程

8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会上,有记者问到,有报道称,在西藏,藏语文被移出了高考科目。对此,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嘎玛泽登表示,...

2025年多地中考释放新信号

2025年多地中考释放新信号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题:2025年多地中考释放新信号 新华社记者 全国大部分地区2025年中考已经结束。记者在北京、天津、重庆、贵州等地采访发现,多地中考试题将知识融入生活情境,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

复旦新闻教授:新闻传播专业应成普泛需求丨@高考生,报志愿,听前浪怎么说

复旦新闻教授:新闻传播专业应成普泛需求丨@高考生,报志愿,听前浪怎么说

作者 张涛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又到高考填报志愿时节。数以千计的学校,数以万计的专业,尽收考生的眼底,但这些琳琅满目的选项,并不都是你的“菜”。虽说有言道“海阔凭鱼跃”,对于鱼而言,其选择空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