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绝不用海归”,留学生回国就业梦破碎?
文丨慢慢 编丨KK
近日,董明珠再次当选格力电器董事长,她的言论也再次引起了腥风血雨。
她提到在格力的人才队伍建设中,绝不用海归派,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理由是“海归派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
作为民营企业家的代表,她的这番说话,也让很多留学家庭担忧。
前有选调生抛弃留学生,现在民营企业招聘也开始带着有色眼镜,海归回国就业真的越来越难了吗?
近年来,海归回国就业的热潮一浪比一浪高,留学生回国就业的话题也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
前段时间,智联招聘发布了《2024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另一份《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也调查了122.85万北京归国留学人员,从这两份报告中,我们可以窥见归国留学人员的基本发展情况。
六年暴增2倍
留学生回国求职成为主流
据《2024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回国求职的海归人数较2023年增长7%,已达到2018年的1.44倍。
其中,应届留学生回国求职人数同比增长19%,是2018年的两倍,留学生回国就业已经成为主流趋势。
图源:智联招聘《2024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从学历结构来看,2024年回国求职的留学生以硕士学历为主,占比高达79.3%,本科占比18.0%,博士占比2.7%,整体学历层次较高。
北京作为主要的海归聚集城市,根据《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提供的数据,北京归国留学人员中拥有硕士、博士及副博士学位者共计占比76.0%,与全国趋势相一致。
图源:《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
从留学国家分布来看,智联招聘数据显示,英国是最主要的海归留学目的地,占比39.7%;
紧随其后的是澳大利亚(17.1%)、美国(8.6%)、日本(7.9%)与韩国(5.1%)。
北京地区的归国人员则以英国与美国为主,两者合计占比超过60%。
其他热门国家还包括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新加坡和意大利。
另外,智联招聘报告还显示,商科类专业持续受到留学生青睐,尤其是工商管理、金融学等方向,因其广阔的就业前景与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成为留学的热门选择。
图源:智联招聘《2024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随着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理工科专业的也备受追捧。
可以说,留学生回国就业不仅规模持续扩大,学历层次不断提高,而且还呈现出更加多元的背景结构。
新一代海归精英,正逐步成为中国人才市场中的重要力量。
海归回国
考公是最后的出路?
“宇宙的尽头是考公”是曾经红极一时的话题,过去几年我们也频繁看到,哈佛硕士入职街道办,斯坦福博士上岸基层单位等新闻。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考公考编似乎也成为了回国留学生最后的救命稻草。
但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数据,在就业领域方面,北京的归国留学人员主要集中在科学技术、经济和教育三大行业。这些领域的从业者大多留学于美英等发达国家。
其中,从事科学技术领域者占比最高,达到20.8%;其次是经济领域19.5%,教育领域17.8%。
图源:《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
另外专业服务(13.2%)、医药卫生(6.2%)、公共管理与社会保障(6.2%)及文化艺术(5.6%)等领域也吸引了不少归国人才。
从就业方式来看,海归群体也没有将“进大厂”或“考公考编”看作唯一选择。
报告指出,78%的海归选择直接就业,14.2%投身创业浪潮,2.6%则尝试自由职业、远程办公等新型灵活就业形式,海归人才就业方式越来越多元化。
图源:《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
值得注意的是,海归群体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递热情显著上升。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航空/航天研究与制造的投递增速高达37.9%,人工智能行业增长29.5%,医药/生物工程行业增长27.8%。
图源:智联招聘《2024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这些数据表明,海归人才正加速流向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国内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由此可见,“考公考编”绝不是海归留学生的最后归宿。
虽然近年来“体制内就业”因其稳定性与福利优势吸引了一部分留学生关注,但在整体比例依然是少数派。
留学生回国不是逃离
是主动选择
留学生回国就业一度被认为是在国外混不下去才选择回国。但调查发现,海归回国不是逃离,而是基于个人发展的一种主动选择。
《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数据显示,“方便与家人、朋友团聚”成为归国最主要的动因,约三分之二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一项。
“具有为国奉献的意愿”成为超过一半归国者的重要理由,过去留学生不爱国的谣言在真实数据面前不堪一击。
还有29.1%选择“对中国文化和美食的眷恋”。
图源:《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
归国留学人员回北京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因素,61.6%的受访者认为 “家人、朋友在北京”为其回北京发展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北京的优势和资源也是留学人员回北京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吸引留学人员的政策方面,与就业相关的政策是吸引归国留学人员的主要因素。
62.9%的受访者认为能吸引归国留学人员的激励政策是“提供有发展前景的工作机会”。
60.1%的受访者认为是“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57.7%的受访者认为是“完善留学回国人才就业服务机制”。
图源:《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
除了北京之外,上海凭借对留学生极具吸引力的落户政策,也成为热门就业首选。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2025年更新了全球前100高校名单,新加入了51所院校,总数扩大至191所,为更多优秀留学生提供更直接的落户通道。
智联招聘报告中也提到,在城市选择上,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仍是海归的首选地,占比达37.7%,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位列前四。
不过近年来,海归往三、四线城市发展的意愿明显增长,2024年三四线城市投递人数同比激增超30%。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三、四线城市出台的住房补贴、税收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图源:智联招聘《2024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留学生回国就业不是退路,而是留学生们以更广阔视野重新出发的另一种选择。
百万留学
回国工资5000?
最值得大家关注的必然是留学生回国就业的薪资问题。
根据《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数据,在北京就业的归国留学人员中,年薪集中在12万-40万元之间,其中约58.1%年薪超过20万元。
具体来看,35.7%年薪在20万-40万元之间,28.8%为12万-20万元;还有12.5%年薪达到60万元以上,但也有13.1%的年薪不足12万元。
图源:《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
数据显示,49.7%的留学人员认为当前薪资符合预期,38.4%则表示低于预期,另有12%坦言“远低于预期”。
图源:《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
这些数据反映了,虽然留学生整体薪资水平较高,但和预期薪资还有很大的差距。
不过,65.0%的归国留学人员表示对目前的就业状况感到满意,仅25.8%表示“不太满意”,3.0%表示“非常不满意”。
图源:《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
或许对于归国就业的留学生来说,相比于钱够不够多更重要的是工作开不开心。
另一方面,智联招聘的数据带来了利好消息。海归优先岗位月薪连续六年上涨,2024年达到15,440元,相较2019年涨幅达31.5%。
其中,外贸经理的平均月薪高达18,224元,同比增长15%,成为高薪代表;理科教师(双语)等语言类岗位也涨幅喜人。
图源:智联招聘《2024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这一趋势充分说明,为了吸引海归人才,国内企业正在不断提升薪酬待遇,也印证了海归在国内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与价值正在稳步上升。
留学还有价值吗?
每每提到留学,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问题往往不是去哪读书,而是“值不值”。
这个问题的回答,交给那些真正经历过留学、并最终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生群体,最合适不过了。
《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中提到,从当年出国留学的原因来看,88.2%的受访者为了“增加见识,获得国际视野”,66.1%的受访者为了“体验他国文化、生活,丰富个人阅历”。
图源:《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
55.6%的受访者认为“国外教育水平相对较高”,51.1%的受访者为了“增强职业综合竞争力”。
另外“磨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竞争激烈”等也是受访者们选择留学的原因。
大约85%的归国留学人员认同“出国以后更爱国”的观点,出国后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希望回到祖国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关于留学收获问题上,93.1%的归国者认为,留学的收获“达到或超过了预期”。
图源:《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
留学带来什么价值这个问题,答案因人而异,他或许无法用工作薪水来衡量,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留学的价值可能会随时间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既内卷又充满挑战的时代,留学是一场冒险,也是一种难得的成长。
那些走过这条路的年轻人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参考:
智联招聘《2024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
作者招募&投稿 |tbeducation@daz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