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备考锦囊”给考生 三个“多少原则”给家长

美羊羊2个月前精彩生活21

寒窗苦读12年,高考,是孩子们人生中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再加上家人的厚望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孩子们在临近高考时很容易出现心理波动,需要调适好心态。

三个“备考锦囊”

“同学们,把高考当平常,稳住节奏,相信你积蓄多年的力量自会展现。”广东广雅中学专职心理老师刘佳为此给出三个备考锦囊。

锦囊一:大脑预演胜利法。想象你在考场中顺利的情景——拿到卷子,先平静地扫视一遍,提笔开始写,越写越顺。让大脑记住这种成功的体验,真正考试时帮你快速进入状态。

锦囊二:用行动打破焦虑。当你感到焦虑时,把手放在心口说:“我感觉到你了,我们一起看看接下来半小时能做点什么。”

锦囊三:储备情绪急救包。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五感着陆法(说出看到的5种颜色或者听到的4种声音)等方法,能帮助你快速平静下来。

“三多三少”原则

高考临近,考生正处于“应激状态”,大脑杏仁核过度活跃容易引发焦虑反应,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考生的心态。家长如何沟通才能既提供支持又不制造压力?

惠州市实验中学心理中心主任何碧兰建议,家长要遵循“三多三少”原则,即多倾听少提问、多平常少特殊、多信任少指导,通过对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让家庭成为考生最稳定的“情绪避风港”。

多倾听少提问,做孩子情绪的“安全港”。倾听本身就是最好的心理支持。当孩子倾诉时,请家长放下手头的事情,坐到孩子身边,保持适当的眼神交流,用60%的时间倾听、40%的时间回应。建议用“我在听”“你刚才说的很有意思”等简单回应代替说教,避免连环追问“今天复习哪科?效率高吗?”“这道题怎么会错?”等有关考试话题,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同时,用开放姿态鼓励孩子表达,准备一个“心情便笺本”,让孩子可以随时梳理想法、宣泄情绪。

多平常少特殊,营造“如常”的家庭氛围。熟悉的家庭环境能产生“安全基地”效应。高考前后,保持家庭日常作息和惯例,能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该几点吃饭就几点吃饭,避免搞特殊化事项,如全家突然保持绝对安静,会触发心理上的“白熊效应”——越强调不要紧张就越难放松,而突然大鱼大肉过度进补,可能导致肠胃不适。

多信任少指导,给孩子自主成长的空间。自主性是心理健康的核心需求。尊重孩子的学习计划,信任孩子会做好复习安排,避免反复催促“快去复习”,而是默默提供支持,如准备好水果或一杯温水。考后不问“考得怎么样”,而是说“辛苦了”,把焦点放在努力而非结果上,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支持而非评价。

“切记,最好的鼓励不是唠叨,而是安静的陪伴和坚定的信任。让家庭成为考生最安心的‘充电站’,而非另一个‘考场’。”何碧兰强调,家长要相信,在智慧的陪伴下,孩子们定能以最佳状态完成这次重要的成长历练。

备考家长寄语__备考的学生

相关文章

好消息,被父亲背进考场的女孩成绩出来了!坏消息:需要妈妈陪读

好消息,被父亲背进考场的女孩成绩出来了!坏消息:需要妈妈陪读

高考期间,柳州一位“硬汉”父亲在网上火了。 他背着自己的女儿求学12年,每天都是专车接送,在高考期间,他们一家人的故事也被镜头记录了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他们。 而这位硬汉父亲的女儿,现在成绩也已...

心学问教育是正规机构吗?孩子高一成绩差高二能跟上吗

心学问教育是正规机构吗?孩子高一成绩差高二能跟上吗

在当前教育环境中,许多家长都会考虑一个重要问题:当孩子的高一成绩不理想时,高二是否还能跟上进度?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心理学、教育方法以及家庭支持等多个方面。我们要理解导致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各种因素。...

南宁师范大学一位52岁大学生将本科毕业,对话本人:一家四口都在上学,读书是为了更好地卖书

南宁师范大学一位52岁大学生将本科毕业,对话本人:一家四口都在上学,读书是为了更好地卖书

传统观念中,我认为,上大学是一个人积极向上的表现,也是现代社会里,一个人身份的象征。所以,上大学对我来说,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要解开一种心结。当时我说要参加高考时,老婆也没反对,但她认为我考不上。 红星...

老公在单位无人问津,领导暗示让他离职,我说你试试看,领导愣了

老公在单位无人问津,领导暗示让他离职,我说你试试看,领导愣了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签了吧,体面离职,拿三个月补偿...

女生高考 288 分全家欢呼,“低分” 背后藏着什么?

女生高考 288 分全家欢呼,“低分” 背后藏着什么?

近日,全国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查分 “名场面” 在社交媒体上刷屏,视频大多数是考生取得高分、老师家长欢呼,令人看得艳羡不已,也由衷为这些考生感到高兴。 社交平台多条为高分欢呼的视频...

你以为读博士是高攀的事?现实告诉你,是否需要家里供养因人而异

你以为读博士是高攀的事?现实告诉你,是否需要家里供养因人而异

写在前面: 读博士究竟是否需要家里供养?这个问题的答案,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人的家庭情况、奖学金的获得情况、是否有科研项目的资助,甚至博士所学的领域都会影响这个问题的答案。因此,是否需要家里供养,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