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后谨防落入高价志愿填报服务陷阱

美羊羊2个月前精彩生活21

随着高考帷幕的落下,考生们即将迎来志愿填报的关键阶段。一些不良机构早已瞄准商机,兜售高价志愿填报服务。然而,这些看似“专业”的辅导背后,往往藏着信息误导、资质造假等重重陷阱。

去年高考结束后,教育部就曾发文专门提醒考生及家长警惕“高价辅导”陷阱,并梳理了近些年来志愿填报市场上的一些典型问题。今年,教育部以及多个省份都发布提示,提醒考生和家长警惕涉考骗局,不要轻信非官方渠道发布的不实信息和一些高收费的志愿填报辅导机构,谨防上当受骗。

一些所谓的“高价志愿辅导”,本质上是利用信息差和焦虑感收割家长钱包。部分机构宣称拥有“独家大数据”,能精准预测录取概率,实则数据来源模糊、算法简单,甚至用往年分数线生搬硬套。某些机构为牟利,刻意渲染“报不好毁一生”的焦虑情绪,将志愿填报包装成“非专业人士不可为”的神秘工程。然而实际上,据媒体报道,有些机构的“志愿规划师”仅通过2小时线上培训、背诵固定话术就匆匆上岗,甚至有人花几千元即可购买证书,遇到这样的“志愿填报专家”,结果可想而知。

考后谨防落入高价志愿填报服务陷阱

考后谨防落入“高价辅导”陷阱,面对志愿填报乱象,考生和家长首先要学会用好用足官方提供的权威资源。教育部近年来持续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去年上线的“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便是重要突破。该系统整合权威院校库、专业库及就业数据,提供免费心理测评和个性化志愿推荐,依据“冲稳保”原则生成参考方案,覆盖超2000所高校的实时咨询。此外,各地教育考试院举办的线上咨询会、高校线下宣讲会等,均为考生提供了与招生老师直接对话的渠道。这些渠道都有效打破了机构对信息的垄断,没有必要花高价购买所谓的“内部数据”。

更重要的是,志愿填报的核心从来不是“完美匹配分数”,而是“认清自我”。填报志愿的过程,应当是考生结合兴趣、能力、价值观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喜欢与人打交道的考生或许适合社科类专业,擅长逻辑思维的考生不妨选择理工科,对艺术有热忱的孩子则可考虑创意领域。这些判断,远非靠几天培训的“专家”所能代劳,唯有考生本人通过长期观察、体验才能明晰。

人生的路从来不是由一张志愿表决定。志愿填报的焦虑,本质是对“选择即命运”的过度恐惧。人生本就是动态发展的过程,专业选择并非一锤定音。当年“弃北大读技校”的周浩,从众人眼中的“浪费分数”到成为大国工匠,正是听从内心、主动求变的典范。即便是被调剂到非心仪专业,也可通过辅修、转专业、考研等途径调整方向。

此外,家长和考生需破除“一分都不能浪费”的执念,避免为追求“稳妥”而牺牲兴趣。与其依赖机构推荐“保底校”,不如花时间研究院校转专业政策、关注行业发展趋势。这些主动探索,远比被动接受“专家”建议更能筑牢选择的底气。

高考结束,意味着考生从知识储备期迈向人生规划期。志愿填报的价值,在于通过自主选择,开启对未来的主动掌控。唯有摆脱对“天价专家”的迷信,以理性和自主为舵,才能在人生的新航程中找准方向。警惕高价辅导陷阱,本质是警惕“用金钱替代思考”的惰性;倡导理性规划,则是呼唤以独立人格面对人生的勇气。愿每一位考生都能在分数之外,听见内心的声音——那才是照亮未来的真正光芒。(胡欣红)

相关文章

十年前没人敢选的专业,居然翻红了

十年前没人敢选的专业,居然翻红了

6月23日起,全国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可以查询,高考志愿填报也随之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 而在热门与冷门的标签之外,总有一些专业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翻红”。 十年前的冷门专业,十年后可能歪打正着成...

张雪峰:处境危险,但已盆满钵满

张雪峰:处境危险,但已盆满钵满

有人趁机收割流量,有人真诚贩卖服务,但围绕这一切的背后,不过是那句老话: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为了让孩子高考志愿不吃亏,这届家长拼了…… 志愿江湖,真假难辨 有热度的地方,就有乱象。 高考直播...

三年高中,砸下36万,高考却只拿到398分,母女俩出租屋痛哭

三年高中,砸下36万,高考却只拿到398分,母女俩出租屋痛哭

高考成绩揭晓,母女俩相对而泣,泪水里满是苦涩与无奈。过去三年,为了孩子能在高考这场战役中脱颖而出,母亲不惜砸下36万的巨额开销。这笔钱,就像一场豪赌,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却在分数公布的瞬间,化为泡影。...

高考生收到两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高考生收到两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夜,深了。信,来了。 高考放榜后,多少少年心,都悬着。河北石家庄的张明,等来了两封信。第一封,河北大学,正规的。他的心,落下了。第二封,印着“河北文理学院”,名字听着耳生。 张明的父亲,是个老江湖。他...

年龄35+,就算法考过了有什么意义呢?

年龄35+,就算法考过了有什么意义呢?

有不少关注厚厚的中年过儿提问 已经30+了,还有必要参加法考吗? 就算过了的话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你也有同样的困惑 那不妨看看他们怎么说 @ 39岁,客观212、主观137 这个年纪为什么还要选择法考...

清华北大,演绎神话,少小离家,奔赴天涯

清华北大,演绎神话,少小离家,奔赴天涯

清华北大,演绎神话,少小离家,奔赴天涯 “都往人海去,而我在山林”。此言、此图好像与此文有点关联。 众所周知,“清华北大”简称“清北”,在国人心目中是神一般的存在。高考之后,社会上看升学率都没有看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