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的AI报志愿工具能取代万元“张雪峰”吗?实测来了
6月9日,全国多地结束了2025年高考。成绩还没出来,家长和考生们已经开始焦头烂额地琢磨:志愿填报到底怎么办?
毕竟,“张雪峰”们的直播还在继续,志愿规划师的收费动辄上千,市场火热到2024年就超过10亿,2025年估计还得涨。
但你真的非得花钱找“张雪峰”,或者买个动辄500元的志愿填报软件吗?实际上,市面上不少主流AI大模型,已经悄悄把志愿填报功能做得挺全面,关键是——免费且方便用。
网易科技实测了夸克、百度,还有DeepSeek这几个平台,只说体验和“怎么用”,告诉你AI报志愿到底靠不靠谱,值不值得试。
先说结论:AI不是万能的,但能给“门外汉”划重点。
咱们先澄清一点——AI不能完全替代专业的志愿规划师,毕竟志愿填报牵涉未来人生走向,有太多变量,以及社会知识参与其中。
但对于多数没接触过这行的家长和考生来说,AI至少能帮你理清思路,告诉你“冲、稳、保”怎么分配,哪些专业和院校更适合你。
实测前先说重点:怎么用、怎么提问
首先,在回答AI志愿工具到底能不能用、值不值得信之前,你该知道怎么用它、该问它什么。
所以先送你一套“提示词”,直接复制粘贴给各大高考志愿大模型或你手边常用的AI工具。
提问模版一:背景说明
“我是北京考生,物化政组合,550分,想留在省内学计算机专业,性格INFP,家庭希望稳定就业,有没有推荐的学校和专业?”
→ AI的强项在于“信息整合”和“推荐排序”,但你要先告诉它你是谁、想干嘛,它才懂你。
提问模版二:排名优先
“我全省排名25000,近三年这个排名能上什么学校?我不想只看分数,怕误判。”
→ 高考题难度年年变,排名比分数更准,很多志愿老师都是这么操作的。
提问模版三:简章解析
“请帮我分析北京理工大学2024年在河北招生简章,特别是对计算机专业的要求。”
→ 有些学校招生简章长得像PDF刑法条文,不如交给AI一句话搞定。
提问模版四:专业分析
“我认为人工智能未来特别有前景,我的数学成绩比较好,我可以学什么专业?这个专业都会有哪些课程?哪个学校这个专业的就业比较好?”
→ 结合自己的优势、爱好、甚至可以精确到你想去的城市、想要就业的地点,综合让AI给出一些参考建议。
接下来我们来进行实测。
夸克深度搜索:一站式解决志愿填报
首先,先说夸克。它是阿里旗下的旗舰级应用,手机端和PC端均可使用。
夸克最突出的是最新升级的三大核心功能,“高考深度搜索”、“志愿报告”、“智能选志愿”。
这些功能的实现都基于夸克国内首个自研高考志愿大模型,和专业的高考知识库。
据介绍,该知识库覆盖全国2900多所高校、近1600个本科专业,所有数据均来自可信渠道,并通过多轮交叉验证与人工抽检。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志愿报告”这个功能。据介绍,这是国内唯一可以生成完整报告的智能Agent,你也可以把ta理解成一个全自动的复杂志愿报告的生成器。
只需要你填写12个信息点,你就可以在5-10分钟内(区别于当前的对话式AI,这个结果更全面详细,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得到涵盖考生分析、推荐院校、风险提示等完整信息的志愿报告。
这些信息点涵盖院校偏好、专业兴趣、升学与职业规划等。基本已经把你在填报志愿时可能需要考虑的因素都包括了,应该也是和一些考研规划师一起用心设计了。
比如“北京、物化政、550分、喜欢打游戏,想要待在北京”,它会帮你算出一个预估排名,然后根据你的细化需求推荐一批冲刺、稳妥和保底院校。
然后给到的志愿报告,特别详细!特别详细!并且可作为PDF下载打印(有心了),包括志愿填报策略设计、志愿表明细、志愿表解读,以及冲刺层、稳妥层、保底层三个梯度的志愿填报,最后还给到一个风险提示。
此外,还能通过选择“院校优先”和“专业优先”智能选志愿,查大学、查专业等等。
总体来说,夸克的优势在于“深度搜索”这个智能组合工具,就像有个经验丰富的规划师在旁边指导,不用自己瞎蒙,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
而之前声称不直播的“张雪峰”,也在夸克里有课程,可以免费看看。
One more thing,在使用过程中你甚至可以问他“这个学校的宿舍怎么样?”,而ta也真是不藏着,连宿舍条件相对简朴都说了。
百度高考AI:最大程度补齐信息差
百度的志愿填报AI,分布在PC端和App端,在百度APP搜索“高考”即可使用。支持直接查看多个大模型的结果,无需在多个App中反复切换。
百度填报志愿的逻辑也是先输入地区、选科以及分数,然后根据“院校优先”和“专业优先”进行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AI聊志愿”这个功能。比如,你可以问“北京理工大学去年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住宿条件怎么样”。
我甚至问了ta“北京理工大学的贴吧活跃吗”这种问题,作为百度的AI,回答这个问题可谓轻松拿捏,给到的答案也是足够详细。
还有个亮点,依托百度日均十亿次的搜索数据,在百度App搜索「高考大数据」或高校名称、专业等关键词,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各大院校、专业的概况,还能了解薪资水平、男女比例、毕业去向等信息。
但其实,不管是刚刚提到的例如这个学校贴吧的活跃度,还是这个学校专业的就业去向,看似琐碎,但其实这些答案组合起来不就是所谓的“信息差”嘛。
也是报考志愿中,除了学校排名、专业实力之外能决定未来校园生活的关键组成。
DeepSeek:AI能力在线,但存在幻觉问题
当我们把问题交给DeepSeek,首先这就存在一个你是否会写提示词的问题。
当给到信息足够丰富的提示词之后,DeepSeek给到的回复也是从重点院校、冲刺院校、保底院校几个梯度来进行的。
但作为通用大模型,DeepSeek给出内容的详细程度较前两者相对简单。
此外,DeepSeek模型虽然本身综合能力很强,但在高考志愿这种强约束、高风险的场景,数据训练不到位也容易出现错误,也需要我们在使用时要记得反复核对。
最后,几点建议
1、不要只信AI,也不要不信AI。可以先用AI“打辅助”理清思路。比如先跑个“冲、稳、保”分数线,看看大致能报什么层级的院校,避免自己凭感觉填错。但也别被AI推荐迷惑,尤其是保底院校和冲刺院校要稳妥判断。
2、多平台对比,找AI要方法,而不是答案。真正的志愿填报,是家庭、兴趣、现实共同决定的。
3、看懂数据背后的含义。就业率、考研率、历年录取分数线,比单纯看文字说明更靠谱。
4、推荐组合拳:AI+老学长+家里人一起上。多方参考,综合考虑。
AI报志愿,是科技普惠的缩影
每年填志愿,都是一场信息战争。
拼的不只是分数,更是认知、资源,还有信息差。
懂的,三千块报一个“志愿填报规划师”;不懂的,甚至不知道平行志愿是什么意思。
从ChatGPT横空出世开始,我们就听很多人说“AI会带来技术普惠”。但说实话,一直觉得离我们挺远的。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这种“用得上、看得懂、帮得了忙”的AI。
前几天刷到一个视频,一个农村男孩考完试,家长在外务工,爷爷奶奶说只能靠孩子自己决定去报什么学校、什么专业。那一幕看得我特别难受。你说他不努力吗?可他只是少了一个能指点迷津的人。
所以,当我们看到夸克、百度这些平台,真的用AI把志愿填报这件事拆成“能用语言问”“能根据高考数据库给方案”“还能一步步生成志愿表”的时候,真的觉得这就是技术普惠最朴素、最动人的模样。
让那个在没人帮他选专业的孩子,也能打开手机、打出一句话:“广西考生,高考615,学化学生物地理,学费最多8000,怎么报志愿?”
你打算试试哪个AI平台帮你填志愿?还是觉得传统规划师更靠谱?欢迎留言聊聊~
如果你也在填志愿,也可以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你身边的弟弟妹妹、亲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