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评 | 用心用情用行守护文化遗产

美羊羊2个月前教育资讯17

人民论坛网评 | 用心用情用行守护文化遗产_人民论坛网评 | 用心用情用行守护文化遗产_

6月14日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旨在增强全社会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大意义,主动接过传承保护的“接力棒”,用心用情用行在逐梦路上坚定前行。

文化和自然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无论是古老建筑、珍贵文物,还是传统技艺,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是我们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基石。自然遗产则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雄伟的山脉到广袤的森林,从壮丽的瀑布到宁静的湖泊,它们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家园。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根基,就是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文化和自然遗产面临着诸多威胁,时刻提醒我们要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对遗产保护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支持文物修复、古建筑维护等工作;加强对自然遗产的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限制对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同时,要加强对遗产保护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让更多人了解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价值,自觉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

教育是传承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当将遗产保护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让学生从小了解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和自然遗产的生态价值,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家庭和社会也应当积极参与,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文化活动等形式,营造全社会关注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在保护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合理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通过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更多人可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通过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等方式,人们能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利用必须以保护为前提,不能以牺牲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为代价。

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被破坏,将永远无法挽回。我们要始终秉承“敬畏心、笃守心、致新心”,切实守护好珍贵的文化瑰宝和自然遗珍,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守正创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作者:钟贻倚)

_人民论坛网评 | 用心用情用行守护文化遗产_人民论坛网评 | 用心用情用行守护文化遗产

相关文章

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启动

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启动

海外网澳门7月15日电(记者富子梅)“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20周年庆典启动礼”15日在岗顶剧院举行,揭开系列庆祝活动序幕,7月至12月将陆续推出约20项逾50场精彩活动,全城欢庆世遗华章二十载。 图...

文脉华章丨“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文脉华章丨“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龙门石窟,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凝望龙门千龛邻峭壁,细品千年瑰宝绽芳华。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总书记亲切地说...

西夏陵申遗成功是崭新起点

西夏陵申遗成功是崭新起点

孔德淇 北京时间7月11日晚,法国巴黎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坐落于贺兰山下的文化遗存,以独特价值成为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也...

港媒:博物馆数字化——中国如何打造文化强国?

港媒:博物馆数字化——中国如何打造文化强国?

香港《南华早报》5月18日文章,原题:国际博物馆日:中国如何争取获得“文化强国”地位 在中国西北部甘肃小城张掖,参观古老的大佛寺的游客可与历史上的公主互动,这要归功于先进的3D扫描、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

“青花”遇见“艾草”,郑州解锁考古“新玩法”

“青花”遇见“艾草”,郑州解锁考古“新玩法”

大象新闻记者 程冰冰 罗曼 街头偶遇“青花萌宝”,博物馆里制作青花香囊、听考古讲座,“城市考古体验课堂”赛龙舟、射五毒……这个端午假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青花溯千年 瓷上端午诗”系列活动将悠久的青...

数字化技术让中国古文明焕发崭新生命力

数字化技术让中国古文明焕发崭新生命力

新华社成都6月22日电(记者白瑜、余里)在中国四川成都,4500年历史的宝墩遗址附近,农业科技人员正在通过智能检测平台监测一块稻田的产量。 在这座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考古学家陆续发现了碳化稻谷、黍、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