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戴墨镜扮总裁让学生喊总裁好:教育作秀背后的迷失
近日,湖南某中学一段“老师戴墨镜扮总裁,学生集体喊‘总裁好’”的短视频引发热议。画面中,一名教师化身“霸道总裁”,学生则被要求弯腰鞠躬、齐声高呼,场景荒诞如职场剧。校方回应称“传达的价值观不正确,已批评教育”,但事件背后的争议远未平息——当教育沦为作秀,受损的是谁?
一、“总裁课堂”:一场荒诞的权力游戏
视频中,教师摘下眼镜是“老师”,戴上墨镜秒变“总裁”,学生从课堂参与者沦为“下属”。一句“总裁好”的口号,将严肃的师生关系异化为等级分明的职场权力关系。有网友尖锐评论:“这哪是教育?分明是‘拍马屁训练营’!”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场表演的“导演”竟是本应传递正确价值观的教师。当教育者主动迎合流量逻辑,将课堂变成作秀舞台,学生潜移默化中接收的信息是:讨好权威比独立思考更重要,表演能力比真实素养更受认可。
二、教育作秀背后:形式主义的集体焦虑
近年来,“变装上课”“网红式教学”屡见不鲜。从“李佳琦式英语课”到“霸道总裁语文课”,部分教师试图用流量思维包装课堂,却陷入“形式大于内容”的怪圈。
某教育学者指出:“当老师沉迷于扮演角色,本质是教育功利化的缩影——追求短期的眼球效应,却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的深层塑造。”更讽刺的是,校方回应仅停留在“批评教育”,未反思此类现象为何会滋生:是考核压力催生表演欲?还是教育者自身价值观的偏差?
三、真正的教育,从不需要“跪着”听讲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总裁课堂”的荒诞性恰恰在于:它让学生弯下的不仅是膝盖,更是独立人格的脊梁。
反观真实的教育现场:云南乡村教师张桂梅拖着病体带学生读原著,深圳中学老师用编程课点燃学生创造力……这些案例证明,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唤醒,而非驯化;在于平等对话,而非权力表演。
当教师放下“人设”,回归传道授业的本分,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别让教育成为“楚门的世界”
这场闹剧揭开了教育领域的一个隐忧:部分教育者正从“灵魂工程师”异化为“流量网红”。他们沉迷于短视频平台的点赞,却忘记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檀传宝尖锐批评:“用‘总裁’‘老板’等符号包装课堂,本质是将教育异化为权力崇拜的训练场。长此以往,孩子们将失去质疑权威的勇气,失去追求真理的初心。”
结语:教育需要真诚,而非表演
“总裁课堂”的荒诞,照见了一些人对教育的认知偏差:将教育等同于“表演成功学”,把课堂异化为“流量秀场”。但教育的终极命题,从来不是“如何更火”,而是“如何更真”。
当老师摘下墨镜,放下戏谑的“人设”;当课堂回归理性,重拾真诚的对话——或许我们才能培养出敢质疑、会思考、有担当的下一代。
教育不该是“楚门的世界”,别让孩子在作秀中学会表演,在虚假中迷失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