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高考谣言背后的流量黑产

美羊羊2个月前精彩生活18

斩断高考谣言背后的流量黑产

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工作发现,2025年全国高考期间,网传“男子为赶高考超速行驶”“考生高考作弊家长用钱摆平”等谣言引发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法调查,目前,4名造谣网民已被依法查处。(6月13日 央视新闻)

这些谣言并非偶然出现,而是数字时代信息生态失序的缩影。在眼球经济的驱动下,流量成为衡量内容价值的重要标准,而真相往往成了被牺牲的廉价品。部分人利用公众的情绪痛点和认知盲区,刻意制造具有冲击力的虚假叙事,以获取关注、煽动情绪,甚至牟取利益。

当造谣者将镜头对准高考考场,其动机早已超越了无聊的恶作剧。这类谣言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一方面在于它们精准地击中了社会的敏感神经。谣言刻意突出“金钱摆平特权”的标签;虚构的“醉考女生”桥段,则精准戳中公众对教育公平的深层焦虑。这些虚构情节借助强烈的视觉元素和情绪张力,迅速激发公众的关注与转发欲望。

另一方面,社交平台的推荐算法机制也加剧了虚假信息的扩散。平台往往优先推送那些能引发用户强烈情感共鸣的内容,而这种机制无形中放大了极端情绪和偏激观点的传播效果。在算法的推动下,谣言不仅更容易被看见,还可能被不断强化,形成信息闭环,使受众难以接触到多元视角和理性声音。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网民对谣言的“耐受性”。他们对真假难辨的信息持“宁可信其有”的态度,甚至在明知可能是假消息的情况下仍选择传播。这种心态背后,是从众心理在作祟。当人们习惯于被动接受信息而不加辨别时,谣言便有了滋生的温床。

要从根本上遏制网络谣言,必须构建一个由法律、技术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体系。首先,应提高造谣传谣的法律成本,明确界定网络谣言的法律责任,并加大对恶意造谣者的惩处力度。建立信用惩戒机制,将严重造谣者纳入失信名单,限制其在网络空间的活动权限。

其次,平台方应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优化内容审核与推荐机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识别高风险信息,设置人工复核流程,避免虚假内容被自动推流。同时,探索建立信息可信度评级制度,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司法等涉及公共利益的领域,对内容进行分级标注,帮助用户识别可靠来源。

相关文章

学霸不靠死记,是靠吃透逻辑

学霸不靠死记,是靠吃透逻辑

高一开学第一周,我看着讲台上那张泛着红光的高数练习卷,突然想起一个消失已久的朋友——初中的我。 那会儿啊,教室里谁最风光? 不是篮球场上挥汗如雨的少年,也不是英语口语像播音员的女孩,而是那个坐在第一排...

2025年全国高考统考科目考试今天结束,多地公布查分时间

2025年全国高考统考科目考试今天结束,多地公布查分时间

今天是全国高考的第二天,随着下午外语科目考试结束,语文、数学、外语三门高考统考科目考试将全部结束。 今年,29个省份实行新高考,西藏、新疆仍然采用“语数外+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传统高考模式。 新高考...

促进非遗与高校音乐教育的融合发展

促进非遗与高校音乐教育的融合发展

吴 珊 非遗是指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以口头、表演、手工艺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遗产,包括传统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手工技艺、社会习俗、节庆活动等内容,是一个民族或地区文化认同的重要...

清华高材生辞掉外企工作,回乡尽孝当保安,20年从不参加同学聚会

清华高材生辞掉外企工作,回乡尽孝当保安,20年从不参加同学聚会

引言 我们从小学习奋斗的目标就是上个好大学,尤其是清华大学,是无数莘莘学子的渴望。清华大学也成就了千千万万的社会栋梁,很多人也成为了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但是上了一个好的大学,并不代表从此你就高枕无...

高考分数较低的军校举例及报考建议

高考分数较低的军校举例及报考建议

以下是部分高考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的军校举例(需结合具体省份和年份数据参考),并附上报考建议: 一、军校录取分数较低的原因地理位置偏远:部分军校位于中西部或非一线城市,竞争压力较小。专业冷门:如军事后勤...

多部门联合查处涉高考违法有害信息!教育部发出预警——

多部门联合查处涉高考违法有害信息!教育部发出预警——

2025年高考在即。为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全国高考网络环境,根据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部署,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联合开展查处涉高考违法有害信息等工作。 涉高考违法有害信息发布 (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