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25年的飞机突然被发现,打开机舱后,里面的景象救援队不敢置信

美羊羊1个月前教育资讯14

"我的天!这架飞机……是CZ-6328?!"

救援队员小刘的对讲机啪嗒掉在雪地上,探照灯照出机身上醒目的航班号——那个在25年前神秘消失的南航客机。

25年前,这架载着89人的波音737凭空消失,搜遍半个中国无踪。

如今,它完好无损地"坐落"在新疆阿尔泰山深处,机身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刚完成例行维护。

登山向导老马瞪大眼睛:"队长,这飞机咋会在这?活见鬼了!"

家属王建华声音颤抖:"我女儿王晓雯在里面,等了25年了!"

众人小心翼翼地准备开启舱门,可是机舱内传出的声音让所有人瞬间僵住……

飞机失事获救_救援飞机视频_

01

2024年8月12日上午11点20分,这个炎热的夏天注定要被载入史册。

登山救援队员老马背着氧气瓶,正在新疆阿尔泰山海拔4100米的无人区执行搜救任务。一名德国登山者三天前失联,救援队分组在不同区域寻找。

这片终年积雪的高山峻岭,除了偶尔的雪崩声和呼啸的山风,几乎听不到任何生命迹象。

"这边金属探测仪反应怎么这么强烈?"老马停下脚步,看着仪器上疯狂跳动的指针。

按理说,这种海拔的原始雪山,最多有些矿物反应,绝不会有如此强烈的金属信号。

他抬头朝信号源方向看去,透过飞舞的雪花,隐约看见一个巨大的银白色物体,在雪坡上反射着刺眼的阳光。

"不会吧……"老马心跳骤然加速,赶紧踩着积雪朝前走。

当他绕过最后一道雪脊,眼前的景象让他整个人石化,手里的登山杖直接掉地上。

一架完整的大型客机,安静地"停"在山谷的平缓坡地上!

机身银白色涂装,虽然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和冰层,但整体结构竟然完好无损。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架飞机不是坠毁的样子,而是像正常迫降一样,平稳地停在雪地上,起落架完全展开,仿佛刚刚完成一次完美的雪地降落。

"这……这绝对不可能!"老马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高原幻觉。

可不管怎么看,眼前就是一架真实的客机,机身上的"CZ-6328"编号在阳光下清晰可见,南方航空的标志虽然有些褪色,但依然能清楚辨认。

老马赶紧掏出卫星电话,手抖得厉害。

"队长!我是老马!你先别说话,听我说完!我在7号搜救区发现了一架客机!"他的声音都在发颤。

电话那头的队长老张满脸疑惑:"啥玩意儿?老马,你是不是高原反应犯糊涂了?那地方海拔四千多米,飞机咋可能……"

"我用人格担保!我现在就站在飞机旁边!这是一架南航的波音737,编号CZ-6328!"老马激动得嗓子都哑了。

"队长,我干救援十八年,啥场面没见过?可这……这太邪门了!"他补充道。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老张显然被这个消息震住了。

"你确定没看错?那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最近的机场都在几百公里外!"老张的声音里带着浓重的怀疑。

"绝对没看错!队长,这飞机保存得太好了,像刚降落不久,起落架都展开着,完全不像坠机!"老马急切地说。

老张的呼吸明显加重:"我的妈呀……这不科学……你先别动任何东西,赶紧拍照传给我,我马上联系上级!"

"收到!我这就拍!"老马用颤抖的手拿起相机,从各个角度拍摄这架神秘客机。

每按一次快门,他内心的震撼就加深一分,这架飞机就像从天而降,凭空出现在这人迹罕至的雪山之中。

一小时后,照片通过卫星传输到救援队总部,老张盯着电脑屏幕上的高清图像,整个人都愣住了。

02

照片清晰展现了客机的全貌:机身长约38米,双发动机,典型的波音737-800机型。

尽管机身表面覆盖着积雪和冰霜,但主体结构完整,舷窗没有破损,连机翼上的南航标志都清晰可见。

"CZ-6328……"老张默念着这个编号,"这编号咋这么眼熟?"

旁边的年轻技术员小李听到,立刻在民航数据库里搜索这个航班号,几分钟后,他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队长……这架飞机……是1999年失联的!"小李指着屏幕上的查询结果,声音发抖。

"啥意思?"老张猛地转过头。

"1999年3月15日,南方航空CZ-6328航班,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目的地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起飞1小时20分钟后失去联系,机上89人全部失踪!"小李吞了口唾沫。

"这事当年轰动全国,出动了几千名搜救人员,连续搜索了四个月,毛都没找到一根!"他调出更多历史资料。

"你看,这是当年的新闻报道,机上有73名乘客,16名机组人员,失联后民航总局、空军、武警、公安联合搜救,投入资金上亿,最后无果而终,成为中国民航史上未解之谜!"小李的声音越来越急促。

办公室里死一般的寂静,两人盯着屏幕上的飞机照片和历史资料,大脑疯狂地试图理解这个匪夷所思的事实。

一架失踪25年的客机,突然完好无损地出现在新疆雪山,而且看起来像是正常降落,这完全超越了所有人的认知。

"立刻上报!"老张回过神来,急道,"联系自治区民航局、搜救中心,还有北京总部!这事儿太大了!"

消息像病毒一样迅速传播,自治区民航局接到电话后,值班主任差点以为是有人恶作剧。

"你说什么?CZ-6328?25年前失联的飞机?你们确定没搞错?"主任声音都变了。

"照片已经传过去了,机身编号、涂装标识一清二楚!"老张紧急回应。

民航局立即启动特级应急预案,同时上报民航总局,三小时内,消息传到北京,震动了民航总局、应急管理部、交通运输部等多个部委。

与此同时,消息传到当年空难家属群,25年来,这些家属从未放弃寻找亲人,自发组织了家属联络网。

58岁的王建华正在公司开会,突然接到家属代表的电话。

"王哥,刚刚得到消息……咱们的飞机……可能找到了!"联络员的声音激动得颤抖。

王建华手里的笔"啪"地掉在桌上,声音颤抖:"你……你说的是真的?真是咱们的CZ-6328?"

"编号完全吻合!照片发群里了,你快看!"联络员催促道。

王建华颤抖着手打开微信群,看到飞机照片的瞬间,眼泪夺眶而出。

他女儿王晓雯就在那架航班上,当时刚24岁,大学毕业后去新疆工作,25年来他从未停止寻找,每年都要去新疆实地搜寻。

"晓雯……晓雯爸爸找到你了……"王建华对着女儿的照片哽咽不已。

家属群瞬间沸腾了。

救援飞机视频__飞机失事获救

03

"真是咱们的飞机?怎么保存得这么好?"一个家属激动地问。

"25年了!整整25年!我老公要是还活着都快60了!"另一个家属泪如雨下。

"大家先冷静,等确认情况!"有人试图保持理性。

"我要去现场!我要亲眼看看!"更多家属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消息的传播速度超出想象,当天下午,虽然官方还未正式发布,但网络上已经开始疯传各种小道消息。

某航空博主发布微博:"据内部消息,新疆发现疑似25年前失联客机,如属实,将是航空史重大发现!"

网友评论区瞬间爆炸。

"假的吧?25年了还能保存这么完整?"有人质疑。

"这是真事假事?不会是炒作吧?"另一个网友怀疑。

"高原地区确实有可能保存得很好!"有人从科学角度分析。

"我舅舅在救援队,他说确有其事!"有人爆料。

"天啊,如果是真的,里面的人会是什么状况?"更多人充满好奇。

当晚,各大新闻媒体纷纷跟进报道,措辞谨慎但标题抓人眼球:《新疆雪山现疑似25年失联客机》、《CZ-6328重现人间?真相待揭》、《民航史最大悬案或将告破》。

报道称,相关部门已派遣专家团队前往核实,但详细情况和机上人员状况尚待确认。

与此同时,专家学者、搜救人员、新闻记者从全国各地赶赴新疆,当地政府紧急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大量人力物力支援。

第二天上午,搜救总指挥陈国强带领25人专业团队,乘坐直升机抵达距离山谷最近的临时起降点,距离目标位置还需徒步90分钟。

"同志们,这次任务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陈国强出发前进行动员,"如果消息属实,这将是我国搜救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但现场情况复杂,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动!"

队伍包括航空专家、法医、心理咨询师、技术人员,每个人脸上都写着紧张和期待,他们知道即将面对的是可能改写历史的现场。

一个半小时后,队伍抵达山谷边缘,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

"我的老天爷……"年轻搜救员小王瞪大了眼睛,"真的有架飞机!"

陈国强虽然看过照片,但亲眼见到这架客机时,内心的震撼仍然无法言喻,这架飞机就像从时空隧道里走出的幽灵,静静地矗立在雪山之中。

"这……真的是坠机现场吗?"技术专家老赵围着飞机转了一圈,表情越来越困惑,"我研究航空事故12年,从没见过这样的坠机现场。"

"哪里不对劲?"陈国强问道。

"太多地方不对劲了!"老赵指着飞机的姿态,"你看,起落架完全展开,襟翼调整到降落位置,明显是准备着陆的状态。"

"可这里根本没有跑道!最平整的就是这块雪地,长度不超过600米,坡度还有20度,正常客机绝对不可能在这种地方降落!"老赵激动地说道。

年轻的航空工程师小杨也发现了异常:"机身损伤很轻微,只有表面的风化和积雪覆盖,如果是坠机,不可能保存得这么完整,即使是完美的迫降也会有明显的结构性损伤。"

陈国强仔细观察着这架客机,越看越觉得诡异,飞机就像是被某种神秘力量轻柔地放置在这里,而不是从天空坠落下来的。

"建立工作区域。"陈国强下达指令,"所有人保持安全距离,不得接触飞机,先进行外部检测和环境评估。"

技术人员迅速架设各种检测设备,测量辐射、有害气体、结构稳定性,法医专家则仔细观察飞机外部,寻找任何可能的线索。

"指挥官,初步检测结果出来了。"技术员汇报道,"无放射性物质,空气质量正常,飞机结构稳定,但是……"

"但是什么?"陈国强追问。

"机舱内温度异常,外界零下8摄氏度,但红外检测显示舱内温度稳定在15摄氏度。"技术员皱着眉头说道。

老赵闻言更加困惑:"这不正常,如果机舱密封性很好,内外温差也不应该这么稳定,25年过去了,舱内温度应该早就和外界一致了。"

04

这时,天空中传来直升机的轰鸣声,三架大型直升机在附近的雪地降落,走下来更多的专家和官员。

领队的是民航总局副局长孙国栋,神色凝重,身后跟着航空事故调查专家徐教授和从北京赶来的技术专家团队。

"我在路上已经了解了基本情况。"孙国栋看着眼前的客机,震惊之情溢于言表,"确实太不寻常了,现在的首要任务是确认舱内情况。"

徐教授是国内顶级的航空事故调查专家,曾经处理过上百起空难事故,但面对这架飞机,他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

"从外观来看,确实是麦道-波音737,南航涂装,编号完全吻合。"徐教授仔细检查机身,"但这种保存状况在科学上很难解释。"

"最奇怪的是降落姿态。"老赵向专家汇报,"所有迹象都表明这是一次计划性降落,而不是紧急迫降或者坠毁。"

"可这里的条件根本不具备降落的可能性。"另一位专家补充道,"除非……"

"除非什么?"孙国栋紧追不舍。

"除非当时的地形条件完全不同,或者……发生了我们目前无法理解的现象。"专家的语气充满迟疑。

正当专家们讨论时,现场迎来了特殊的客人。

五辆黑色越野车停在临时停车区域,下来十几个中老年人,他们是CZ-6328航班家属的代表。

领头的正是王建华,他女儿王晓雯就在那架航班上,当时24岁,刚大学毕业。

"陈指挥官,我是王建华。"他快步走向陈国强,声音颤抖,"我女儿在这架飞机上,求您让我看一眼!"

陈国强看着这个满眼期待又忐忑不安的父亲,心里五味杂陈,这些家属已经等了25年。

"王先生,我理解您的心情,但现在情况还不明朗,为了安全起见……"陈国强试图解释。

"安全?"王建华声音突然提高,"我已经等了25年!每天晚上都梦见女儿回来,每一个电话响起都以为是她打来的!现在飞机就在这里,您让我继续等?"

其他家属也围了上来,情绪激动。

"我儿子才26岁,去新疆谈生意!"一位白发老人哭诉道。

"我老婆当时怀孕三个月,说要去乌鲁木齐看医生……"另一位家属抹着眼泪。

"求求你们,让我们看看里面是什么情况!我们有权利知道!"家属们齐声呼喊。

现场气氛变得沉重,家属们眼中满含着25年的思念与痛苦,他们的诉求完全合理,但搜救程序不允许贸然行动。

孙国栋走过来,语气温和地说:"各位家属,我们完全理解大家的心情,但这种情况史无前例,我们必须谨慎行事,既要保护现场,也要保证大家的安全。"

"谨慎?我们已经谨慎了25年!"王建华情绪激动,"每年忌日我们都来询问进展,总是说'正在调查'、'请耐心等待',现在飞机就在这里,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王先生,请相信我们,今天一定会有结果。"徐教授出面解释,"但我们需要确保舱内没有安全隐患,25年过去了,可能存在有害气体或者结构不稳定的情况。"

"有害气体?结构不稳定?"一位女家属抓住了关键词,"你们是不是已经知道了里面的情况?"

现场陷入安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专家身上。

徐教授犹豫了一下,诚实地回答:"我们检测到舱内存在异常,但具体情况需要开舱后才能确认,与我们的预期不太一样。"

"怎么个不一样法?"家属们紧张地追问。

"温度、湿度、气压都存在异常。"老赵补充道,"可能舱内保存环境比较特殊。"

家属们开始窃窃私语。

"特殊环境?是好事还是坏事?"有人问道。

"会不会里面情况还比较好?"另一人抱着希望。

"25年了,别抱太大希望……"有人叹气。

"专家既然说特殊,说不定真有奇迹!"有人坚持。

这时,媒体记者也蜂拥而至,被拉起的警戒线隔开,长枪短炮对准了飞机和人群。

"专家,舱内异常具体是什么性质?"记者高声询问。

"确认机上人员情况了吗?"另一个记者追问。

"这种保存状况有没有先例?"更多问题抛向专家团队。

"家属现在的心情如何?"记者不放过任何细节。

徐教授只能回应:"情况正在调查中,开舱后会第一时间公布结果。"

模糊的回答并没有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反而让现场气氛更加紧张。

飞机失事获救_救援飞机视频_

05

下午4点,更多专业设备运抵现场,包括生命探测器、气体分析仪、结构扫描仪等先进设备。

"生命探测器有什么发现?"陈国强询问技术员。

"情况比较复杂。"技术员盯着屏幕,表情困惑,"设备显示舱内确实有异常信号,但不是标准的生命体征。"

"什么意思?"陈国强皱起眉头。

"正常情况下,如果有生还者,设备会检测到心跳、呼吸、体温,如果是遗体,则不会有任何反应,但现在的信号很模糊,介于两者之间。"技术员解释道。

徐教授听到汇报,眉头紧锁:"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会不会是设备故障?"有人猜测。

"不可能,我们用了三套不同的设备,结果都是一致的。"技术员肯定地说,"气体分析结果也很奇怪,舱内氧气含量比外界低20%,还有一种我们无法识别的气体成分。"

"有毒吗?"陈国强关切地问。

"初步判断无毒,甚至可能对人体有某种保护作用,但需要进一步详细分析。"技术员回答。

检测结果让专家们更加困惑,一架失踪25年的飞机,舱内居然还保持着某种特殊的环境,这在科学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家属们的心情变得更加复杂,既盼望着好消息,又害怕面对残酷的现实。

陈阿姨拉着身边家属的手,小声说:"你们说……会不会真的有奇迹?"

"阿姨,别想太多了,25年了,怎么可能……"一位中年女士摇着头。

"但是专家说环境特殊,也许真的保护了他们!"另一位家属满怀希望。

"我听说过医学奇迹,低温环境可以保存人体……"有人说道。

"那得是在医院里,这里是雪山,哪有那种条件?"有人反驳。

检测结果给了家属们一丝希望,如果里面只是普通的遗体,怎么会有这种特殊的环境呢?

孙国栋接到了一个重要电话。

"什么?北京派遣国家级专家组?"他表情严肃,"好的,我明白了。"

挂断电话后,他召集所有专家。

"刚刚接到通知,鉴于事件的特殊性和影响,上级决定派遣国家级专家组进行指导,中科院的专家也会参与进来。"孙国栋宣布。

"中科院?"老赵惊讶,"为什么要中科院参与?这不是普通的航空事故吗?"

"因为情况已经超出了常规航空事故的范畴。"孙国栋神色严肃,"舱内环境异常、保存状况、无法解释的检测结果,这些都需要权威的科研力量介入。"

家属们既兴奋又担忧,高规格的专家组说明事件的重要性,可能有重大发现,但也可能意味着情况更加复杂。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王建华忐忑不安。

"应该是好事。"陈国强安慰道,"上级这么重视,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

但陈国强内心疑虑重重,18年的搜救生涯中,他处理过各种复杂案件,但从未遇到过如此诡异的情况。

一架飞机凭空出现,舱内环境异常,检测结果难以解释,这让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不安感。

傍晚时分,现场又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当年参与搜救行动的老同志。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68岁的退休民航局副局长老刘,他正是当年CZ-6328搜救行动的总指挥。

"25年了,我又见到你了。"老刘站在飞机前,眼中含泪,"当年我发誓一定要找到你,没想到是在这种情况下重逢。"

老刘开始回忆当年的搜救行动。

06

"1999年3月15日晚上,CZ-6328起飞1小时20分钟后失联,当时天气条件良好,没有任何异常报告,我们立即启动了大规模搜救行动,调动了30多架飞机、5000多名搜救人员,搜索范围覆盖了新疆、甘肃、青海三省。"他缓缓回忆道。

"但是整整四个月,我们没有发现任何线索,没有残骸、没有油污、没有任何痕迹,就像这架飞机和89个人凭空蒸发了一样。"老刘叹息道。

"最奇怪的是,雷达显示飞机失联前一切正常,然后突然从屏幕上消失,没有下降高度,没有偏离航线,就像被什么东西吸走了一样。"他补充道。

这些细节让在场的人更加困惑,如果当初是正常失联,现在怎么会完整地出现在这个山谷里,而且还是降落的姿态?

"老刘,当年的搜救范围包括这个山谷吗?"徐教授问道。

"包括!所有可能的区域我们都搜遍了,这片山区虽然植被稀少,但从空中很难发现目标,没想到飞机竟然会在这里'降落'。"老刘回答。

"您认为这架飞机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徐教授继续追问。

老刘摇摇头:"说不清楚,按照当时的燃油量,根本飞不到这个位置,而且这种地形根本不具备降落条件,除非……"

"除非什么?"众人齐声问道。

"除非发生了我们目前无法理解的事情。"老刘语气沉重。

夜幕降临,临时营地搭建起来,探照灯照亮了整个区域,家属们坚持要在现场过夜,等待明天的开舱行动。

王建华坐在帐篷里,拿出25年前的照片,那是女儿王晓雯大学毕业时的留影,青春美丽的笑容仿佛还在眼前。

"晓雯,爸爸找到你了。"王建华轻声对着照片说道,"25年了,爸爸从来没有放弃过,明天就能见到你了。"

另一个帐篷里,65岁的李老太正在和远在北京的儿子通电话。

"妈,您一定要保重身体,不管明天看到什么,都要坚强。"儿子关切地说道。

"我知道,孩子,妈妈必须在这里,亲眼看看你爸爸。"李老太哽咽道,"他走的时候才35岁,如果还活着,现在都60了。"

类似的对话在营地里此起彼伏,家属们用各自的方式准备迎接明天的真相,无论是希望还是绝望。

专家们在指挥部紧张地分析着数据。

"今天的检测确认了几个要点。"徐教授在指挥部汇报,"第一,飞机确实是CZ-6328,编号、型号、涂装完全吻合;第二,结构完整,没有明显的撞击损伤;第三,舱内环境异常,具体性质有待确定。"

"明天开舱的风险大吗?"陈国强询问。

"技术上没有大的风险,舱门机械结构完好,可以安全开启,但是……"徐教授停顿了一下,"我们不知道开舱后会发现什么。"

"您的意思是?"陈国强追问。

"检测数据表明,舱内的情况可能超出我们的预期,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们都要有心理准备。"徐教授语气沉重。

老赵补充道:"最让人困惑的是时间问题,失踪25年的飞机,现在的状态就像刚刚降落不久,这在科学上无法解释。"

"有没有什么自然现象能够保持物体的状态?"有人猜测。

"理论上没有,即使在最佳的保存条件下,25年也会有明显的老化和腐蚀痕迹,但这架飞机的保存状况远远超出了预期。"老赵摇头。

正当专家们讨论时,远处传来直升机的轰鸣声,北京的国家级专家组到达了。

领队的是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陈院士,随行的还有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顶级专家,现场的气氛变得更加严肃。

"我在路上已经了解了基本情况。"陈院士看着夜幕下的客机,"确实是非常特殊的现象,我们带来了最先进的设备,希望能够找到答案。"

新的专家团队立即投入工作,使用高精度仪器进行检测。

"磁场异常!飞机周围的磁场强度比正常值高出25%。"研究员报告道。

"重力场也有轻微的异常波动。"另一位专家补充。

"这说明什么?"徐教授询问。

陈院士沉思片刻:"可能说明这架飞机经历了某种未知的物理现象,与时空、磁场、重力都有关系。"

"时空?"众人震惊。

"这只是一种可能性。"陈院士谨慎地说道,"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撑,但目前的发现确实很不寻常。"

第二天清晨,开舱行动即将开始,现场聚集了上百人:专家学者、搜救人员、家属代表、新闻记者,甚至还有闻讯赶来的当地牧民。

气氛紧张而凝重,所有人都知道即将开启的不仅仅是一扇舱门,更是25年来最大的谜团。

_飞机失事获救_救援飞机视频

07

陈国强拿起扩音器对现场所有人说道:"请大家保持安静,开舱作业即将开始!家属请在安全线后等待!"

现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屏住呼吸,目光紧紧盯着舱门。

开舱设备已经就位,技术人员进行最后的检查。

"气体检测正常!"一名技术员报告。

"结构扫描完成,舱门完好无损!"另一名技术员确认。

"开舱工具就位!"设备操作员报告。

"开始开舱!"陈国强下达指令。

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操作着专业设备,缓缓松动舱门的锁扣装置,每一个动作都格外谨慎,生怕对舱内造成任何损害。

"第一个锁扣松动!"技术员大声报告。

"咔嚓"的声音在寂静的山谷中异常清晰。

家属们紧紧握着彼此的手,有人在默默祈祷,有人眼中已经含满泪水。

"第二个锁扣!"技术员继续操作。

"咔嚓!"又是一声脆响。

每一声锁扣的响动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弦,25年的等待,即将在这一刻揭晓真相。

"最后一个锁扣!"技术员报告。

"咔嚓!"舱门开始缓缓向外开启。

随着门缝的逐渐扩大,一股淡淡的清香气流从舱内溢出,不是腐朽或死亡的气味,而是一种奇特的清香,像是某种花草的香味。

检测设备紧张地监控着空气成分。

"气体成分安全!"技术员大声报告。

"温度稳定!"另一名技术员确认。

"继续开启!"陈国强指挥道。

舱门开启到一半时,徐教授戴好防护设备,准备第一个进入舱内查看情况。

家属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王建华抖得像筛糠一样。

"徐教授,看到什么了?"陈国强通过对讲机询问。

舱内传来徐教授的声音,语调很奇怪:"我需要……仔细观察一下。"

"有什么发现吗?"陈国强继续追问。

"给我十分钟时间,我要全面检查一遍。"徐教授要求道。

这十分钟对于现场的所有人来说都异常漫长,家属们焦急地等待着,记者们不停地拍摄,专家们紧张地监控着各项数据。

徐教授从舱内走了出来,脸色复杂,震惊、困惑、敬畏等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等待着那个可能改写一切的答案。

徐教授环视了一圈现场,目光最后停留在家属们身上,声音颤抖地说:"各位……舱内的情况……非常特殊,我需要和专家团队商议一下,给大家一个准确的说明。"

这种模糊的回答让现场气氛瞬间爆炸。

"什么叫特殊?你倒是说清楚看到了什么!"王建华情绪失控。

"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另一个家属大声询问。

"我们的家人怎么样了?"更多的人追问。

"为什么不能直接说?"家属们质疑道。

徐教授满脸为难:"我完全理解大家的心情,但舱内的情况确实复杂,需要专业的分析才能给大家负责任的答复。"

就在家属们争执最激烈的时候,舱内突然传出了一个声音。

所有人瞬间安静下来,不敢置信地看向飞机。

08

那是一个微弱但清晰的电子提示音,就像某种设备正在重新启动。

"这是什么声音?"王建华颤抖着问道。

徐教授脸色大变,立即冲向机舱,几分钟后急忙跑了出来,满脸震惊。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徐教授喃喃自语。

"怎么了?"陈国强急切地问道。

"舱内……有设备在工作!25年了,竟然还有设备在正常运行!"徐教授声音发颤。

众人彻底傻眼了,25年过去了,电子设备早就应该失效了,怎么可能还在工作?

"什么设备?"陈国强追问。

"仪表盘……驾驶舱的仪表盘上有指示灯在闪烁!而且我还听到了……"徐教授的声音越来越小。

"听到了什么?"众人齐声问道。

徐教授深深地看了一眼家属们,表情复杂得难以言喻。

他缓缓说出了一句话,让全场瞬间死寂。

王建华脸色苍白,双腿颤抖得站不住。

其他家属露出了不敢置信的表情,有人开始哭泣,有人瘫坐在地上,有人捂住嘴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相关文章

高通CEO公布骁龙AI PC最新进展,颠覆性技术价值显现

高通CEO公布骁龙AI PC最新进展,颠覆性技术价值显现

临近2025年年中,回看过去一年,生成式AI一直处于焦点中的焦点,其发展与日俱新。然而,除了ChatGPT、DeepSeek,于用户而言,还能从哪些层面真正感知到生成式AI带来的“切实好处”?似乎多数...

中国激光破茧而出!秒秒锁定击毁无人机,蜂群防御梦成真!

中国激光破茧而出!秒秒锁定击毁无人机,蜂群防御梦成真!

大伙听说过这事没?中国这回可真正展示了一把“高科技肌肉”!新型激光武器,就在刚过去的测试中,直接锁定目标击毁无人机,效果惊艳到不行。无人机嗡嗡飞来,一束激光扫过去,瞬间变碎片飘散。 关键是,这玩意儿...

文明的力量|贵州龙里:院坝会里看“文明之光”

文明的力量|贵州龙里:院坝会里看“文明之光”

开栏的话: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进一步强调“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并鲜明提出“四个要”的要求。...

岚图CEO卢放:并不是谁和华为合作都能打造爆款

岚图CEO卢放:并不是谁和华为合作都能打造爆款

“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必须有造血的能力,要有正毛利、良好的用户关系等,在过去竞争这么激烈的两三年,要坚持这件事情太难了。”岚图CEO卢放感叹道。 汽车市场正经历竞争持续升级的洗牌时期,稍有不慎就会出局。在...

陆川胡玫及作品横扫金扫帚奖,王俊凯躲过一劫,肖战射雕提前躺枪

陆川胡玫及作品横扫金扫帚奖,王俊凯躲过一劫,肖战射雕提前躺枪

陆川胡玫及作品横扫金扫帚奖,王俊凯躲过一劫,肖战射雕提前躺枪 一年中娱乐圈形形色色的颁奖礼和评选盛典很多,虽然除了少部分是权威专业奖项,绝大部分都是娱乐性质居多,平台明星和粉丝的自嗨,像分猪肉一样,...

何以中国|打卡天津“红楼”,沉浸式感受革命英雄“精气神”

何以中国|打卡天津“红楼”,沉浸式感受革命英雄“精气神”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 实习生罗杰坤)8月8日,在天津市和平区花园路5号的一个小洋楼里,身材板正的霍正斐慷慨激昂,声音洪亮。他从周围人群中挑出一人问:“你为什么当兵?”这位游客坚定地回答:“保家卫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