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与节奏”是制胜法宝
兴宁一中高考生陈思娴。受访者供图
2025年高考成绩揭晓,兴宁一中314班陈思娴同学以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高中生涯交上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得知成绩时,她坦言“有些惊喜、很激动”。
南方日报记者 马吉池 张柳青
跟紧老师与自我节奏并重
谈及成功的秘诀,陈思娴首先强调了在校学习的重要性。“跟着老师学习很重要,老师们经验丰富,为我们付出很多。”她认为,紧跟老师的教学步伐,积极思考并多与老师交流是关键。
同时,她特别指出,找到并坚持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至关重要。“对我来说,劳逸结合的学习方法很重要。往死里、拼命学不行,”陈思娴分享,“必须有自己的学习节奏,不要因为没有时刻盯着学习而感到羞愧。”她分享,适当放松、缓解压力不可或缺,需要保留自由时间去做喜欢的事情,比如打羽毛球、排球或看小说。“充完电后继续努力,我觉得有自己的方法很重要。”她总结。
“我们比自己想象的更有潜力”
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三,巨大的学业压力常伴随着迷茫和担忧。“会担心不知道高考考得怎样,平时考试多,考得不好或者试卷难时,压力特别大。”面对这些挑战,陈思娴的经验是及时调整学习心态,学会在压力中寻找平衡。
作为“过来人”,陈思娴给学弟学妹们带来了真挚的寄语。心态上,她强调要有充分自信,相信自己。“不到最后一刻不知道会怎样,要相信我们比自己想象的更有潜力。”她以自己的高考经历为例,“面对高考肯定有点慌,这很正常。但哪怕到了那一刻,也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努力了结果一定不会差。”
对于具体学科,陈思娴分享了历史和政治的学习心得。对历史学科,她认为理解重于死记硬背,考试更侧重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她推荐一个实用方法:做选择题时,在时间允许下,先不看选项,仔细阅读题干材料,尝试自己概括核心意思,然后再去匹配选项,这样“不容易被带偏”;对政治学科,她坦言初期需要大量记忆背诵,后期(尤其是哲学部分)思路会更清晰。她总结道,“要有方法地去记忆课本知识”,比如结合思维导图,务必在脑海中构建清晰的知识脉络。“要对每本书的知识结构、知识点分布及其关系非常熟悉。”她强调,“这样才能在紧张的考试中快速准确地调取知识作答大题。”
关于暑假,陈思娴计划在志愿填报后先放松游玩。待录取结果出炉,她会深入了解录取的学校和专业,为大学生活做好准备。
对于大学生活,她充满期待,希望实现更全面的发展。“感觉高中主要在学习,大学可能会侧重发展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社团,多参加社会实践。”她表示,自己热爱的写作、阅读等兴趣也将在大学得到延续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