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观耘:十字路口的百度,是时候再次出发了
首先,是百度主动“挥刀自宫”。 有消息称,百度正计划在2025年第三季度,对济南、武汉等六个城市的独家代理机制进行重大调整,废除区域“独家代理制”,转向更扁平化的“服务
商运营模式”。这一变革旨在加强百度总部的直控能力,推动渠道从单纯的销售导向,转向具备AI技术服务能力的合作伙伴。这是百度为适应AI时代营销需求,重塑营销体系的主动革命,但对于高度依赖独家代理权生存的传统代理商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其次,是外部环境的急剧恶化。 传统搜索广告的市场正在被新兴平台严重侵蚀。有数据显示,消费品广告预算中接近70%流向了抖音、淘宝、快手和微信,而投放给百度的份额不足5%。广告主,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和美妆等行业的品牌,正在大规模削减甚至放弃在搜索引擎上的广告投放。代理商的生存土壤已然贫瘠,百度的渠道变革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BAT失落的“B”
百度的今日之困,非一日之寒。从曾经与阿里、腾讯并驾齐驱的互联网三极,到如今市值被多家后辈超越,其掉队之路深刻反映了在技术和商业范式剧变下,巨头转型的艰难与阵痛。
回望PC互联网时代,百度凭借对信息入口的绝对垄断,成为当之无愧的霸主。然而,当浪潮转向移动互联网,百度的步伐开始变得迟缓和摇摆。与腾讯凭借微信(社交)和阿里凭借淘宝/支付宝(电商/支付)迅速构建起坚不可摧的移动生态护城河不同,百度在移动端的探索充满了战略失焦,从O2O到内容分发,虽有尝试,却未能建立起一个具有绝对控制力的核心应用。
更致命的是,其核心业务被釜底抽薪。在移动时代,搜索作为信息入口的唯一性被彻底打破。微信、抖音、微博、小红书等“超级App”通过内建搜索功能,将用户牢牢锁定在自己的生态系统内,大规模分流了原本属于百度的用户和时长。
商业模式的内在冲突
除了外部压力,内部百度当前正深陷典型的“创新者窘境”,新旧商业模式的青黄不接使其左右为难。
搜索广告这是百度的“过去”。虽然持续萎缩,但它在2024年仍贡献了超过一半的营收(730亿元),是公司主要的现金流来源。维持这台老旧但庞大的机器运转,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也无形中束缚了组织彻底转型的决心和速度。
AI、智能云、自动驾驶这是百度的“未来”。虽然以智能云为代表的新业务增长迅猛,2024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高达26%,成为对冲广告下滑的重要力量。然而,这些业务仍处于大规模投入的“烧钱”阶段,短期内不仅无法弥补广告业务的巨大缺口,反而加剧了公司的财务压力。
或许这种新旧引擎的内在冲突,导致了百度的战略困境。它既要为衰退的旧业务输血续命,以维持稳定的现金流和市场地位;又要为前景广阔但耗资巨大的新业务提供充足的弹药。这种内部的资源拉扯和战略矛盾,是其转型之路显得异常艰难和漫长的根本原因。
“二次创业”百度的背水一战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百度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也可能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以AI为核心,进行一场彻底的自我革命。这无异于一次“二次创业”,目标是重构商业模式,开创新的增长曲线。
李彦宏在最近的内部高管会议上做了一个题为《求真务实》的演讲,非常坦诚地反思了百度的战略问题。他说百度这几年在很多技术赛道上都是“起大早,赶晚集”,明明有先发优势却没能转化为市场胜势。他直接指出“不是所有赛道百度都能赢”,所以必须搞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其实挺少见的,李彦宏能这么公开承认问题。
2025年7月,百度宣布了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搜索改版。通过扩大搜索框、支持长文本和多模态输入、深度融合AI生成能力,百度试图将搜索从一个“信息链接”的工具,转变为一个能直接提供答案和解决方案的“智能决策中心”。这既是为了保住最后的流量基本盘,抵御来自AI原生搜索的冲击,也是为文心大模型寻找一个最大规模、最高频的应用试验场。
从解约代理商、再到改版搜索框,百度这一系列动作确实是在为更深层的变革铺路。代理体系崩溃逼着百度转向直营和服务商模式;组织上更强调聚焦核心能力和协作效率;产品层面则押注AI重构搜索和商家服务。但能不能成功,还得看百度能不能真正打破对传统营销的依赖,让AI新业务快速成长起来。
全力推动百度智能云、自动驾驶(萝卜快跑)等AI原生业务的商业化落地。这些业务被视为公司未来的核心增长支柱,承载着百度摆脱广告依赖、实现价值重估的希望。
此前,李彦宏曾是“闭源”路线的坚定拥护者,认为最强的基础模型都是闭源的。然而,面对DeepSeek等开源模型的冲击以及行业趋势的演变,百度迅速调整了策略。其新的商业逻辑可以解读为:“开源引流,云服务变现”。
百度智能云是其“二次创业”战略的核心承载平台,其表现直接关系到转型的成败。
中国的云市场是一个巨头林立的战场,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不仅实力雄厚,而且价格战与技术战此起彼伏,市场格局远未稳定。
将AI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规模化的收入,是所有AI公司的共同挑战。企业客户对AI应用的效果、成本、安全性和集成便利性都有极高要求,这考验着百度的综合服务能力。
百度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
从市值被超越到代理体系的崩塌,再到以AI为核心的背水一战,百度已经不再是那个安逸的BAT巨头,而更像一个背负着沉重历史包袱的“超级创业公司”。它主动或被动地告别了赖以成功的旧商业模式,将公司的命运几乎全部押注在AI这艘正驶向未知深海的方舟之上。
2021年李彦宏将百度的回港上市定义为“二次创业”,如今看来,当李彦宏系统性地反思了百度当前的组织文化与业务布局;并提出,不是所有赛道百度都能赢,所以必须搞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那么这场二次创业才刚刚拉开帷幕,这场创业的核心悬念在于一个关键问题:以智能云为代表的新增长引擎,其商业化的速度,能否跑赢传统广告引擎的衰退速度?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也是一场对组织执行力和战略定力的终极考验。百度的优势在于其长达十年的AI技术积累和深厚的研发底蕴;其劣势在于庞大组织带来的惯性,以及在连续的挑战下日渐脆弱的市场信心。无论最终是凤凰涅槃还是英雄迟暮,百度在历史十字路口的抉择与挣扎,都将成为中国互联网乃至全球科技巨头在面对颠覆性技术时,如何进行自我革命的经典案例,被长久地观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