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高考是全世界最公平的考试,没有之一,分数决定命运
2025年高考放榜后,一组数据让全网热议:
“北京考生进入985的概率是河南的5.2倍”——这组数据来自教育部《2025年高校招生工作通知》,直接揭开了中国高考的“地域鸿沟”。
张雪峰在直播中直言: “高考是中国最公平的考试,没有之一。但公平不是平均,而是规则透明下的机会均等。”
张雪峰的“公平论”——规则透明,起点不同 1. 规则透明: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张雪峰强调:“高考的公平,在于它不问出身、不看关系,只凭分数和规则说话。刘峡君的462分能上清北,不是特例,而是政策与努力的双赢。”
2. 起点不同:资源分配的“隐形门槛”
张雪峰在访谈中坦言:“公平不是起点相同,而是规则相同。北京孩子生在罗马,河南孩子需要跑赢130万人,但至少他们知道:只要分数够,清华的门就会开。”
分数决定命运——规则背后的“生存逻辑” 1. 分数是“硬通货”,但不是唯一路径
张雪峰建议:“分数决定命运,但命运不止一条路。职校、艺考、高水平运动员……规则给了你多种选择,但每条路都需要分数作为入场券。”
2. 规则变化:从“考知识”到“考能力”
张雪峰预警:“分数膨胀不是终点,而是教育改革的阵痛。当规则从‘考知识’转向‘考能力’,当路径从‘独木桥’变为‘多选道’,或许我们该重新定义‘分数’——它不仅是卷面分,更是你适应规则、利用规则的能力。”
新趋势——动手能力的“黄金时代” 1. 实验操作分大涨,动手能力定生死
张雪峰在最新讲座中提到:“未来10年,动手能力强、选科搭配巧的学生,将碾压纯刷题型学霸。职校录取线反超普高,不是偶然,而是规则对‘能力’的重新定价。”
2. 综合素质评价,从“点缀”到“刚需”
张雪峰支招:“分数是入场券,综合素质是加分项。从幼儿园开始培养逻辑思维,比刷题管用10倍。”
高考的公平,不是让所有人站在同一起跑线,而是让所有人知道: 规则是透明的,机会是存在的,努力是有回报的。
“不是你的孩子不够聪明,而是他是否在正确的赛道上,用正确的方法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