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卷不过,而是你还只是一个人
靖哥的第45篇AI日记
为什么每一个设计师都该成为超级个体
在AI和算法主导的时代,你还在靠经验、审美、作品说话,而你的对手,已经是自动出图、精准推荐、24小时在线的AI系统了。
危机不是在来的路上,而是已经打开了你的草图文件。过去我们依靠专业技能、项目经验、审美判断去建构价值,但在AI已经可以自动出图、优化动线、生成风格的时代,这些壁垒正快速坍塌。
想要穿越这场大洗牌,仅靠“专业主义”远远不够。设计师必须完成一次从“个体劳动者”到“超级个体”的底层跃迁——不是变得更完美、做得更多,而是成为一个可以独立运作、持续吸引、有效转化、协同共创的“系统原子”。
超级个体的本质,不是放大自我,而是重构系统
你不是要做“爆款设计师”,你要成为系统性存在。
超级个体≠爆红个体
超级个体 =由信任、价值、表达、产品、协同组成的系统原子
我们把超级个体背后的系统能力拆解成10个核心模块,叫做「超级个体·十维系统」:
(你可以用这张图自检:你在哪一项跑偏了?)
这不是一句句“金句语录”,而是支撑超级个体可以自运转、自进化的十个系统支柱。它决定你能不能活下来,也决定你是否能穿越AI洪流成为可信、可持续、可影响世界的个体品牌。
从“作品”到“共鸣”,再到“影响力系统”
设计行业太久以来把自己困在“作品”里,而不是“影响”里。
你以为自己在发图,其实只是算法的养分;你以为自己在做项目,其实只是客户视角下的工具人。
超级个体要做的,不是内容机器,而是情绪共鸣的发生器。不是“我做了什么好项目”,而是“你看,我和你一样,也曾困惑、也在前行”。先连接,再转化,这才是内容的第一性原理。
为什么叫“超级个体”,不是“超级团队”?
因为未来只奖励可以独立自运转的节点。
你可以有团队、有合作,但你必须像原子一样,具备系统闭环能力:
·有自己的受众
·有自己的表达
·有自己的方法
·有自己的变现逻辑
·有自己的协同结构
超级个体不是孤岛,而是系统级节点。是能够成为行业秩序中的“结构性角色”。你不只是“红了”,而是“被需要”了。
我也是亲身经历了这个跃迁的人。
两年前,我开始系统接触AI。起初我还在做大量设计师的AI工具培训,但很快我意识到,仅仅培训“怎么用工具”是不够的。
我们真正该关注的,是设计公司的创始人、主理人、老板,因为他们才是推动AI革新、方法升级、组织跃迁的关键力量。
在AI的陪伴下,我自己也经历了一次深刻的转变。我逐渐从一个设计导师,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级个体——现在,我日常做的事情,过去需要一个十人团队才能完成,而我一个人借助AI就能独立完成。
我每天都在实验、改造、研究新的AI工作流程,也在推动设计联本身成为一个“超级系统平台”。你现在看到的很多内容体系,都是我独自完成的,而这一切,已经不是“拼体力”,而是“重构能力系统”。
这不只是“降本增效”,而是能力进化和身份更新。
真正的升级,不是涨粉,是获得新自由
自由不是“财务自由”,而是表达自由 + 选择自由 + 行动自由。
过去两期超级个体训练营中,我们看到了这一跃迁已经真实发生:
真实案例,不止是学员,而是系统的共鸣者:
沈丽颖 博士(青岛境语创始人)
女性企业家、博士出身,她原本就拥有专业体系。但通过课程,她快速搭建了内容表达与客户转化系统,不再“拼案子”,而是“客户主动找上门”。项目效率提升,价格也稳步提升。
傅晓毅(前MAD主案设计师)
名校背景、十年大厂经验,他以为自己“已经是成熟设计师”。但课程让他意识到:自己虽然会设计,却不会表达。他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品牌叙事路径,转身成为一个能掌控流量与产品的创作者。
李鸣振(杭州鸣静景观创始人)
从营销行业转型景观设计,仅5年就成为别墅造园的头部玩家。现在用超级个体方法做公司升级,搭建陪跑体系、优化交付流程,用系统完成了效率和价值的跃迁。
他们不是“网红”,而是通过方法与系统,成为了可持续影响的原子节点。
未来属于什么样的设计师?
不是会AI的人,而是能让AI为你所用的人。
不是做得多的人,而是被记住、被信任、被选择的人。
不仅是做项目的人,而是能形成影响力资产的人。
超级个体,不是一个流派,是一个时代的主流。
它不是标签,是生存方式。
它不是选项,是未来设计师唯一的可能性。
你不是不会表达,而是没人教过你怎么构建影响力。
你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你没有自己的系统。
我们不会给你流量密码,但我们会给你一个可以用一生的设计表达系统。
这是一次认知的重启,是一次身份的跃迁。也是一次用AI穿越未来的不归路。
下一期课程:8月1日 正式启动
欢迎加入【设计联·超级个体训练营 第三期】:
招募时间:2024年8月1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