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教授:“4+4”适合协和且可推广
近日,因中日友好医院规培生被曝从经济系“半路出家”当上外科医生,引发了公众对于“4+4”医学生培养模式的关注。
图源自网络
大众纷纷调侃的背后,实际上是对协和“4+4”培养模式的质疑。我们通常了解传统的医学生培养模式,需要攻读临床五年制(本科)、临床“5+3”一体化(本硕连读)或者临床八年制(本博连读),方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考试。但4年非医学专业教育,加上4年的医学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真的能够培养出真正的“医生”吗?
图源自网络
01
协和“4+4”
2018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启动“4+4”模式,面向的是在非医学部/院/系学习、有志于医学的学生。试点班学生的毕业学位授予条件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相同,学生毕业时符合条件者授予医学博士(M.D.)学位,并提供攻读医学/理学(M.D./Ph.D.)双博士学位的机会。
最初, 它的招生范围仅限定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因为是培养博士生,所以采用的“申请-审核”+复试考核机制。因此在提交材料时,除了学生成绩外,还需要2名副教授以上推荐信扫描件以及其他能佐证具有学习医学能力的相关材料扫描件,如工作经历、课外活动、获奖、荣誉、发表的文章或者出版物等。
2019年招收本科毕业生招生简章中,将生源条件的要求调整为:毕业于2018-2019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或Times世界大学排名任一排行榜中排名前50名的大学, 在校期间平均学分绩点(GPA)不低于3.60(满分4.0)或排名在年级前30%。(暂未找到推免生要求)
2020年招收本科毕业生招生简章中,将生源条件的要求调整为:毕业于2019-2020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Times世界大学排名或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任一排行榜中排名前50名的大学,或USNEWS排名前10名的文理学院,未提及成绩要求; 将推免生校名录调整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与最开始的三所院校推免生这一要求相比,范围已进一步放宽。
到了2021年,招生简章有了更多要求。首先生源调整为:本科就读于QS世界大学排名、Times世界大学排名或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任一排行榜中排名前50名的大学,或U.S.News全美排名前10名的文理学院(以含招生年度前5年内的排名为准);推免生源扩大到37所高校。
其次入学课程学分要求从达到≥66分提高到70分。更为特殊的是, 在提交申请时,申请人需提供具有不少于40小时医院/社区卫生/医生诊所/康复医疗等医疗单位的志愿者服务经历并提供证明和服务单位的评价。
2022年的招生简章中,要求再次变化:生源要求为本科就读于 QS 世界大学排名、Times 世界大学排名或 U.S.News 世界大学排名任一排行榜中排名前 100 名的大学, 或 U.S.News 全美排名前 20 名的文理学院(以含招生年度 前 5 年内的排名为准);推免生源未有变化。 申请人的推荐信由此前的2人变为3人,还限定为1名申请人的大学任课教师和2名生物医学相关学科副教授(或相当教职)以上。
╱ 读者福利╱
关注一读EDU(yidu_edu)公众号,后台回复【协和】可获取2018年-2024年完整招生简章比较版PDF
招生对象也从最开始面向在非医学部/院/系学习、有志于医学、已完成本科三年学习的学生转向为在非医学专业学习,有志于医学的 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此外,录取人数也从最开始的不超过30人,到如今的45人。
在人才培养方面,试点班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多学科整合、以模块结构为特征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器官- 系统- 功能整合模块课程10个月,临床核心课程及见习14 个月,临床实习12 个月(与八年制同步),以及最后1年的自选模块(包括临床专科轮转、科研训练及境外交流)和毕业论文答辩);实行早期接触临床、“一对一”导师制和全程科研训练;学生毕业时完成博士毕业论文答辩、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博士(M.D.)学位,并提供攻读医学/理学(M.D./Ph.D.)双博士学位的机会。
试点班专业总体教学安排(图源:协和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而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医预科2.5 年(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完成),基础医学课程1.5 年,临床医学阶段3 年4 个月(含见习、实习和境外交流),以及最后8个月的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答辩。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总体教学安排(图源:协和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在学习方式上,试点班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小组学习为主,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以案例为基础、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小组讨论、翻转课堂、模拟教学等方法。在临床教学中实行学生融入病房医疗团队、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模式,强化临床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临床课程及见习、实习均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
试点班在培养过程中分别在第一学年及第二学年末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采取严格的分流机制,考核不合格者将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据新闻媒体报道,试点班暂未有考核不合格者。
协和“4+4”试点班招生网(图源:官网)
02
被效仿的”4+4“
“4+4”医学生培养模式效仿自美国。因为美国本科是不提供医学院教育,所以需要完成4年大学教育后,再进入医学院学习4年。在被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后,还要经历严格的“淘汰赛”,才能取得医师执照,成为一名医生。通常毕业后的住院医师培训(Residency)时长在3到7年不等,完成培训后可成为专科主治医师(Attending Physician),或在学术机构兼顾科研与教学。
以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简称HMS)医学博士(M.D.)为例,申请者需要至少完成三年高校课程并取得学士学位;外籍生如果在美国或加拿大境外完成学业,则需在美国或加拿大接受至少一年的学院或大学培训。
在本科期间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包括完成必修课程和活动积累,这个阶段被称为Pre-med。哈佛医学院需要申请者完成1年生物学、2年(4门)化学/生物化学、1年物理学、1年数学、1年写作等专业课程。
先修课程(图源:哈佛医学院官网)
除了上述课程之外,学校还鼓励社会科学等跨学科的选修课程。对于申请者来说,这些课不是完成就可以了,还必须拿高分。大学通常GPA最高4.0,申请医学院要能达到各门课平均3.8、科学类课程达到3.7才有竞争力。2024-2025年度美国医学院新生的GPA平均值是3.79,而 哈佛医学院GPA平均值为3.9。
GPA(图源:哈佛医学院官网)
申请者还需要提交MCAT成绩。 MCAT 是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的简称,是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考试分四个部分,分别是B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Foundations of Living Systems、Chemical and Physical Foundations of Biological Systems、Critical Analysis and Reasoning Skills和B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Foundations of Living Systems。每部分考试的时间是95分钟,加上中间休息,一共是7个半小时。一共230道题目。满分528分,哈佛医学院MCAT平均成绩为520.42。
MCAT(图源:哈佛医学院官网)
除了学习成绩外,最少需要三封个人推荐信或一份委员会信(可支持至多6封);至少两封需来自理科教授,一封须非理科教授;MD-PhD或有研究经历者应提供研究指导教师来信。此外,还有一些软性要求,比如临床志愿者经历、研究经历、社会服务经历等。
在综合评估学术记录、个人陈述、MCAT、推荐信、课外活动、志愿服务、生命经历及医护领域经验,进行审核选拔。
自2022级后, 哈佛医学院全面推行Pathways课程体系,分为预临床(Preclerkship)、核心临床(Principal Clinical Experience, PCE)和后临床(Post-PCE)三个阶段。
预临床阶段(Preclerkship)学习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化学、分子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药理学原理;社会与人口科学(医疗政策、社会医学、流行病学、医德医风);器官系统模块。在此期间学生将学习医患沟通的基础知识、体格检查、临床团队和系统中的工作动态以及制定鉴别诊断的过程。
核心临床阶段(PCE)为期12个月,在单一附属医院开展核心轮转(内科、外科各12周,妇产科6周、小儿科6周、神经科4周、精神科4周、放射科4周及初级保健纵向轮转)。学习初级保健经验,由导师指导,参与多学科临床科学病例讨论会和医师发展会议。
后临床阶段(Post-PCE)经过一年的临床学习,学生们将通过结合Advanced Integrated Science Courses(AISCs)、临床选修课、学术研究项目和医史人文与职业素养课程。还可以利用哈佛大学提供的机会,定制自己在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习路线。
Pathways课程体系(图源:哈佛医学院官网)
毕业要求为完成所有课程与临床轮转、通过校内临床技能考核(OSCE)及USMLE Step 1/Step 2 CK考试,并提交至少两个月的科研或高阶科学课程学分。满足MD课程与考试要求后,方可授予MD学位;个别HST及MD-PhD项目另有论文或五年项目要求。
03
国内最早的“4+4”
除了北京协和外,国内还有不少医学院采取特色的医学培养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MD):自 2002 年开始招生,是国内最早实施 “4+4” 模式的高校。每年从“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选拔达到推荐免试条件且获得推荐名额的优秀本科毕业生(非医学专业)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实行“‘申请-审核’+复试”考核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4+4 培养方案》,图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2025年推出“4+4+X”医工交叉模式,本博贯通培养,学生可获医学博士(MD)与哲学博士(PhD)双学位,强调医工交叉研究能力,培养 “医师科学家”。
浙江大学医学院巴德年医学试验班(临床医学八年制):自2005年面向高考生招生,采用的就是国内首创的“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4+4”培养模式,前四年依托竺可桢学院攻读非医本科,部分学生可进入生物医学专业(爱丁堡大学联合培养),后四年进入医学博士培养阶段。
在本科阶段要求修完医预科课程的所有学分,对于本科阶段选择含有医预科课程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分要求“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下,允许学生替代医预科课程;若选择不含医预科课程专业的学生,学生至少按医预科最低要求修读,作为继续修读巴德年医学班的一个必要条件。后段归入医学院医学专业课程学习,医学课程原则安排1.5年医学生物类和基础医学教学,以全英语教学为主;1.5年临床医学教学,实行与国际接轨的、以床边教学为主的新型临床教学方式;最后1年为临床通科实习。
巴德年班依托竺可桢学院建立(图源:竺可桢学院)
清华大学卓越学者型医师项目(4+4):自2023年开始,面向清华大学本校具有推免资格、有志于学医的非医学专业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招生的同时,也面向世界知名大学招收国际生申请者在入学前需学习完成Pre-med课程要求,在完成本科阶段非医学专业教育基础上,进行四年医学专业学习。完成规定学业和博士论文答辩、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MD)。
卓越学者型医师培养计划(图源:清华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开办统筹实验班(南山班):2010年,由钟南山院士担任总班主任的广州医科大学开办统筹实验班(南山班)开班。学制五年。“南山班”每年招生32-40人,采用全英或双语教学,注重与国际接轨,采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及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方法,主要目的是培养未来的临床医学家、临床医学科研工作者和管理者。
南山班培养方案(图源:广州医科大学)
04
“4+4”更好了吗?
今年3月,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教育研究中心的卢永平和潘廷芳发表《“4+4”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该研究统计了北京协和医学院“4+4”临床试点班生源背景和就业去向。
其中,2019级—2024级临床试点班的172名学生中,本科阶段所获得学位的专业涉及理学、工学、经济学、农学和文学。其中生物学类专业118人,非生物学相关专业54人。非生物学相关专业占约31.4%。
目前北京协和医学院“4+4”模式已有两届毕业生。学校就业数据显示,就业单位以医院为主,绝大多数毕业生均留在国内高水平医院工作或进入临床博士后培训项目。2023届、2024届“4+4”试点班毕业生年在医疗行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100.0%、95.7%,传统八年制为97.4%、97.1%。
文章还从学科知识、临床技能等方面对北京协和医学院2024届的“4+4”试点班学生与同届八年制学生进行对比,结果发现“4+4”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学科成绩与传统八年制模式下医学生的学科成绩无显著性差异,但是 在临床能力和科研产出方面略低于传统八年制。
同样研究“4+4”模式,针对上交大医学院的调查研究显示,上海交大医学院2013-2018届临床医学专业博士毕业生的490人中、“4+4”学生与八年制博士毕业生、三年制博士毕业生在职业素养领域、临床诊疗能力、临床沟通能力方面并无差异, 差距主要在于科研与创新能力。
医学作为一门融合科学、人文与实践的综合性学科,也确实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正如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谈到“4+4”模式的办学初衷时曾表示:“要打破此前医学教育主要基于生物学的局限,体现医学本源的多学科性,把多学科基因植入医学机体,需要有理科、工科乃至人文、艺术学基础的人才,培养大医学人才,建设新医科。他的理想是,不断探索跨学科融通人才培养规律,培养兼具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拔尖创新医学人才。”
饶毅教授在今天发表的《请勿错怪王辰教授》的文章中表示,4+4的医学院教育模式,不仅没有问题,而且对于协和医学院特别合适,也可以在中国部分医学院推广。
协和本来就是4+4,按美国模式。早期是燕京大学生物系4年,经过摩尔根的学生Alice Boring考核后才能继续协和医学院的医学部分。二十几年是北大生物系加协和。十几年是清华生物系加协和。
最近几年,协和医学院在新任院长的发起下, 把开放前面四年,可以不用固定一所学校,也不固定生物系。这种做法不仅完全正确,而且更加适合新时代。
完全正确是指本来协和学习的美国模式就不固定前面4年的学校和专业。适应新形式是指现在交叉学科背景越来越重要,例如,有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当然可以有助于新时代的医学。
协和医学院本来就是8年毕业后需要在协和医院(或其衍生物)进行进一步临床培训,之后才完成医学培养。协和这一套体系是自洽而完备的。
您对“4+4”项目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