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别瞎折腾了?“善折腾”才是破解教育困局的关键钥匙
全文长 20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分钟
前些日子,有幸读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月泉中学余国庆校长的一篇管理文章,题目叫《当校长,千万不要瞎折腾》,文中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今学校管理中的乱相,有些学校管理者不顾客观实际、不顾学生发展规律、脱离群众、固步自封,忙于做表面文章,种种瞎折腾,细细对照起来,我们的管理中都有存在,校长或是被表象所迷惑,或是被功利所牵制,或是被眼界所限制,忘记了教育的初心,违背了教育规律,迷失了教育的方向,瞎折腾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折腾”二字往往带着复杂的意味。当教师们疲于应付各类检查评比,当我们发现孩子们逐渐失去学习热情时,便深知那种脱离教育本质的“瞎折腾”有多么可怕。但真正的教育改革从来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在深刻理解教育规律基础上的创造性实践。正如文中校长坚持数年深耕“大阅读”活动,看似重复单调,实则是在构建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根基——这种瞄准教育本质的“善折腾”,正是当下教育最稀缺的品质。
在学生“五育并举”上“善折腾”
当“双减”政策持续推进,我们更应警惕分数至上的思维惯性。那些仍在用刷题代替思考、以排名定义成功的学校,本质上是在延续应试教育的路径依赖。五育并举就是要突破分数瓶颈,改革评价模式,拓展育人途径,优化育人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真正的教育革新应当如同文中“大阅读”工程的深耕细作:通过设计整本书阅读挑战赛、跨学科主题探究等创新形式,让知识获取与人格培养自然融合。开展“读书节”综合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语文课所学去解析文本、改编剧本,用美术课、劳动课所学去做手抄报、制作道具,通过音乐课、体育课上的知识去编排表演,最终自编自导自演地进行课本剧展演。这种打破学科壁垒的学习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更让他们在真实问题解决中建立起对知识的敬畏与热爱。还有校本化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等,不仅锻炼了学生能力,培养了学生品格,更优化了校园生态,为学生全面成长打下扎实基础。这些活动都需要校长会折腾、善折腾。
在教师长远发展上“善折腾”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定海神针,一流的教师才可能建设一流的学校,教师的发展决定着学校发展,所以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是一所教师进修学校。抓教师就是抓教育质量,抓教师就抓学校品位。当下在不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异化为填写培训签到表、录制观摩课视频等形式化动作,这种形式主义消耗的不仅是教师的精力,更是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真正的教师成长应当如文中校长推动的“学术积分制”改革:将碎片化的教研活动转化为可量化的知识产出,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模块、撰写教育叙事案例。这些看似折腾老师的事,实际上是在提升教师。
我校通过“四点”培训教师:通过思想培训点醒教师,面对现实不躺平、不自满,努力适应教育的新形势。通过精神激励点燃教师,挖掘每一个教师内在动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永葆激情。课堂是教师成长的主要平台,是教师成长的关键穴位,通过课堂培训,精准点穴,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眼睛,通过教师培训,凝聚共识,形成团队合力,这也是教师培训的画龙点睛之笔。教师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日积月累的积淀,是聚沙成塔的磨练,教师成长需要校长看准方向,找准措施,想折腾,善折腾。
在培育学校“和谐生态”上“善折腾”
一颗种子能否结出丰硕的果实,一方面取决于种子先天品质,另一方面取决于它生存的土壤,一个学校如果把师生看成是种子的话,那学校的教育生态就就是师生成长的土壤,好的土壤一定能让种子又快又好的生长。校长无法选择种子,但一定可以化心思去改良土壤,优化学校师生成长的内环境。优化教育生态环境,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教育所面临的各种困难,教育生态环境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协调、不和谐因素。一方面校长要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教育,宣传学校,倡导正确的育人观、价值观,努力构建尊师重教的社会大环境,优化教育的外部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校长要用心改善学校内环境,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去优化师生成长的途径,让受教育者身心真正实现科学、健康、全面发展。当下,校长尤其要关注学校“和谐生态”心理环境的基石,校长要站在师生的立场,想师生所想,赏师生所长,解师生所困,从平凡中发现非凡,从共性中把握个性,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的集体意识。
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法
在这个教育概念层出不穷的时代,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真正的教育创新绝非追逐潮流的“翻烧饼”,而是坚守育人初心的创造性转化。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李希贵曾说:“教育改革要像农人耕作,知道种子需要什么样的土壤,懂得何时播种何时收获。”这恰是对“瞎折腾”与“善折腾”最生动的诠释——当我们把目光从光鲜的“表演”转向脚下的土地,从短期的政绩转向长远的育人,那些看似重复枯燥的教育实践,终将在时光沉淀中绽放出璀璨的光。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