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语文名师齐聚巴蜀 探索新教材教学新路径
7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2025年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场展示活动”在重庆巴蜀中学张家花园校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教育专家、教研员及一线教师7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新实践。
聚焦新教材 引领新课堂
本次活动以“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核心,旨在为新修订的统编语文教材提供“素养导向·学为中心”的实践范本。在开幕式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王焰指出,该活动已成功举办两届,对凝聚新理念、推进新教材发挥了积极作用。巴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潇珂表示,此次活动是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纵深发展的重要契机。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全国中语会理事长王本华在《用好用活新教材》专题讲座中强调,新教材使用需强化文本意识,引导学生从复杂语言材料中寻找解决方案。“语文课不是教师宣示自己的理解,而是引导学生的解读和思考。”她指出,活动探究单元是新教材创新意识的集中体现。
课堂新生态 教学新范式
来自浙江、广东、重庆等七省市的优秀教师带来创新课例,生动诠释了素养导向的课堂新生态:浙江教师以“解密英雄贤母”为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史料并创作五行短诗,融合人文主题与人生思考;重庆教师聚焦词语情感色彩,通过原稿与改定稿对比,锤炼学生独立批注能力;江苏教师创新“为文配图”情境,四次配图精准还原作者“寻梦—梦碎—梦忆”的心路历程……
创新课例展示(罗伟强 摄)
专家精指引 理念再升华
专家评课环节为教师提供了从“经验教学”向“素养育人”跨越的进阶阶梯。点评直指关键:教学设计需承载核心知识,将浅文教深;情境写作要厘清事件脉络;延伸实践须衔接生活实际;强调充分开发教材资源,以任务目标深化审美体悟。
主题沙龙环节(罗伟强 摄)
在“阅读综合实践板块教学指导”主题沙龙中,专家们提出三重整合路径:贯通课文关联、创设真实情境、搭建活动支架。辽宁省中语会理事长胡东辉呼吁教师吃透教材编写意图,放手学生实践;浙江省教研员周侗艳则凝练出“以阅读为核心,活动整合、教材知识、考试融通为三翼”的实操框架。
活动闭幕式上,华东师大出版社董事长王焰还为展示课教师颁发证书。(罗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