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丨鸢飞南洋——探访马来西亚“月亮风筝”手艺人

美羊羊3周前教育资讯4

新华社吉隆坡5月2日电特写|鸢飞南洋——探访马来西亚“月亮风筝”手艺人

新华社记者李萌程一恒谭耀明

在马来西亚北部的吉兰丹州,49岁的手艺人穆赫德·阿泽米·穆赫德·努尔在自家村庄附近的海滩上一手拿着线轴、一手牵线,灵巧地操控着色彩斑斓、形似新月的“月亮风筝”飞上天空,此刻,他眼中闪着光。

“是我父亲教我做风筝的,那时我才四五岁,”两鬓斑白的阿泽米对记者说,“父亲是跟爷爷学的,这门手艺就这样一代代传下来,现在我两个儿子也做得不错。”

吉兰丹州在马来西亚被誉为“风筝之乡”,因终年强劲的海风,这里的海滩成为放飞风筝的绝佳场所,马来西亚知名的“月亮风筝”便诞生于此。

“做风筝首先一定要选好做骨架的竹子。河边的竹子缺乏韧性,要选这种远离河边、生长时间长的老竹子才好,特别是做竞技比赛用的风筝。”阿泽米的家在吉兰丹州首府哥打巴鲁市郊区一个小村庄,他身形清瘦、面带微笑,聊起风筝总有讲不完的话。

制作风筝、放风筝、举办风筝比赛是吉兰丹州长久以来的传统。当地的风筝博物馆展示着马来西亚各类传统的风筝,包括精美的“月亮风筝”、灵动的“猫风筝”、优雅的“嘉拉布迪风筝”,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风筝艺术品。

漫步在哥打巴鲁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以风筝为主题的标识。在这里举办的国际风筝节,总能吸引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风筝爱好者前来参加。

平日里,阿泽米最喜欢坐在工作室里精心雕琢风筝图案。一聊到中国,阿泽米翻出手机里的一张照片,指着照片说:“这是我2017年第一次到中国广西参加风筝比赛的照片。”

阿泽米说,很喜欢跟中国的风筝爱好者一起交流,各国的风筝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国的风筝样式更多、更现代化,马来西亚人则倾向于坚持传统的风筝制作手艺和样式。

他还说,现在城市越来越大,竹子不像以前那么好找,但喜欢风筝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还把风筝挂在墙上当作艺术品展示。

“每年我们都会收到很多外地的订单,未来等中企承建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修好了,我相信会有更多订单,也会有更多风筝爱好者来到这里,”阿泽米说,“我也希望能有机会再次去中国。”

“人们喜欢仰望天空,望着风筝在天空飞翔,总有种很宏大、壮丽的感觉,”阿泽米说,“世界上许多不同的古老文明都不约而同地发明了风筝,如今通过风筝这个共同爱好,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更好地交流和增进友谊。”

“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朋友对马来西亚的‘月亮风筝’感兴趣,祝愿我们的友谊像风筝一样越飞越高。”阿泽米说。

南洋网一马来西亚_马来西亚南洋风情咖啡_

相关文章

港媒:博物馆数字化——中国如何打造文化强国?

港媒:博物馆数字化——中国如何打造文化强国?

香港《南华早报》5月18日文章,原题:国际博物馆日:中国如何争取获得“文化强国”地位 在中国西北部甘肃小城张掖,参观古老的大佛寺的游客可与历史上的公主互动,这要归功于先进的3D扫描、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

黄仁勋在美国又穿西装表态,怎么看?

黄仁勋在美国又穿西装表态,怎么看?

美国英伟达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EO)又表态了,还涉及中国! 据央视、环球网等报道,黄仁勋是于当地时间4月30日在华盛顿特区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并不落后于我们”。 黄仁勋接受采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