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县域促成长 辐射带动共发展——三原县名师工作室建设初见成效
县域名师工作室建设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一学年来,三原县教育局以“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立足县域,服务发展,搭建专业平台,激发教师内生动力,组建涵盖中小学全学段、多学科的40个县级名师工作室,积极发挥了名师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全学年开展研训活动340余场,覆盖教师5000余人次,培育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75人,其中3名教师获评“陕西省学科带头人”,1名教师荣获“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主持人资格,推动30项课题获省市级立项,20项各级课题顺利结题,带动教师专业化成长,为三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系统规划,扎实推进。县教育局强化顶层设计,印发《三原县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成立由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牵头的名师工作室建设领导小组,聚焦教师培养、教学研究、资源辐射,并注重向薄弱学科、乡村学校倾斜,构建了“1+3+N”工作机制。出台《三原县名师工作室活动开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工作室定位、职责、运行机制、保障措施、考核评价。严格选拔40位在县域内具有较高知名度、深厚专业素养、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奉献精神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省市骨干教师担任主持人,县教育局相关股室定期进行过程性督导与指导,确保工作室活动落细落实。
细化管理,优化运行。县教育局构建“校内—校际—区域—省市”四级联动体系,引导工作室聚焦教育教学真问题,开展深度研究,要求每个工作室按照“精准调研、定制课程、反馈优化”的工作思路,把每月第2周设为“教研活动周”,固定开展主题教研、课例观摩、问题研讨“三个一”活动。建立“请进来+走出去”机制,定期邀请省市级乃至全国知名专家指导,全学年邀请专家讲座32场,组织名校跟岗12次。支持主持人及骨干成员参加高层次研修,鼓励开展项目式学习、工作坊、跨学科或跨工作室联合教研、同课异构擂台赛等,搭建县级成果展示交流平台,建立优秀成果推广应用机制。
辐射引领,初显成效。针对破解优质师资分布不均、乡村学校骨干力量薄弱、教师需求分散层次不一等瓶颈问题,县教育局持续深化城乡教师名师引领行动,构建“1+N”名师结对体系(1名省市级名师引领N名乡村教师),组织40个名师工作室的88位省市名师与600名乡村教师精准帮扶,依托“名师工作室驻点”“师徒结对共研”“精品课程共享”等多元载体,采用“观课议课+同课异构+案例剖析+主题沙龙”的沉浸式研修方式,推动优质师资向乡村学校下沉,实现“以名师带骨干、以骨干促团队”的引领效应,为乡村教育注入“源头活水”。
三原县在名师工作室建设上已迈出坚实步伐,取得初步成效,但任重道远。三原县教育系统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持续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努力把名师工作室建设成为骨干教师的成长高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基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源头,为全面推进三原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